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连硕
我的散文集《湖光心影》即将付梓电子书,我想谈谈我的写作感受。
写作早已是我生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更进一步扎实确定写作大自然这一重要题材或曰永恒题材,缘于我的年近古稀之年的又一次搬迁。记得我随着搬家公司的车辆,将自己的“破家值万贯”的东西运到离市里六七十里远的津郊一个开阔的湖边寓所,已是夕阳西沉的时光了。我慌慌张张布置了家人给我把电脑安装好,不要影响我翌日清晨早起使用,便兴致勃勃地跑向湖边临水的最低一个石阶,专心致志地欣赏那日落天涯的雄浑景象去了。应该说,这样磅礴的落日景象只有在苍茫大海行驶的游轮上才能遇到。我顿时感到,平日说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完全指早晨的感觉,有些偏激模式化了,而此辰此景,令我笃信这夕阳每天也总是新的。我眼珠不离地目送夕阳,又一面构思明晨要写的《送别夕阳》的全景过程以及全新感受。令我激动不已的是,站在湖畔看夕阳,与往日的夕阳竟有很大的不同。红红,灼灼,焰焰,焚焚……我敬畏夕阳的默默沉落,是那样隐忍与镇定,大气与磅礴。
后来结集编辑审稿时,编辑也充分肯定了篇首的这一篇,只是说,作为篇首,稍显低沉抑郁,看能否再改动一下,使之活力一些,阳光一些,我迅疾改为《夕阳之魅》,编辑亦迅疾回复道,好,很好。
愈是迟暮如我者,愈要贴近自然,那里有灵气,灵犀相通;愈要靠近儿童,他们身上有稚气,有天真,当然也就有灵气。倘既不亲近自然,也不亲近孩子,我不知道又能写出什么来。臧克家为什么老年散文,写得更甚于诗的好,盖由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保持了灵性的缘故。精神的老不老,要在对待自然和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来检验来考量。
写作,按自己意愿写,按自己体验写,按自己性灵写,别的什么也不要顾及,只求对得起自己,对自己(思想、灵魂、道德、良知)负责。灵感(光)来自真诚,来自热爱,来自天真。灵感远离浮躁。找像我居住的这样地方,沉下心静下心来之后,灵感自然会源源不断而来。
美不美当然重要,但先于美的首要是思想,是灵魂的有无。人们的情感思绪往往是因压抑而呐喊,因悲愤而鞭挞,触景而生情。我时刻提醒自己,灵感若来,务必捕捉住,千万别让它跑掉。联想,抒发,宣泄,淋漓尽致。这样的灵感、机敏永远需要。没有灵感、机敏,何来闪光之点,何来犀利议论,何来铭心警句?我俨然成了挣脱羁绊缰绳的野马,逃出笼子的欢鸟,光着屁股的裸猴,游曳于江河湖海的鱼儿,拱破茧儿的飞蛾,我是个自由人,自由神。
我把写作大自然,当作散文写作的重要题材。每当出门环湖散步,就已将散步的散,下意识地理解为散心的散,懒散的散,散淡、散漫的散了,不再有指标性,完全是随意地看见海燕翩飞停下来,听见蝉唱停下来,听见蟀鸣蛙鼓停下来……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一枝一叶一波一漪,一花一草一蝶一蜂、雁燕鹊雀的形影与鸣啭,总是勾魂牵魄,情动于中,情不自禁。
譬如每遇鹊巢,都伫立凝望许久,总有新感受,新亮点。一座座鹊巢,一只只音符,高高低低、错错落落、曲曲折折次第相连,正是一排绵延跌宕的五线谱,洋溢着浪迹天涯的豁达与乐观的旋律。不是孤独零落的荒冢,却像蕴蓄深邃、仪表端肃的古刹。天真无猜的选择,巧夺天工的造化。历经磨砺与陶冶,竟臻成一种景观文化,古朴、拙雅、粗犷、豪放、玄渺、空冥。永远的构建,永远的风景,永远的经典。
