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初进大观园,有如此一段对话:“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不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那么,这自来便如此的病,到底是什么病呢?
林黛玉长期服药,书里说服的是人参养荣丸,一种更多是用于滋养的补药。这种药其实治不好她的病。更麻烦的,黛玉究意得的什么病,谁也说不清楚,连她本人也没搞明白。病因不明,又如何对症下药呢?难怪白请了众多名医,皆束手无策。
唯一对林黛玉病情一眼看穿的,就是那个疯疯癫癫的癞头和尚。可惜他解說得太玄乎又太邪乎。连黛玉本人都视之为“不经之谈”,旁人听了更是如堕云里雾里。
这里试着做一点猜测。这种怪病无药可医,相当于不治之症了。根据癫头和尚的建议,出家是解决的好办法,最次也不能和外人(包括外姓亲人)打交道,方可保平安。看来这是一种心病,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稍微复杂点的人际关系,都可能加重病情。
得这种病的人若不愿去当和尚或尼姑,想保命的话,不能广交朋友,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自然也不能当官或做生意了。因为哪一样不需要接触陌生人啊。
如果判断林黛玉得的是忧郁症(哪怕是潜伏期的忧郁症),大家肯定觉得危言耸听。但这种病的根在于心理而非生理,自然该属于精神病的大范围。这么看来从很早起,林黛玉的心理就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估计六岁时的丧母之痛,使小姑娘受了重大的刺激?不,也许这种病根本上就是天生的。她一生下来,就生了这种病了。在三岁时碰见那位疯和尚之前,她记忆中就在不断地求医,不停吃药,病几乎是伴随她一起出生,一块成长。
这种病情不能见哭声,偏偏林黛玉自己就是爱哭的,又最容易惹得别人为之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譬如见花落泪,对月伤心,譬如伤别离甚而至于怕欢聚,都属于轻微的病态吧?
这种病需了结尘缘。偏偏林黛玉的尘缘越系越紧,越系越密,越系越细腻,直至被缠绕得喘不过气来。这种病需斩断情根。偏偏林黛玉不仅斩不断,还不能自拔地爱上宝哥哥。
这种病最好一概不见父母之外的亲友。偏偏林黛玉丧失了母亲又告别了父亲,孤身投入宦门深似海的荣宁二府,要见识多少人,要和人打多少交道啊,这种病不只好不起来,还会加重,发作……
续说:
林黛玉是一位不仅自己爱哭,而且能让别人哭的美女。她的形象,她的身世,她的性格,她的结局,赚足了读者的眼泪。她是中国古典文学长廊里罕见的悲剧美女。而上文探讨的她的病情也成为了其悲剧的一部分。但也正因为这病情,让她的魅力有增无减。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细细思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