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2018-02-27 15:47高勇
纺织服装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技艺纺织

高勇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遗产如同繁星,璀璨夺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技、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对推动我国由大变强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影响。

弘扬纺织传统文化,振兴纺织传统技艺,对于纺织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纺织行业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所做的贡献,也是纺织行业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中国纺织工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制造水平的同时,需要同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觉,重塑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推进“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一、中国纺织非遗的历史传承与时代特征

中国纺织非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截至目前,我国分四批公布了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纺织类非遗达百余项,分布于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三大类,主要包括纺、染、织、绣、印等传统工艺及各类民族服装服饰。这些纺织非遗项目是我国纺织工业独特的历史语言和深刻的文化印记。

新时期,在传承本土文化、构筑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纺织非遗展现出独特价值和无穷魅力,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品种丰富、特色鲜明;促进就业、精准扶贫;手工制作、彰显个性;亲和百姓、融合生活;绿色环保、延展性强;国粹精品、增进外交。

二、纺织非遗传承与发展迎来重要历史机遇

(一)国家层面:十九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行业层面:纺织强国建设需要文化自信

新时代,纺织工业将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国际层面:“一带一路”促进文化外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明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可通过丝绸、刺绣等纺织非遗密切与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文化繁荣。

三、全面构建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纺织非遗是能动的实践,需要活态传承。纺织非遗需要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寻求既符合市场和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又保持传统文化与技艺的本真性、多样性与丰富性的新的生态平衡,并通过新生态系统各要素、各力量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的构建要素与影响因素

1、传承人及传承人群

发挥传承人及传承人群在纺织非遗认定、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的体现。加强传承人及传承人群能力建设,对于保持纺织非遗旺盛生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企业家、设计师、品牌商

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家、设计师、品牌商是纺织传统文化与技艺得以持续而广泛的应用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是纺织传统技艺融入新时代、新生活、新市场,实现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践行者与推动者。

3、政府、行业组织及社会力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共同作用,需要政府、行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具体由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分工协作、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4、现代传媒、影视及互联网科技

要高度重视传播方式创新,提高现代传媒、影视、网络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互联网科技运用,推出一批传播中国纺织传统文化与精湛技艺、体现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新闻、影视和艺术作品。

5、研究与教育

将纺织非遗作为系统性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并纳入教育体系,不仅涉及各纺织非遗项目的专业知识,而且涉及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涉及广泛的生产生活实践。

6、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国际格局变迁剧烈、文化交流深入、贸易活动频繁的新时代,纺织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变化发展需要有更宏大的历史观和国际化视野,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姿态融入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新时代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一)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在纺织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基因与当代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是把握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二)正确处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关系

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非遗保护命题,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如何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因此,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努力保持文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平衡,有效维护和改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在科学辨析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工业文明,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元素和根脉。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与技艺的传承手段,推动文化内容与新科技成果融合,创造新业态。endprint

(三)正确处理传承与市场的关系

非遗产业化发展是文化、市场、经济、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将纺织非遗与服装服饰、家纺家居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是提升纺织非遗市场经济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传统产业文化含量与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纺织非遗还存在文化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文化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需要在进一步激发创意的同时,推动非遗传承与市场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纺织非遗与相关产业横向融合,大力发展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打造品牌、提高质量、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推动纺织非遗在产业链上纵向延伸,以核心文化与工艺带动后端的产品制造、品牌服务、市场营销等整体发展。

(四)正确处理传统与时尚的关系

深入推进纺织非遗与品牌企业、时尚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具体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纺织传统工艺通过服装品牌的现代设计、时尚语言,使传统技艺更易于被现代社会、现代人、现代消费所接受,能够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和都市生活,融入时尚潮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且使用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和产品,从而提高手工艺者的劳动收入,使他们生活水平提高,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加入传承纺织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行列。另一方面,纺织传统文化和技藝能够赋予企业品牌、设计师更多的灵感、内涵,增强品牌的文化气质与文化自信。目前,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品牌企业与设计师大量将纺织传统工艺运用于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相融合,逐步形成一批能够体现“中国文化、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品牌。将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创新融合创作出的大量优秀作品,已成为风靡国际国内时尚舞台的风尚与潮流。

(五)正确处理传承与金融的关系

当今世界,各种竞争与日俱增,如何走好非遗传承与发展之路,市场开拓与金融思维必不可少,历史承载的纺织非遗瑰宝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积攒的无形财富。纺织非遗品种丰富,各具特色,但同样面临保护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有限、融资渠道不畅等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拓展资金渠道,开拓纺织非遗投融资市场,推进纺织非遗与金融领域、资本市场的资金对接、业务对接、人才对接,相互扶持,共同促进,推动文化、产业、金融多领域合作与共同发展。

五、新时代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方向与路径

当前,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已成为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传承与发展中国纺织非遗的过程中,要适应新形势、落实新理念、对接新需求、培育新业态,积极探索实践纺织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一是坚持创新理念。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多样性上,而创新能够有效保护和丰富传统文化和工艺的多样性。新时代的纺织非遗传承与创新凝结着现代人的认知智慧和实践能力,绝不是对前人简单的物质性复制,而是创造精神的延续。因此,继承传统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实现超越。

二是对接市场需求。在尊重并保持纺织服装传统工艺本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吸纳更多有实力、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纺织传统非遗传承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是挖掘艺术特色。手工刺绣、织锦、蜡染等纺织传统工艺以精工细作、彰显个性而著称,富于艺术性,具有工业化生产无可替代的特性。传统手工技艺赋予产品的个性化、小众化、稀缺性、唯一性,不同于大众化、产量大的机械化生产的产品。手工制作与机械化生产的本质区别,决定了纺织传统工艺更加适合于体现艺术品质、个性化、品牌化的定制和高级定制。

四是加强科技融合。机械化生产和手工技艺的特质应该得到互补,将机械化生产的精细准确渗透于手工再生产的环节,将机械化生产的科学性、精确度与手工制作的差异性、个性化进行有机结合,使机械化生产和手工技艺的特质在互补中实现创造性转化。这种互补还有利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品牌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五是走进现代生活。纺织传统文化与技艺具有走近大众、融入现代生活的天然优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纺织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手工技艺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以多种姿态在现实生活、高端市场和创意产业里呈现出勃勃生机。

六是增进国际交流。纺织服装手工产品生产曾为我国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格局的合作共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正在进一步形成开放发展的新态势。

新时代的中国纺织工业,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阶段、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指导工作,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重新审视、思考、调整、完善纺织行业发展战略和思路举措,坚定文化自信,重塑中国纺织产品自身独特的时尚品位和文化价值,打造一批享誉世界的国家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文化软实力,切实解决好纺织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纺织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纺织传统技艺,纺织行业、纺织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集全行业智慧、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构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为建设纺织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技艺纺织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
怎样提高健身球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