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程评选探索与实践

2018-02-27 21:36邓成明蔡忠兵宋建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课程建设

邓成明+蔡忠兵+宋建阳

摘 要 课程是高校专业组成的细胞,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基于优质课程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是高标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评选优质课程,对优质课程的任课教师实行优教优酬,旨在传递正能量,激励一线教师用心站好讲台,潜心做好课堂教学。广州大学通过开展优质课程评选,在评价指标构建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优质课程;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4-0108-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electing High Quality Courses in Guangzhou University//DENG Chengming, CAI Zhongbing, SONG Jianyang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is the gen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c content and cellular engineering of university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task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e high-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high level of talents tra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Teaching, Excellent Reward” for high-quality courses and teachers is an effective starting point to motivate front-line teachers to concentrate on classroom teaching. By carrying out the selec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Guangzhou University has conducted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quality curriculu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digital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online courses

1 前言

课程是大学教学的最基本单元,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优质课程是在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素材、教学效果等方面总体高于一般课程,能对一般课程的建设发挥示范、导向和引领作用的课程。一流大学能够在人才培养上傲视其他大学,关键在于其课程教学质量优异[1]。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也将难以落到实处。自2012年起,广州大学试点开展优质课程评选活动,致力于营造教师关注教学、积极投身教学、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政策导向与舆论氛围。

2 广州大学优质课程评选的主要做法

坚持理念先行,注重理论支撑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根基所在。没有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势必陷入“无根之木”的窘态。因此,开展优质课程评选,实际上是对教师课程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目的在于以“优质”带动“一般”,促进“一般”向“优质”迈进,充分发挥优质课程及优秀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推动课堂教学培养质量的提升。广州大学在“十二五”期间就启动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出台了“课堂教学规范及指引”,着力强化课堂教学规范的落实情况与执行效果的检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专家总结与提炼优质课程教学的特征及显性指标,形成优质课程评选体系。结合绩效分配制度的改革,探索建立“优教优酬”制度,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与课酬挂钩,教学质量好的教师课酬予以上浮,真正体现教师教学投入的多与少不一样、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不一样,激励教师主动投入教学、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以教改项目立项的形式,就优质课程评价工作开展专项研究,系统梳理优质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优选评选指标、优化工作流程等,为优质课程评选活动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引。为增强指标的针对性,学校将优质课程分为优质理论课程和优质实验课程两类,根据课程的属性差异設置不同的评选指标与考核内容,一方面扩大优质课程评选的涵盖面,鼓励更多一线教师参与评选;另一方面确保评选指标能引领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评选结果更加具有示范性意义。目前已经连续开展四届优质课程评选,形成成熟的工作模式,遴选出一批优质课程及优秀教师,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校内师生和校外专家的一致认同。

注重多主体参与,确保评价多元化 优质课程评选的目的是以评促建,全面了解课程的实施过程、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涉及面广,是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与结果,为确保评选的客观性、全面性,多主体参与、全流程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州大学优质课程评价涵盖了教师自评、同行互评、校外专家点评、学生座谈、专家组会评等环节,涵盖教师、教学督导、管理人员及学生等四种类型的人员,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与多元化。endprint

同时,针对不同评价主体及评价环节,设置侧重点不同的评价指标与内容。教师自评环节旨在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态度、教学投入情况、教学质量进行自查、自评;同行互评环节旨在相互促进,共同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引导教师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校外专家点评环节旨在借鉴“他山之石”的经验,通过第三方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素材选用、教学质量水平等进行客观评价;学生座谈环节旨在听取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课程及教学的看法和感受,了解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表现与学习效果,发挥学生在课程评选中的主体性作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全流程评价,一方面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来深度观察和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开与公正。

构建两级联动的指标体系,全方位多元化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选指标体系,既是课程建设的价值导向,也是检查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2]。广州大学优质课程评选设置了教师风范、教学文档、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质量等五个一级指标及评选环节,其中课堂教学质量环节又进一步细分为六个二级指标。各项指标根据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赋予不同的权重。

“教师风范”环节旨在考察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评选专家与学生代表(按学号随机抽1/4的学生)、所在系(教研室)的教师代表进行面谈,征集各方面对申请人在教学纪律、职业态度、课后答疑、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所提供的业务支持及成效。

“教学文档评价”环节旨在考察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文档是否齐全规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是否先进、科学。

“教材评价”环节旨在引导教师选用高质量的国家规划教材或有针对性地自主编写教材,优先支持由申请人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环节旨在考察教师提交的媒体素材、试题库、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文献资料、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资源能否对学生的知识转化提供帮助。

“课堂教学质量”环节是整个评选过程的重点,评价工作具体由两部分组成:统计申请人过去三年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平均分;专家组随堂听课的现场评定分数。而专家随堂听课的现场评定环节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仪态、课堂教学状态等六个二级指标,由专家背靠背评价。其中,“教学内容”评价主要观察教师是否对课程内容信息进行了有效加工处理,能否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和难点,兼顾深度和广度;“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主要观察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信息传递的选择是否有效;“教学能力”评价主要观察教师对概念、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课堂环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教学效果”评价主要观察教师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

3 感悟与启示

指标设置要注重过程与结果、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优质的课程教学不应是逢场作戏、比新斗奇的表演,而应是一堂符合教学规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课堂教学活动”[3]。实践表明,教师能否高效地传授知识,并在课堂上协助学生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是可以从教师的教案设计、教学媒体应用及课堂教学表现等环节得到充分体现,并区分出效度高低的,而科学合理地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发现好教师、好课程、好教学的关键。因此,优质课程评选的评估指标不仅要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组织与传授、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等内容,也要包含课程教学成效、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的深度等内容。在设置评估指标时,要根据管理部门对评价结果与效果的预设进行逆向设计,树立正确的评选价值导向,注重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兼顾指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只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才能保证优质课程评选始终不偏离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向。

评审过程要力求系统、完整地考察课堂教学的全流程 课程教学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系统过程,既包括教师、学生等主体,也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要充分反映课程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全面考察其开展过程中的各环节与流程。因此,优质课程评选要涵盖课内与课外、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历程等多环节、多维度,涵盖专家随堂听课与学生现场评价,涵盖教师课前教学准备和课后教学辅导等相关工作。“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教师课前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水平以及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与应用情况直接影响其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对教师课前教学准备的评价要重点考察教师课前备课、教学文件编写、案例收集分析和相关参考资料、课件、网络课程设计或课程网站建设等内容。对教师课后辅导工作的考察主要包括作业布置与批改、课程考核、答疑、指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等环节,教师对课后辅导工作的投入情况能有效反映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其职业精神。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历程的评价包括试卷评价和前三年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在课程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纵向分析考察出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努力程度。

评价与建设良性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高校的灵魂,教师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优质课程评选从形式上看是对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授课效果等要素的评价,实质上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水平。教师只有懂教学、掌握教学技能、善于教学反思,才能把握课堂教学规律,熟练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学科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完美地展现出来,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开展优质课程评选,既是发现优质课程的有效手段,也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从四届优质课程评选中,可以发现优质课程的任课教师有三个共同特質:1)教学观念先进,教改意识强烈;

2)深谙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学论等教育理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熟练;3)谙熟教改前沿动态和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综合素养高[4]。

优质课程评选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在课程教学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了高质量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标杆,推动形成一系列优质课程群,对专业教育教学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别敦荣.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性质、特征及建设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8):7-12.

[2]高翅,王平祥.开展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7):3-5.

[3]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

2005(8):22-25,43.

[4]刘传熙.优质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3(26):118-1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课程建设
数字改变中职焊接教学探析
浅谈数字化教学资源图形图像格式转换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