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琴,金超
供应链是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依靠供应链完成从供应商、加工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全过程,信息在供应链上双向流动,对商品流通与经济繁荣有重要的意义[1]。
农产品范围涵盖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甚至花卉等初级产品。农产品供应链流程是从原材料(种子)购买开始,到农户种植与收获、企业再加工、物流运输和零售商销售,最终到达消费者的过程,通俗来讲即食物从田间到顾客餐桌的流转[2]。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的价值得到提高,各节点参与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追求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众多。张学志等人依据国内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不同,将供应链模式分为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农业集团为核心和以配送中心为核心[3]。国外农产品企业依托网络平台,精准定位顾客群体,注重农产品的新鲜度,形成了众包配送、社区化团购、定制化服务等全新供应链模式,为国内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根据国内农产品产业特点,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包括传统模式、融资模式、运营模式、流通模式以及“农超对接”模式[4-5]。本次研究主要介绍传统模式与“农超对接”2类模式。
1.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的流程指农产品从农户到加工商、销售商,最后到顾客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中,批发市场起到核心的作用,它将农户的农产品汇总后再以多渠道送达到消费者手中。为了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需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因此,加工企业在供应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部分地区会组建农产品供销社或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图1所示。
2.“农超对接”模式
“农超对接”模式是指农户与超市或大型农贸市场直接进行产销联系的供应链模式。由于农户一般缺乏具体的市场信息,自身又存在松散性,因而农户们一般通过契约的形式建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代替农户与超市进行直接对接。这种模式有助于保障农户权益不受侵害。
通过“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环节被有效缩短,降低了各企业的采购和运输成本等,农户获得了更准确的市场信息,消费者和下游企业也可以更便捷地从产品源头追溯质量,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该模式如图2所示。
图1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图2 “农超对接”模式
1.参与者分散,农产品种类多且杂
农产品生产者多为个体经营户,彼此之间商业联系稀疏,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狭窄,风险抵御能力弱;同时供应链客体即农产品种类繁多,供应链难以统一质量标准与运输方案[6]。
2.农产品易变质,对物流要求高
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湿度、物理撞击等影响造成损毁或者变质。农产品的弱质性缩小了供应链覆盖范围与流通半径,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3.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周期性与季节性
农产品种植要求因地制宜,而农产品市场范围广,增加了物流难度;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与季节性会带来库存积压与价格波动,对节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风险是指因外界环境与主体自身性质等原因导致事情发生的概率与影响程度难以预知[7]。农产品自身的弱质性特点使得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各环节风险控制的焦点;同时,供应链管理是对各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及商流的协调,信息不畅和资金中断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瘫痪。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从质量安全、资金和信息3个维度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分析。
1.季节性特点导致库存积压
农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其生长具有季节性。由于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和市场信息渠道的闭塞,极易导致当季收获的农作物供求失衡,农产品库存积压,供应链运转效率降低,导致产品腐败变质,给生产商、零售商等关联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运输过程中产品变质、损毁
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保质期短,包装和储存条件严苛,如温度、湿度、光度都要合适。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路面颠簸等影响,产品损毁现象时有发生。农户地理区域较分散,运输路线长,农村道路崎岖更加大了物流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
3.自然灾害造成生产、供应中断
极端天气等因素会对农作物生长带来毁灭性影响,比如霜冻、冰雹等,导致农产品供应的中断。农产品的运输部分依靠公路运输,对时间要求高,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使路面塌陷、阻塞,农产品滞留,腐败变质,给各环节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农业企业资信情况较差,融资困难
2.农户与分销商投资意愿不足
农户与分销商是农产品供应链的2个关键节点。农户的种植技术决定农产品质量,分销商的市场策略影响着供应链整体收益。然而,由于农产品设备如收割机、真空遇冷机、冷冻储藏柜等专用性强,导致农户与分销商投资意愿低,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8]。
3.各节点企业利益分配不合理
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农户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分布较分散,财务制度和经营状况差异较大,不易确立统一的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量和比较。国内农产品企业网络化程度低,企业绩效与现金流信息不易获取,也给利益的合理分配造成了障碍。
1.信息传递不畅
根据经济学理论中的“牛鞭效应”,消费者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传递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扭曲,致使上游企业的生产决策失误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库存积压,经济资源浪费[2]。“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农户与企业信息获取渠道较单一,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没有统一的、标准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由此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滞后对资源配置造成不利影响。
2.节点企业道德风险频发
