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一条基本经验与战略。改革开放近4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使中国教育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13亿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梦正逐步成为现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逐步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谈到的就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优先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事业而言,既是重要历史任务,更是难得发展机遇。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教育技术装备无疑起着重要的条件和保障作用。教育改革事业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技术装备事业自身的变革和发展,为我国教育现代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的教育技术装备事业随之得到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配置、规模总量、种类大幅增加,技术水平有了巨大提高;应用不断深化,逐渐全面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领域,效率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处于国际发展前沿。但相对于教育技术装备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尚未能与之同步。在这一背景下,对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研究开始引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逐渐提上日程。
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研究,无疑包括对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律和历史过程的研究。当真正深入这一主题,才感到并不是一个简单或者单一的问题性研究,而是一个广泛的系统性研究命题,其广泛和深入程度涉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与教育自身发展、科学发展、教育技术的关系。换言之,教育技术装备不仅是物质的、技术的、物理的、实在的,也是社会的、观念的、科学的、政策的、意识发展的产物;其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物理属
性,也有较强烈的社会属性,与科学发展、社会发展要求具有高度的关联和契合性。当然,依上述概念理解其他装备方面亦无不当,但相对于教育技术装备而言,这一色彩显然更为明显、更为强烈,这也是教育技术装备与其他如工程装备、军事装备、交通装备等相比的明显区别所在。
在讨论和形成这一主题的过程中,长期从事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对教育技术装备研究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并产生过重要成果的专家、学者曾对此给予很多宝贵的建议,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填补的空白,从国际视野考察,尤其是在我国,鲜见系统性的专业研究;同时,实践发展要求理论研究同步发展,理论研究长期滞后不利于实践科学发展。基于此,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研究首先应是一个追根溯源的过程——教育技术装备从哪里来?怎么来?现在在哪里?到哪里去?怎么去?以期通过这一过程性考察,梳理出教育技术装备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有鉴于此,把教育技术装备研究的落脚点定位于装备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依照线索分析方法,查找大量文献,根据文献及实践中的线索,辅之以调查研究、走访,通过纵向角度,考察教育技术装备本身的发展轨迹及其与其他方面的关联,揭示其发展规律。
本研究主题目标可简单表述为:通过教育技术装备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考察,还原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过程及历史地位,探求教育技术装备的一般规律。这里所说的教育技术装备主要是指与一般教育教学最直接相关的通用设备、仪器设施,某些专业性比较强、应用于特定领域的教育技术装备,包括教育技术装备的地位、功能以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考察,為集中主题,则不得不有所忽略,留待今后深入考察研究,同时以便在记述中有所取舍。
概括而言,教育技术装备是在近代教育变革和科学革命背景下产生的,在科学与教育共同生长的初期,教育技术装备与科学仪器设施就没有明显分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转化,互为你我。随着科学与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装备与科学仪器设施逐渐分化,形成工具性与知识载体、知识传承手段各自相对独立的两种不同的形态,教育技术装备亦随之成为教育业态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扩展至教育的全部应用领域。但教育技术装备与科学仪器设施仍相互关联,亦随应用需要、环境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起源于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教育变革的教育技术装备,到19世纪末已发展成为品种丰富的体系,涵盖各个领域,不同品种类别繁多,而且有不断出现的新品类进入其中,目前还无法做到详尽统计。依用途及其功能属性,将其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技术装备,主要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等,具有广泛性和适用性、普遍性和一般性;一类是专业领域的教育技术装备,将其称之为专业教育技术装备,其因用途不同,具有一定领域的应用限制,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一般只应用于专业学科教育领域,如医学、建筑、军事等。依据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围绕主题要求,将通用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而对专业教育技术装备则有所省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不重要或资料信息不足,而的确是因为篇幅所限,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专业教育技术装备在本书中很少得到反映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一个全新领域来说,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研究是一个重要节点,尽管比较困难,极具挑战性,却是一个难以回避、不能回避的问题。为了体现上述主题目标、意图,小心设定内容范围。有必要说明的是,对这一研究而言,尚无可参照的标的,还没有一种现成的知识体系可供遵循,可以以单一、“自然的”方式像切取蛋糕一样取用。这似乎使研究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经过认真商讨,将全书主要划分为关于教育技术装备基本发展脉络、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产生和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技术装备事业三个部分,并以清楚的传统方法选定所划分的细目,以相对独立的阶段和专题作为章节。endprint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包括这之间发生的教学改革运动,对近代欧洲历史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直接引发了欧洲近代教育革命和科学革命,推动欧洲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广泛的历史发展背景中发生的教育变革,无论是社会发展史、科学史、教育史,都将其作为重要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有着海量的论述。但当试图从中寻找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和具体情况时,一切又变得很有些渺茫,很难找到相对完整具体的有关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情况的记述。但毋庸置疑的是,尽管没有更多具体涉及教育技术装备的问题,还是会据此从中发现教育技术装备产生发展的轨迹,得以深入探讨教育技术装备的源头。
