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该角色定演员还是演员定角色?

2018-02-27 17:40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32期
关键词:高明通病刘德华

近日,缉毒题材电视剧《猎枭》在京启动,主演高明、石兆琪、张潮亮相。高明表示,本剧将取材自真实事件,几位主演接下来也将体验真实的缉毒警察生活。对于片中的几位搭档,高明表示十分看好,对于当下电视剧以明星为“噱头”的行为,高明表示,“现在有一个通病就是让演员来选角色,先把这个演员定下来,因为他是一个热门的演员,再让他来选演哪个角色。”而对待这类“热门演员”,高明坦言自己无法欣赏:“我的看法就是男不男女不女。”对高明所言,有赞同者,也有异议者。

演员的手别伸太长

在看到“角色定演员还是演员定角色”这一话题时,第一反应当然是角色定演员,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87版《红楼梦》,每一个演员都如同为角色而生,30多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但是当即被同事否定,现在的市场还是30年前的市场吗?是啊,现在拍片有了太多的“干扰”因素,所以才会有了“演员定角色”这样的现实。

让一个所谓的明星或者流量担当来选自己想演的角色真的好吗?人人都知道,角色有讨巧,一个好的人设很容易赢得观众的好感,只要颜值高、演技不掉线,想演不好都难。相反,人设不好的角色,演得好或者不好,好像都占不到便宜。让演员来选角色,相信没几个会选不讨好的,不同的立场,考虑的东西也不同,演员想的是角色的重要程度,想的是观众的喜爱程度,想的是自己演这个角色,能吸引多少粉丝,能提高多少人气,而不是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演这个角色,自己的表演到底能不能为这部戏加分。从导演的角度看,也许某演员更适合演某个大反派,或者某个比较招恨的心机女,但是又有多少热门演员愿意去演呢?

选演员定角色是导演的工作,一旦让演员占据了主动权,这手就越伸越长,有一些人就从角色伸到了剧本,比如某热门剧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各自带着专属编剧现场改剧本,就是怕角色人设哪里不讨好,结果角色变样了,拍摄停工了。而作品呢?雷声大雨点小,无声无息。很多时候演员为什么要伸手改剧本?就是因为角色设定和他的表演风格、表演设想不一样,他要把角色改到演的舒服、演的出彩,生生往自己身上靠。不合适的选角造成的是别扭的观感,导演没有话语权造成的是电视剧的不知所云,这种一团糨糊的“大制作”不拍也罢。

所以说,选演员还是应该根据角色定,高亚麟说拍《人民的名义》时就是觉得谁合适演谁才找谁来演,正是因为演员和角色的契合,才让人看得舒服、看得叫好。而田沁鑫选演员从来不是看他是不是明星,而首先是看他跟角色像不像。“我一直相信,每一个角色都会对位一个灵魂,都会有合适的人来演的,绝对不会开不了戏。”当然,最高境界还是要学王家卫,先去找演员,为演员再量身做剧本,“一个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给演员找到一个最好的角色,量身定做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永远是最好的。”

程戈

如此短视,怎成气候?

在大多数人的常识中,影视剧中的角色虽与演员个人的塑造密不可分,但其根本上还是决定于原著者及改编者的框定。因此,一个既定的角色,无论请什么样的演员来演,也总脱不开剧本中的人物基本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演员和一个一般的演员之间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通过自身的表演创作活动还原出剧作者在构思人物时的种种想象,甚至通过恰当的再创作赋予角色新的生命。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感到,同样一个角色,有人演来则栩栩如生,有人则是以一副“面瘫脸”一演到底。这其中存在的重大差别,正是各色演员之所以戏路有宽有窄的根本原因。如果一个演员出现之时,经常会让人们有恍然出戏之感,那么这个演员无论有多红,他对于这部戏质量上的伤害也是无法弥补的。反之亦然,如果一部戏中,每个演员的表演都给人以享受,那么这部戏即便剧本稍差一些,也能因为卓越的表演有所弥补。

因此,按照一般的传统的流程去操作,一部影视剧在完成剧本创作之后,首要的任务便是选角。当然,现在影视剧制作多是纯商业行为,选角时肯定要考虑到目标演员的票房号召力、收视吸引力,这无可厚非。但这种考虑应该有度,绝不能单纯地为了迎合演员的知名度、火热度,而不去考量演员对于角色的完成度。如果对所要出演的角色缺乏基本认知的话,即便是选了一个颜值担当、流量担当的演员,最终呈现出的作品也不可能真正得到来自观众的认可。经过了多年的娱乐熏陶,真正的不设前提的无条件粉丝恐怕是越来越少了,而品质却始终是影视剧永恒的竞争力。

