戴林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2-0061-02
單招生在就业市场受冷被拒,很显然是因为其作为高职毕业生的人才质量还不够高、适用价值还不够大——即使他们具备了与统招生相同的资质或素质条件,但尚未产生明显的技术功效,形成优良的职业信誉。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要完成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时代使命,高职教育必须改变单招生人才培养质量(素质)供给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的状况。从招生源头抓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分类培养,努力推进校园与企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实践、专业与文化、理论与技能等联动的融通课程优化改革,有效实施适应单招生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的特色化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生源整体质量。我国现行招生考试制度使得高职教育的生源居于同级别教育(普教)的下风头。教育可以有普职类型区别,而不应该有普职等级区别;教育对象应该有选择普职教育类型的自由和自主,而不应该框定成绩好的学生选普教、成绩较差的学生选职教。单方面以考试成绩对生源进行教育类型选择的规制具有很大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选择的真正需求。深化教育改革应该推进普职协调发展,有效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四川成都已走在前列,江苏现已启动综合高中教育试点),让学生理智、明智地选择学习方向。高职招生制度要通过改革积极发挥质量导向功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遵循“先按志愿选择普职、再按分数选择学校”的原则。这样,不仅高职校统招生的质量能进一步改观,单招生的质量也有更好的保障。
切实增强课程育人效能。客观来说,一直存在的生源质量差异给高职教育课程培养加大了难度。以同样课程和教学方法培育不同基础、不同素质的学生,让他们同步发展,达成同等规格的人才目标,那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应当创生出缩小生源素质差异的有效方略,着力于“人”的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建构课程体系、创设教学方法。首先实现课程目标的自然衔接,针对单招生生源类型特点搭建知识、技术、能力、思想、心理等培养目标体系,形成阶梯式提升关系。其次实施课程内容的分类教学,对于中职单招生既要在已有专业技术基础上持续跟进培养,又要着力于文化基础素质补差。再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在理实一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机制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术能力教学,提高技能教学自动、自悟、自觉水平。最后要激活产教双主体力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聚力培养人才,学校积极、主动深入企业生产,在项目课程实施中为企业生产增力增效,激发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的育人热情。如此,单招生的技术能力强了,专业素质高了,人才价值就能赢得企业的广泛认同和由衷赞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