一般而言,人们常常根据科学进步和教育教学体制变革来论述这一变化过程,很少将目光专门投向教学仪器设施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而正是在这个时期,科学与教育水乳交融,在教育和科学的深刻变革进步中,同时产生出科学仪器和教学仪器设施。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装备,正是教育变革与科学革命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对这一时期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这一时期恰是关乎教育技术装备产生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尊重上述历史背景、条件的前提下,对16世纪以来的教育科学发展与研讨主题无直接和重要关系的部分有所忽略,亦即不得不放弃进行详尽具体、更为全面研究的努力,对相关内容有所涉及,但对与其虽有关联却非紧密直接关系的方面,未做没有必要的展开,以尽可能将视角集中于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这一主题。目标是尽可能从教育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脉络进行一次发掘和梳理,以拓展与教育学者、教育技术装备专业人士及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研究、交流的通道。
希望通过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研究,为一般读者和装备专业人士提供自欧洲近代教育变革、西学东渐以来教育技术装备比较全面的过程性概述,同时思考: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很多重要贡献,可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能在近代中国发生?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探讨发生于17世纪的科学革命对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实验科学及实验设施、科学教育设施的一般意义,以及中国清末新教育变革中的教育技术装备、民国时期教育技术装备、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发展,努力达成既有对教育技术装备本身认知维度的分析,也兼顾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理解的目标。
还有一些需要说明的是,教育技术装备通过教育教学应用转化为教育教学目标,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或一概而论的。只有在其与环境、教材、课程设计深度融合,教育技术、教育者专业能力水平相互适应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效率和效益。换言之,一方面,教育技术装备必须与教育的发展深度相融合;另一方面,应用教育技术装备于教育教学,仅有教育技术装备条件是不够的,只有在其应用中推动知识传授,引发创造性思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全面提升,才能达到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目的,体现出教育技术装备的价值。
对教育者而言,教学实践是建立在所有以往知识、技术和方法基础上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者的专业、传统、个人经历、社会影响形成不同的或者有差别的价值观、教学观,课程体系及其目标主要为其提供了逻辑依据,教育技术装备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保障。只有在这几方面实现综合平衡,尤其是教育者的专业素养、能力达到相应水准,教育技术装备所蕴含的重要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收获创造成果和教学相对收益。笔者坚持认为,教育者的观念、专业素质对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条件、保障作用有着关键性影响,如同科学仪器设施由不同的研究者使用效果不同一样。遗憾的是,对这方面尽管给予足够关注,但主要由于时间、资料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仍有所欠缺。
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研究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显然,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研究是一个涉及非常广泛而深入的重大课题,尽管可以从不同视角去考察和切入,但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揭示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律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又或者说是难度很大的任务。但正因如此,也表明这是一个全新的、在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实践过程中提出来的研究课题。长期从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研究的人们有责任填補这一空白,应尽最大努力担负起这一任务,以期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回答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中的一些理论或实践问题。尽管这些回答可能是不够完善、不够准确的,但终归问题的提出和诚实回答本身就应该被认为是有益的,这一认识给了笔者很大激励。研究可能还有更多的疏漏和不足,敬请读者不吝赐教,以得以修改补充完善,共同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推动对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的深入探索和实践。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唐·权德舆《进士策问王道·第五问》)从孔子杏坛讲学到孟母三迁,从朱熹置办学田到王阳明龙岗讲学,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的京师大学堂到抗日烽火中走出的西南联大,上下五千年,教育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源泉。而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进步中,教学设施以至近现代产生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装备始终是教育事业的坚实基底。但中国又是一个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大国,在近代世界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变革转型过程中,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事业曾经一度落后于西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巨大努力,中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世界教育的中心地带,今天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事业也早非清末民初至步履维艰之象,教育技术装备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承担着“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贡献”的历史责任。
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直接反映了改革开放近40年来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客观准确科学的战略判断。今后教育发展的任务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这个历史性的变化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新要求。“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预示着中国教育发展将不断开启新的征程。给人民更好的教育,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中国教育的每一步前行必将带给人民对美好生活更为真切的获得感和自信心。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中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理当站在新的高度,以国际化视野,勇于创新创造,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更好肩负起推动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进步的重任。
2018年1月于北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