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玲
(甘肃省临夏县教育局教研室,甘肃 临夏)
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中的国学经典诵读部分是重中之重。大量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加强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存在很大的问题。鉴于此种现象的存在,小学语文教学要进一步提高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的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国学经典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国学经典诵读指导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因而也是配合新课改进一步推进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并不是全部,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古代文学素养。
国学经典的特殊性,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掌握断句存在一定的难度,多数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无法正确地断句,导致诵读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具备全面掌握的能力,在最初的时候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诵读,向学生讲解断字断词断句的方法,提升诵读的规范性。因为只有学生正确地掌握了国学经典中的每一处断字断句,才能够读出古文的情志雅趣,理解文章的含义。比如,在涉及到有关《论语》的诵读时,要指导学生在语气助词后面进行断词断句,尽管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引导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不断的诵读,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而然就会掌握其中的断词断句的技巧,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国学经典的主要手段中,便有诵读。在指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时,应该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中以及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时刻与国学经典接触。一方面,要确保国学经典诵读的时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在傍晚,都需要进行诵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诵读引导,包括诵读资源的引导和诵读形式的引导。诵读资源的引导要求除了教材中的国学经典资源外,还应当从课外中寻找,如让学生尝试诵读《陋室铭》。诵读形式方面要求指导学生个人诵读,或者小组诵读,抑或是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诵读。将国学经典的诵读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每一环节。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故事性的内容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应该充分地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多地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国学经典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三字经》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黄香温席的故事印出来,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得学生充满期待并将黄香温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在正确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黄香温席时的动作、神态和思想活动。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最终促使个人化情感产生,这对诵读会起到巨大的帮助,提高学生国学经典的诵读质量。
国学经典诵读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并不意味着完全任由学生进行诵读,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语文教师做示范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诵读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教师在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中,对多媒体的依赖性非常强,而很多时候多媒体示范的效果并不如教师亲自示范,一些神态语言、肢体动作是多媒体示范无法实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教师自身应当多示范。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学上,更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上。国学经典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断词断句的技巧,加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诵读积累,采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学经典,积极地做好诵读示范,以此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