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对100例患儿进行了分析,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有23例女性,27例男性,平均(7.05±1.12)岁,观察组有26例男性,24例女性,平均(7.21±1.26)岁。两组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经济人假设,经济运行中每个个体都不是完全理性的,他们首先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9]。同样,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企业都以追求自身财富最大化作为目标,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隐瞒重要信息,比如生产者虚报原材料成本信息,零售商隐瞒市场需求变动信息等。这些具有道德风险的行为会使供应链运作的时间成本、财务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3.供应链参与者做出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克洛夫提出,是指当经济市场中一方处于信息劣势情境下,所作出的决策造成市场运转混乱的现象[10]。农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对原材料供应商给予信息的真实性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优质的化肥、种子等原材料难以应用到农作物生产中来,农产品质量从源头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受到虚假广告蛊惑后往往购买所谓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当受到欺骗后就会增强风险规避意识,转而购买普通农产品,从而使真正优质的农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农产品供应链由多个节点企业构成。当某个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易引发连锁反应。因此,有必要针对质量安全、资金以及信息方面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维持农产品在市场中高质量与高效率的流通。
1.统一全行业质量标准
农产品供应商、生产商地域上的分散化,农产品品种的多样化,给农产品质量监管造成困难。缺少统一质量标准,使得劣质农产品充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因此,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通力合作,在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标准,为产品质量把关,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
2.完善冷链物流服务
相关研究发现,物流风险在所有供应链风险中占比最大[7]。推广和改进冷链物流服务可以较好地避免农产品物流风险。冷链物流的核心设备有厢式冷藏车和组合式冷库,因此,物流部门要保证2类核心设备的正常使用。在物流过程中,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达到对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控,以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品质。应努力将冷冻、冷藏运输链应用到海陆空运输体系,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促进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与规模化
农户受到技术水平限制,个体之间难以形成联系网络,物流成本高,物流质量难以达到农产品运输的要求,此时第三方物流就成了农产品运送的首选[11]。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菜鸟物流、锦程物流等发展迅速,服务质量也得到了业界认可,但针对农产品的物流服务还有待升级。第一,物流公司应针对不同产业的农户、不同种类农产品分销商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服务,扩大冷链物流设备的覆盖范围。第二,加快第三方物流行业的资源整合,减少农产品物流运输时间,保证农产品高质量运达到消费者手中,提高运营效率。
4.建立线上质量安全控制系统
质量是企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风险将迅速蔓延至其他环节。大数据的应用为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供应链上的企业将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上形成大数据资源池,核心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将资源池里的信息整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其他企业,完成对质量的实时监控。
1.确立核心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企业规模小、管理制度不健全。确立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核心企业,能够整合供应商、分销商资金、信息等资源,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完善信用机制,降低市场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而有利于产业链的资金融通和周转。
2.制定合理库存制度,减少资金占用
市场供求失衡会造成农产品滞销,腐烂;同时生鲜类农产品的仓储成本高,给企业造成不小的资金压力。农产品生产商应密切联系销售商,发展订单生产,实现以销定产,制定严格的库存制度,合理规划库存量,减少资源浪费。
3.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组建,提高节点企业投资意愿
农业合作社是由政府牵头成立的农户联合组织,在规范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对接下游企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相关研究表明,合作社能够为农户带来超额利润[13]。同时,农业合作社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财政、税收、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优势使得农户在供应链中对下游分销商形成制约,面临的风险降低,因此农户投资意愿更高;分销商受到合作方的压力也将加大资金投入,从而保障农户权益。
4.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拓宽节点企业的融资渠道
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它依托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线上手段,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进行信用捆绑,对各企业的资金流进行再整合与协调,并依托担保公司,帮助上下游企业开展融资活动,增强各节点的风险抵抗能力[14]。农产品企业应当乘“三农政策”之东风,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积极开展银行存管业务,保证投资者资金的安全,满足市场监管需求;同时,依托农产品电商平台,与中农网、果联金服等线上金融机构合作,借助政府、金融机构担保,以存货质押、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形式,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共担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5.设立线上金融“云”平台,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云”概念是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商业运作与资源整合的一种创新[15]。云计算通过数据与互联网的结合将商业环境下的资源信息虚拟化,形成一个资源池,供应链上各主体可以从中寻找需要的信息。资金作为企业运行不可缺少的资源,借助“互联网+”汇聚到一起形成金融“云”。金融“云”平台可以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设立,将顾客支付的报酬汇总,通过对各主体财务、经营状况的数据分析,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金融“云”使资金流具有并行性、实时化、电子化的特点。
