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春 霍彧 李志刚
摘 要: 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意义重大,当前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具有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管理体制的行政性、课程设置的传统性特点,存在着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制度设计上不够科学、实施管理上不够协调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可以从处理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关系、优化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施、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6-0021-03
自从2002年“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出台以来,全国各类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切实实施与不断推进。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针对由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00后,各高校更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拓宽教学路径,在抓好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当前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在《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颁布后,各高校紧密贯彻落实这一意见的精神,将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内容扩充到思想与道德、社会实践与服务、创新与创业、文体与艺术等多方面,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等课程,组织了社会志愿者服务、军事训练、大学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等,可谓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二)管理体制的行政性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都是由学校统筹管理,由相关职能机构或处室如团委、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等实际操作与具体运营,这种管理体制的重要特点就是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强,实际上不利于大学生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老师建立平等的、开放的伙伴关系。
(三)课程设置的传统性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设置改革力度都比较小,几乎都设置了思想方面的公共课、文艺方面的选修课、专业方面的必修课,而在这几方面的课程重视度上却有轻有重,偏向于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居多。而无论上面的哪一种课程设置,在教学形式上基本还是属于你教我学的传统被动教授式的,而非自己实际参与的创新主动体验式的,比较两种教学效果,后者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当前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意义重大,然而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没有给予应有重视,表现在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决策者和执行者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过程中的推进力度还不强、教师深度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积极性还不高等多方面,而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到底应该重视到何种程度,这种重视又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结合点在哪里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二)制度设计上不够科学
为了有效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部分高校积极制定了一些如以项目为导向、以学分为手段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制度。这些制度有的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可能是因为制定者在制度设计时没有遵循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没有周全考虑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应注重的体验性、启发性、互动性、平等性等因素,从而造成部分制度本身就缺乏严密性、逻辑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甚至与学校的相关制度精神相悖离。
(三)实施管理上不够协调
在《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颁布之后,全国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然而,具体负责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责任主体大部分归属于学校团委,完全没有考虑到学工、教务、后勤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没有形成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教育合力,这样势必造成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在教育层次与教育效果上受到限制。
三、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做法
(一)处理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关系
1.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要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仅注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严抓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还远远不够,还应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第二课堂虽是第一课堂的有效拓展与延伸,但又不限于此,在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体验感悟的促成、创新创业的实施、丰富内容与多样形式的接受等方面与“第一课堂”共同发挥作用,互补有无。因此,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要针对第二课堂的具体特点,认真设计,要正确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建立健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2.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在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情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现状,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不仅要拿出具体解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还要兼顾大学生发展的个体性和多样性,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共同进步。因此,为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高校應科学规划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活动和科目,制定规章制度,融合统一化与多元化培育模式的优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需求,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 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虽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受教育者与学习者,却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主体。“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性和选择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诉求,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各种潜能,才能有效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素质拓展教育的积极性,学生在素质拓展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得以体现。”[1]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引导者,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与引领作用。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健全与完善相关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结合,有机融合,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效果。
(二)优化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施
1. 优化当前内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与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承担着培养综合型人才重要职责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其教育内容也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优化。无论是传统且占首要地位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还是事关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能力素质教育等,都需要契合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而不断优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与合适的角色扮演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与责任意识。职业能力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加强顶岗实习锻炼、鼓励创新创业、帮助勤工俭学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能力素质。
2. 优化可行路径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路径很多,在众多路径中,有的实施的已经很成熟,效果也很好,但有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如现代信息素质的培育、安全素质的培育、法律素质的培育等。现代信息素质培育,可以通过讲座、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培养大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搜索、运用等能力。安全素质培育,可通过示范、演练、构建预警机制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安全防卫意识,切实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法律素质的培育,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所教授的法律知识还非常有限,还需要通过法律选修课、法律讲座等方式进行有效补充,培养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
1. 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將教育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意识,再将意识外化为受教育者的行为。因此,“内化是基础,没有内化就谈不上外化,而外化又是根本……”[2]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中,内化就是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扩充知识面,培养学习能力。外化就是根据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教育方法与手段,帮助大学生严格训练良好行为,使其养成良好习惯,不断外化为良好行为结果。开展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就需要构建一个集内化与外化为一体的教育内容体系,使内化与外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为一体。不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
2. 构建全面化的实施体系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复杂教育活动,需要整合学校各部门的教育资源,通力合作、合力育人。为此,高校必须构建全面化的实施体系,才能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效果。主要包括领导体系、执行体系、支持体系等。领导体系主要指由校领导领衔,由团委、学工、教学、后勤等各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组成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工作小组。执行体系主要是指由各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组成的负责组织实施、记录、考评的专门人群。支持体系主要由相关的制度体系、评估监督体系、软硬件保障体系等组成。
[参考文献]
[1]刘丰林,王雪峰,刘 竞.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思考和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59-61.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