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芬
在每年的年三十之前,我和我老公必定要带着儿子杨宝赶回孩子的爷爷奶奶家——一个位于州山下的小村子,名字叫“里庄”。
这里到处都是树,房子后面就是州山。这里没有高高大大的楼房,有的是矮矮的、错落有致的农房。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子,还彼此紧紧地挨着,预示着这里的乡风——互助、和谐。杨宝的爷爷奶奶家也是这样,一栋二层的小屋,上层有两个房间,下层是客厅和厨房,简单而整洁。
杨宝挺喜欢在里庄过年的,这里有着不一般的年味。每当快过年的时候,对联和福字早早地就被贴到了门上、窗户上了。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年货,用来走亲访友时送礼或者招待客人食用。这些自己家养的鸡、鸭、鹅、鱼等经过奶奶的巧手腌制,都成了酱香浓郁的美味。村子里有个专门养猪的人,到了农历二十三就会宰上两头大肥猪,在晒谷场里叫卖,这些猪吃的都是山上的食物,整天在山里做运动,肉质也很结实,价钱又便宜,这边的人们最喜欢用这样的肉来灌香肠,等晒好了吃上1个月都不会坏。
天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欢把酱货用绳子挂在自己的阳台上,一排一排,一串一串,特别有过年的画面感。还有,此时山上挖下来的冬笋特别美味,在村口的晒谷场上会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我和杨宝特别喜欢去那里凑热闹,看看各家晒的野味,聊聊邻里的趣事,大半天的时光就悄悄溜走了。
快过年的时候,村子里会请戏班子来唱戏,唱的是越剧,一般唱三天,这钱是每家每户凑出来的,请的也不是特别有名的戏班子,只是一些简陋的草台班子,但每个演员都唱得特别认真。台下的人,坐着看的,嘴里跟着唱的是一些老爷爷和老奶奶,像杨宝这样的孩子特别喜欢在台下跑来跑去,和这里的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玩突击队游戏,那种欢乐在城市里恐怕寻不到。
河埠头,三三两两的阿姨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聚到这里洗菜,一边洗,一边聊。说的都是村里最近的新鲜事。这些菜要洗干净、晾干放在一个大缸里用盐腌好,让家里的男人踩上几脚,把它们嵌实,再在上面压一块大石头。这些做好的腌菜在过年的时候放上一两片冬笋片来个汤,别提多解腻、多鲜美了。
这里的白天,让人在热热闹闹的欢声笑语中度过。吃过晚饭,孩子们就来到晒谷场上放烟火,大家都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互相欣赏。杨宝快乐雀跃得很,说:“天天这样过,就好了。”可惜,我们城里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了,只要安全措施做好,我们就让孩子在这里过足瘾。
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个热情的小村子,喜欢这里浓浓的年味。我们带着一片孝心来到这里,看望许久未见的老人们,爷爷奶奶看到孙子也特别开心,希望着一切的美好可以延续,每年春節我们都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