1.建立各企业间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博弈理论,一次博弈中,参与者有可能出现违约行为,但是多次合作中,违约行为的概率将降低[16]。供应琏各环节企业的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会隐匿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削弱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供应链运行成本。因此,供应链各企业间可以通过采取交叉持股等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增加企业败德行为的机会成本。
2.大力推行“农超对接”模式
“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与超市直接接触,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流程,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扭曲、失真问题,使“牛鞭效应”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同时,建立生产和销售间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形成供应链追溯系统,从农产品供应链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3.农户与企业间签订期权契约
期权是一种未来选择权,持有者有权在未来某个时间按照特定价格买(卖)某种商品[17]。农户本身受文化水平制约不善于使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工具,导致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很难对市场供求变动、价格波动等信息作出及时反应。通过期权契约的形式,农户可以在未来获得稳定的收益,达到保本经营的目的,避免因产品供大于求导致库存积压、亏本经营。
4.充分利用物联网完成信息处理与分享
物联网即“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是指商品通过GPS、RFID等智能传感终端,与互联网进行链接,达到彼此间信息交换的目的[18]。农产品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配送、零售与消费等诸多环节,借助于温度传感器、GPS、电子标签等高科技设备,农产品生产状况、运输途中车辆位置、市场销量等重要信息将被即时传送到网络平台上。农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政府根据行业整体状况进行宏观调控;消费者从电子标签中获取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更容易完成产品的质量追溯,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因此,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有效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加快供应链的升级。
本次研究从农产品供应链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运作、信息传递的维度讨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并从线上、线下两个角度,给出控制供应链风险的建议,以期能对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提供帮助。
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的物质保障。“互联网+”为农业生产要素优化、产业链重构提供了崭新的方式。物联网更是将农产品供应链与高科技信息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农业发展动力。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加强自我监管与风险评估。政府部门也应加大科技投入与产业扶持,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步伐,与企业携手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RAJEEV A,PATI R K,PADHI S,GOVINDAN K.Evolution of sustainability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5).
[2]程子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3]张学志,陈功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09(9).
[4]岑国姬.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5]李荣,陶元磊.“农超对接”生发机制理论探析[J].农村经济,2011(10).
[6]徐生菊,徐升华.农产品供应链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研究,2015(9).
[7]SREEDEVIR,SARANGAH.Uncertaintyandsupplychainrisk:the moderating role of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in risk mitigationp[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7(7).
[8]YU X,ABLER D,PENG C.Dancing with the dragon heads:enforcement,innovations and efficiency of contracts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cessors and farmers in china[R].Courant research centre: poverty,equity and growth-discussion papers,2011.
[9]沙靖宇.“经济人”假设的方法论批判及启示[J].领导科学,2017(9).
[10]AKERLOF G.The market for“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4).
[11]华艳.信息化视角下第三方物流综合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
[12]浦徐进,范旺达.投资激励视角下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结构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
[13]BARRETT C B,BACHKE M E,BELLEMARE M F,etal.Smallholder participation in contract farming:comparative evidence from five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2012(4).
[14]纪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与评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6).
[15]刘助忠,龚荷英.“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演化新趋势:基于“云”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新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9).
[16]张琳.物流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防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
[17]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M].张陶伟,译.第8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8]刘锦,顾加强.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