譬如秋雨。过去我总是偏怜春雨冷淡秋雨的。春雨迷蒙,我不只一次地哗啦哗啦地雨中漫步,享受湖面缝纫机一般编织着的雨脚,和天空弹拨着琵琶的轻响。而今之于蒙蒙秋雨,亦有了更特殊的好感。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更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丰盈的储备,怎会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样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湖对岸曾有七八只如雪莲如白云的天鹅,我常站在桥头与它做神灵气息的沟通。与天鹅幸会,祛我浮躁,涤我尘垢,抚我心灵,长我精神,启我睿智。
每年我还总是要如孩子般天真无羁地躺卧几次茸茸草坡,享受《草坡晒日图》如诗如画般饶有野趣的天之厚赐美赉。
我熟练地借鉴了画家碳笔素描、静物写生的基本功。日以目观,晨以笔耕,且将步与心、心与靈做了既自然又灵动的有机融合。迈步,即带着心——心动与步履同节奏。其意是强调写自己,写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脉动,自己的亮点。全在融入、投入、拥抱、感受——即兴的如癫如狂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当然,这样做,于老年之养生健身也是必需的。看书中《湖畔茶座》诸篇是不同于一般的同类文章的。
选择这水面辽阔浩浩汤汤的湖,是很惬我意的。余年,向往不会改变。我以湖为圆心,辐射我的联想与思悟,将是永恒的主题之一。我几乎每一天都牵着一只爱尔兰红鬃蹲猎犬,兴致勃勃悠悠闲闲地徜徉于湖畔湖湾的弯弯曲曲、袅袅娜娜的草丛野花簇拥的小径上。
黎明呼唤我,我呼唤黎明。仰望星宇,净化心灵。定格于大地与蓝天之间。大江东去,小桥流水,风格各异,真情永恒。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永不禁锢自己想象的翅膀。离童年愈远,距童心愈近。与月儿沟通,与星宇沟通,与土地沟通,与地气沟通。与大自然密切真诚自觉而永久地沟通,流淌着幸福的溪泉。
当然也累,也苦,但乐趣也就在其间相伴生焉。尤其灵感之来的即景生情的联想、想象,以为是自己敏锐而丰富的心灵展现,遂有“独成一片绿荫”,“风景这边独好”的自矜自美。这个时代喧嚣、浮躁之极,作家应该避开热闹与喧哗,保持沉静,潜心积蓄深藏,总有一天会喷涌出一袭汪与冽的清泉。
中信出版社庄重而大气地出版了我的这本写作大自然为主题的散文。想来已经四五个年头,而我也早已进入古稀。岁月只能憔悴容颜,不能苍老心境。不求伟大,但也决不平庸;不慕辉煌,但也绝不自感黯淡。以小为美,小自为之,小中见大,由小及大。我将继续心贴心地与大自然对话,链接心灵,升华思想,提高情趣,随(己)意(随心所欲),随(天)缘(天人合一),写下去,写下去。我属于天地,我属于晨曦,我属于文学。
这也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坚持自己的“垄上行”,撒自己的种子,哼自己的“信天游”。人世间,毕竟风云诡谲,吾侪,只有“尽人事耳听天命”矣。
守望大自然,守望键盘,守望老母——第三辑的《寸草春晖》便是湖畔黎明写下的《母爱与孝道》(计发162篇)总题目中的一部分。在孝道这方面我以为我持守着一种敬业精神。
这就是我。我的文字,渗漾着我自己的血津,呈现着我自己的血型,跳荡着我自己的心音。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自己。自己瞧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时时)为自己鼓掌,为自己敬上一杯酒。在湖侧,在黎明,也算没有辜负湖光晨曦的拂照。现在回眸,也展示了我的未来,亲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写作大自然……
(作者系作家、诗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