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静
(西安电子科技中学,陕西 西安)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人们愈加重视,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以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我们的学生擅长考试,但是思维能力不够,这不是教育的初衷,这样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满足社会的要求。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我们培养的必须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创造教育的起点[1],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因此,究竟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下结合案例笔者就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说明。
高中的生物的内容不管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相比较初中来说,跨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而学生一般是以教材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对象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预习本身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锻炼[2]。此外,预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不明白的内容也会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关键预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切实可行。可见,结合课本预习留给学生探索余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在学生使用的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如操作步骤示意图、生物种类图片介绍、生物模式图片、实验图片、细胞图片等,图片形式在教材中可以说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就要求我们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图片。比如在学习“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时,教师的PPT首先使用了教材中的玉米图片,学生们发现几个玉米长得不一样,问道:如何培育出高产且抗病的品种了?育种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古人在不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他们是如何选育出优良的品种的?在学习“染色体变异”时,教师出示课本无籽西瓜图片时,学生的兴趣大增,课堂立刻变得很活跃。学生踊跃提问:“无籽西瓜怎么产生的?有的无籽西瓜上依然会有几颗少量的种子,为什么会出来这种现象?”再比如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出示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形红细胞图片时,学生问道:“镰刀形红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红细胞的形态不一样,那它在运输氧气的功能上有没有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镰刀形红细胞的出现?有没有治疗的方法?”由此可见,利用图片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对此现象的思考,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积极的促进意义[3]。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教学的基本教育形式,中学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在分步骤完成的过程中,掌握和应运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在实验方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笔者注意到人教版教材中每一节内容的开始都有一个“问题探讨”的环节。可见教材在编制的过程中也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如何充分地利用好现有的“问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问题探讨”给了水毛茛植物,同一株植物,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除了教材中给的问题以外,提问学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开始讨论,提出:“生物的形态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可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主观的因素就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知识外,更多的是要注重学生的情感素质教育。生物科学的崛起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呕心沥血、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奉献和探究精神,因此学习科学家的这种精神,也为推动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多,其中教材资源的正确获取,是引导学生提问,创设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恰当、准确的运用好教材资源,才能活学活用,才能使学生思维拓展、视野开阔、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才符合现代教育的观念。
[1]朱晓燕.让学生学会提问:谈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2]李艳.生物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德州学院学报,2012(28).
[3]宋文玲.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