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泰兴 225400)
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采用高位接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显著,以2013年1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段,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该文一般资料选自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4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并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深静脉血栓、深静脉瓣膜严重关闭不全以及不愿意配合该次研究的患者[1]。应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32例。研究组:男性共21例、女性共11例,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 65岁,中位年龄为(53.21±4.31)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7年,平均病程为(3.15±0.42)年,其中21例为单侧病变,11例为双侧病变。对照组:男性共20例、女性共12例,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68岁,中位年龄为(53.52±4.26)岁,最短病程为0.5年,最长病程为 8年,平均病程为(3.22±0.36)年,其中23例为单侧病变,9例为双侧病变。现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逐一统计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性充分。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抽剥术予以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取患者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待常规消毒后将患者腹股沟韧带下面的皮肤和脂肪切开,待找到大隐静脉的主干后,分离大隐静脉的近端分支,然后再将其逐一结扎和切断,再在股静脉位置将大隐静脉结扎,将其贯穿缝合并结扎。将大隐静脉的远端切断,于大隐静脉的远端处插入静脉剥离器,使用丝线将出血的位置结扎止血,再把静脉剥离器慢慢地推至小腿处。于患者内踝上部做一道小切口,由此处将大隐静脉抽出,再做另一个小切口钝锐性剥离曲张的小静脉。待抽剥结束后针腿部位较长的切口可以缝合1针,并使用大量的纱布将切口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路径覆盖,再使用弹力绷带由足背加压包扎到大腿的根部。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则应用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予以治疗,手术步骤如下:第一步:标记曲张静脉。指导患者通过站立导致大隐静脉曲张,用标记笔将迂曲扩张的静脉标记出,并使用碘酊予以固定;第二步: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将患者大隐静脉的主干解剖出来,切断其所属分支将结扎,朝上将其分离到高位,于距离隐-股静脉大概0.5 cm的位置切断大隐静脉主干,于大隐静脉近端结扎并缝扎,于大隐静脉的远端处插入静脉剥离器,将大隐静脉主干剥脱至膝关节。第三步:剥脱小腿曲张静脉。沿着第一步标记做数个长度约0.5~1.0 cm的点式切口,借助血管钳将曲张静脉提拉出来,再借助蚊式钳抽剥,在抽剥的过程中注意对点式切口的部位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切口的数量,位于关节附近的切口宜为横向,主要是避免瘢痕对关节的运动造成影响,其他部位的切口可以选择纵向。如果足背或者溃疡四周也存在静脉曲张,同样可以采用作小切口的形式将其剥脱出来。待抽剥结束后针腿部位较长的切口可以缝合1针,并使用大量的纱布将切口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路径覆盖,再使用弹力绷带由足背加压包扎到大腿的根部[2]。
两组患者在手术接受后均需要将患肢抬高,指导患者适当开展跖足运动,术后1 d便可下床活动,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根据患者主诉对弹力绷带予以调整,观察患者末梢循环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判定主要包含三个等级:(1)痊愈:经治疗后,患者下肢曲张静脉消失,足靴区溃疡全部愈合。(2)改善:经治疗,患者下肢曲张静脉基本消失,足靴区溃疡缩小面积>30.00%且无渗出。(2)改善:经治疗,患者下肢曲张静脉依然存在,足靴区溃疡面积无改变[3]。
在该文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s)和[n(%)]表示,分别用t检验和 χ2检验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7%,由此可见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术中出血量(m 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n=3 2)对照组(n=3 2)7 2.3 6±6.8 1 1 2 8.4 1±2 5.3 1 7.2 1±0.5 4 1 1.3 2±1.3 6 4.3 6±1.0 2 7.3 6±2.3 6
研究组在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其中皮下血肿1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其中皮下血肿2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出血2例、静脉血栓2例,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属于下肢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很多患者同时并发有溃疡或静脉炎等情况,其症状主要为下肢酸胀、沉重、疼痛、麻木,患者小腿有静脉团块,该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对其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常见的如改变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避免长久站立、加强锻炼、穿弹力袜、应用静脉活性药物、硬化剂注射治疗等等,但是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根本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实施手术的目的是阻断静脉的血液倒流。传统临床上主要应用抽剥术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创伤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并且患者在术后容易复发。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逐渐被应用到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疗效显著。
在该文研究中,对比了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与传统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结果发现: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传统抽剥术84.37%,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传统抽剥术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同传统的抽剥术相比,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2)手术切口小,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并且不容易形成瘢痕,保证了皮肤外观的美观性。(3)能够将所有曲张的静脉抽剥掉,降低了患者术后复发率。(4)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了费用支出[4]。
综上所述,针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该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