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于羊坊店西

2018-02-27 20:32若非
北京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北漂格子北京

北漂一族,有我的朋友,更有无数的陌生人,他们或因为梦想,或因为爱情,或因为其他说不清楚的原因,奔忙在祖国的心脏。其实他们和任何一个奔忙在他乡的人一样,远离亲人,独自面对苍茫人世,他们的欢乐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悲苦大抵相似。

1

凌晨3点多,我抵达位于羊坊店西路的酒店,放下行李后在附近觅见一家吃烫菜的小店,店里异常冷清。

看到来客,老板脸上露出一丝惊喜,招呼我坐下,很热情。

“您这店开得挺晚啊。”我随口问他。他将食物送到我面前,坐下来,抽餐巾纸擦手,说:“我们通宵营业,白天有一个小工帮忙,晚上我和媳妇轮换着,一般是她前半夜,我后半夜。”

我吃了一口,味道不错,辣味也足够,是我喜欢的口味。能在异乡遇见合口味的饭菜,本身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借着这个由头,我们慢慢聊了起来。

老板告訴我,他是四川人,来北京快八年了。最初是想做火锅,四川嘛,火锅那么出名,想着在哪儿做都能赚钱。结果一路亏,辗转开了这家烫菜店,已经两年多了。

“为了生活,赚点小钱。”他说话时轻轻发出笑声来,“我是老北漂,哈哈。”

在我进食的整个过程中,并未有一个客人拜访,似乎店外也少有人走过。夜毕竟太深了,此时尚清醒的,兴许也只有我这种突兀的远方来客,和老板这样为生活奋斗的人了。我随口说:“这样通宵开店,很辛苦啊!”

“那没办法,”他说,“生活嘛,不就是这样?再说了,北京这么大,人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这样的外地人要想留下来,除了辛苦点还能怎么样?”

我无以言对,只能默默地喝汤,付钱离开。他说得很对,不仅在北京,在任何一个大城市,想要立足,都需要付出更多。

后来我时常去他那里吃饭,他的生意不好不坏,偶尔能和我聊上几句,大多时候忙于招呼客人。他的妻子长相平凡,不苟言笑,认真地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并不与我招呼。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北京这么艰难,为何不回到老家去?或者回到成都,也比北京压力小呀。”他想了许久,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原因,就是没有回去的冲动。”

这不是我要的答案。但我又想,也许,这正是很多北漂人的答案。

生活让他们忙碌、疲惫、应接不暇,也许已经很久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一定要留下了。

2

应仔来找我的那个下午,七月刚刚开始。北京异常炎热,我惧于出门,在酒店里吹着空调写稿。他电话里说:“若非哥,我过来找你。”我放下一筹莫展的稿子,和他去酒店附近的一家湖南菜馆吃饭。

我以为他只是趁毕业到北京旅游,结果他告诉我,准备在北京打拼。我有些惊讶,却又觉得很正常。

他说:“我老家离北京挺近的,坐火车也就四五个小时,离家里也不算远,父母也都支持。”

他即将去大兴的一家药企面试,对未来充满期望,又对面试有些微的担忧。我劝他放松面对,毕竟京城机会多,总有适合自己的地方。

我们多年前网上相识,因为写诗,成为诗友,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次颁奖上见过一面。我知道他刚刚拿到毕业证,正是对人生和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却又可能迷茫和犹豫的年岁。早一些时候,他好像在某个较为落后和贫困的地方支教,原本的人生路线,是极有可能成为一名不错的语文老师。

但在毕业那一刻,他突然就动了心思,要来北京。“我跟学生们说,老师对不起你们,不能回去教你们了。”他说话时,神色中有惭愧。“我只是突然觉得,也许一辈子过着那样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有胆量、有冲劲,别人能在北京立足,我为什么不能?”