远的不说,就说近来火透顶的《战狼2》,剧中的每一位演员,或中国的或外国的,或主角或配角,恐怕没有哪个是随随便便定下来的,相信都是根据角色需要精心挑选出来的。即便是大家眼中的小字辈张翰,也不是仅仅因为他的号召力,他在片中所扮演的富家子弟完成度也很高,也是这部史上最高票房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因此,让演员来定角色虽然目前在业内屡有出现,但我们应该相信,这种现象绝对成不了气候,这种剧作也决出不了精品。

李雪源

记者观点

从刘德华复出看“爱”的收获

刘德华又出现了,经历了拍戏受伤,停工半年后,近日,他携新作《侠盗联盟》复出。在发布会上,他丟下了拄着的拐杖,生龙活虎地在一片欢呼声中走上台,“我现在非常好,照样可以蹦蹦跳跳。”

56岁的人,刘德华依旧年轻。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为什么他从来拍戏都这么拼,他表示:愿意拼命,是因我从未把拍戏当赚钱。因为兴趣和爱,让他对于表演多年一直执着。就算今天面对大量动作戏,他仍然奋不顾身,“怕,我就不拍了,拍,我就不怕了。”

刘德华是我们的偶像了吧,他属于“我们看着他的戏长大的”人了,而多少年了,他似乎没有变老。没变的原因,除了常年坚持锻炼外,想必,保持一颗对于表演的“兴趣和爱”的心,是最主要的原因。

演艺圈风风雨雨,一拨一拨的新人出现,很快,一拨一拨的人又不见了。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行业,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能坚守行业,坚守表演的人,需要对于表演有由衷的爱。这个行当,当成为明星后,赚钱快是存在的,但是,于表演上来讲,如果一味的为了赚钱而演戏,长远讲,一定演不好戏。保持一颗“爱表演”的初心,才是事业的长久之道。endprint

今年我们看到了一些好现象,像《人民的名义》、《白鹿原》、《军师联盟》等电视剧,很多明星来参演,并不是冲着钱来的,很多人拿了低片酬而给出了高表演。张嘉译表示,在演员的个人简历上,需要有像《白鹿原》这样沉甸甸的表演经历,片酬在这里,是次要的。我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一个个对于表演有“兴趣和爱”的人,因为他们的不浮躁,使得角色活了起来,从而感染了观众。

首先感染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心中有至诚,才能行之于外。刘德华因为爱,才能几十年屹立于影視圈,收获大家的喜欢。他这种诚心,值得大家学习。

伍其

不是“通病”,却是共性

影视剧的市场化使得明星的作用愈加明显,虽然由角色决定演员更加符合艺术性,但是先选演员再定角色却更加符合市场性。对于高明所言的先演员再角色是通病,我并不赞同。如果是通病,那为何大多数人都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一部作品中,演员乃至明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今天,甚至大于作品的本身表现上。因为,首先,你得有知名的演员来带动这部作品。否则,影院、电视台不买账,作品的发行就堪忧;其次,就算放映或者播出,也可能因为没有明星的卖点,不能给观众以较大的“影响”,而使得该作品的上座率或者收视率不能得到保证。

于今天,异军突起或者是意外走红的作品实在是少之又少,就算《人民的名义》,也是有诸多大牌演员在里面,包括陆毅这样的明星,《我的前半生》更是如此。像《我的前半生》中贺涵这个角色,也许有很多的中青年演员能演,但是靳东就是最佳,因为他最近很有名,先把靳东定下来,该剧的发行和收视率就有了一定保证。这就是明星的力量。这种能力是很大的,一部作品,有了明星,于是有了很多的便利,于宣传上,很多媒体是主动来宣传,确实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但是,确实明星不能决定一切,我们也看到很多反例,一些有很多明星参演的作品呈现出来后,招来一片批评声,这说明,决定胜负的是作品的整体质量,包括剧本、导演、表演等等。

所以如何将选角的市场性和艺术性达到一种平衡是最关键的地方,在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对明星严格要求,相信他们还是能基本到位地演出角色的。一部作品,如果要引人关注,确实需要卖点,如《深海利剑》,演员都是新面孔,这些演员和角色很匹配,但是赵宝刚也很担心他们不是明星。其实该剧有一位明星,就是导演赵宝刚。如果该剧换了一位不知名的导演,也许从一开始,投资方就会顾虑重重。再有,连赵宝刚这样的大腕儿在播出前都对该剧的前景有担心,何论其他的影视制作公司了。他们的无奈之举就是先定演员。

这种情况可能是世界性的,好莱坞也得用明星开道。高明老师将之称为通病,我则认为是今天的共性。离开这个“通病”,要想取得好成绩,确实很难很难。

平沙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明通病刘德华
港口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管理
今夜有暴风雨
《实数》典型易错题
请把我当普通演员
爸爸的“高明”之处
怕站而不怕慢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通病探析
强化质量管理 全面落实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刘德华 都是朋友
歌星的头发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