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
(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天宁分校,江苏 常州)
目前,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少,导致部分教师对该课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的观点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导致他们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存在着不求甚解、及格万岁的现象。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往往过于重视教材知识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将该门课程真正重视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建立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提升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上述两个方面是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常用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历史核心素养不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历史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方面的素养,为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储备知识、积累技能。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学生在思考和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应做好指导者和启发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他们用公正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借鉴历史事件中学得的智慧和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修养和实践技能。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授课,“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历史课本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在经历初期新鲜感后,难免陷入厌学情绪中无法自拔。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创设情境法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动荡的春秋时期》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在网上或图书馆中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史实资料或影视视频,以使学生对该事件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教师在组织学生看完视频资料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该时期历史人物的评价,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阐明理由。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该历史人物进行星级排序,选出“我心目中的春秋战国大英雄”。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回顾漫漫历史之路,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历史事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现代生活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正面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过去联系现在,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目前,全面改革一直是我国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理解改革的意义,应该以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历史事件,联系我国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且成功的改革先例。比如在进行《秦统一中国》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我就将秦始皇采取的改革措施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改革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通过带领学生立足现在,分析过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他们感受今天生活的美好,培养其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将教材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内容安排给学生,通过角色互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刚刚担任“教师”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不应置之不理,而是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以使其顺利进行。让学生扮演教师,来教授其他学生历史知识,不仅使其体会到历史教师的辛苦,对教师多了一份尊重和爱戴,也使他们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他们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1]张玉峰,郭玉英.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物理概念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5).
[2]张志中.加强学习与研究是推进新课改的有效措施[J].甘肃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