我相信他的坚毅。因为他说话时的眼神告诉我,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大城市里,他有足够的信心,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寻一个属于自己的立足点。

后来,应仔如愿通过那家在大兴的药企的面试,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后来又见过两次,一次是在某散文诗人组的局上,另一次则是与几个诗人朋友在首师大附近饮酒,每一次他都有一些变化。

我看得出来,他正以新的面目,积极地融入这座叫北京的城池。

3

十一月时,我在四川泸州遇见老友格子。格子从北京来,不,确切地说,是在哈尔滨、大连求学,再到北京闯荡,然后跟着所在的公司出差到四川泸州。

她仅仅是在泸州短暂停留,终究要回到那个庞大的城市去。

我梳理格子的生命地图,是为了呈现一个事实:90后的小女生格子,是北漂浪潮里不起眼却又不能忽视的一个。

在偌大的北京,每个北漂都如同我们身体里一枚细小的细胞。小,却贡献着属于自己的能量。格子是其中之一。

格子写诗,且写得好,人又聪明。凭着这个,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入职北京一家大型文化公司。从哈尔滨、大连到北京,也意味着,从学生变成职场女性。她大多时候和文化名流打交道,见多识广,有条不紊地处理一切生活、工作事务,却又时时陷入忧虑。

“北京这么大,我们这样的人,一毕业就能有这样的工作,已属不易。”在北京的某一个夏夜,我们深夜在烧烤店饮酒,酒精的作用都让人说了不少话。

从刚到北京一个人两天内办好一切租房、入职等事宜,到独自面对苍茫茫的异乡生活,到公司里的小争小斗,到当前的打算、未来的计划,她说得细碎,我听得仔细。

后来,男朋友追随而来,也属于文化行业从业者,做视频剪辑。格子告诉我,他们的打算,是男朋友多学些东西,等差不多了,再考虑回到哈尔滨,自己创业。但眼下一切,都是好好工作,努力赚钱,计划几年内在老家买个房子,供父母居住。足见格子是那种懂事且有想法,属于对人生有自己的规划的女孩。

我们吐露太多心事,又各自散去,以一副全新的面容,倔强地为未来奋斗。后来,她曾在网上向我说起一件事,说有次应酬结束被领导安排送一个醉酒的人回去,因为夜深,也因为对方大醉,一路上都极为害怕,幸得打车的女出租司机一直陪着。作为一名男生,我难以想象这个过程中格子的恐惧,但她的话却让我很有触动。她说:“强势的人,无非是想更好地保护自己而已。”

我想,格子可能就跟很多电视剧里的那些主角一样,会在暗夜里一个人无助地欲哭无泪,会在朋友面前放纵自己滔滔不绝发泄心中的情绪,但也会在新一天开始时一脸倔强推门而出,带着强装的强势,为着自己的目标披荆斩棘。

而那么大的北京,又有多少个“格子”呢?

4

离开北京三个月后的这个寒冷的夜晚,我在祖国西南,想到住在羊坊店西的短暂时光,也想念在那里遇见的人。

我和格子经常联系,她依然忙于工作,疏于对自己的照顾,谈着四平八稳的恋爱;应仔的朋友圈时常显示他的近况,文学专业毕业喜爱写诗的他,更多时候为产业孵化绞尽脑汁;而那个开通宵烫菜馆的老板,一定还在某个深夜为如何做好生意苦苦思索……更多的人,活在富裕、发达、便捷的北京,过着各色生活。他们乡音不同、籍贯各异,却共有一个名字——北漂。

突然想起有一天路过烈日下的北京西站,看着一张张匆忙的面孔,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行李包,突然心有所动,写下的那首《过北京西站忽有所感》:

方言如同食材/在巨大的铁锅里翻炒/七月正午,火候/正旺,八大菜系的精华/都浓缩成一锅/混乱的乡音/那些难以下咽的乡愁/便只有等到夜深/文火慢炖/兑着花生米和酒精/再任性地加一点醋和白糖/把酸甜苦辣的生活/一并咽下

我写下他们,也即是写下了每一个奔走在他乡的人。

北漂一族,有我的朋友,更有无数的陌生人,他们或因为梦想,或因为爱情,或因为其他说不清楚的原因,奔忙在祖国的心脏。其实他们和任何一个奔忙在他乡的人一样,远离亲人,独自面对苍茫人世,他们的欢乐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悲苦大抵相似。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漂格子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I LOVE SPIDER—MAN
北京,北京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北漂
水乡记忆
格子衣
人在北漂,心在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