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玲
(甘肃省会宁县回民小学,甘肃 会宁)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实践者面临的重大的任务。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就结合切身的长期课堂教育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浅显的见解。
课堂教学中存在两条明暗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外一条是感情对流主线。课堂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而民主、愉悦、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身心全面放松,学习热情高涨,自觉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能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展示的平台,这样既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唤醒了学生创新的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潜能。如在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同学们,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猴子的故事,小猴子它非常爱它的爸爸妈妈,也很孝敬它们。有一天,小猴子上山去采野果,这一天它比较幸运,到山上一下子就采到了四个果子,它兴高采烈地拿回家分给了它的爸爸妈妈。第二天它又上山了,这一天它没有第一天那么幸运,只采到了两个果子就回家了。第三天它还是上山了,可是转了老半天却一个野果也没有采到,它感到好失落,就垂头丧气地下山了。走着走着,它突然眼前一亮,哇!原来是一块比萨饼!于是它就兴冲冲地捧回了家。哎!同学们,1块比萨用什么表示?”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我接着再问:“可在这个时候,小猴子却犯难了,只有一块比萨,怎么分给爸爸妈妈呢?平均每人分多少呢?请同学们帮帮它吧!”
学生说“半块,一半”,我再追问:“一半可以用什么表示?”学生纷纷说用“”接着我相机板书,再问:“这个大家以前认识吗?是谁呀?”学生不约而同地喊出:“分数。”然后我相机导入新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这样先通过故事导入法,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就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培养的源泉,一切创新意识都来源于问题,而数学和生活问题息息相关,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的数学问题都源于生活,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紧密地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就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难,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和生活的乐趣,从而让他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巩固练习环节,我在系统归纳了所学的知识体系后,我又精心设计了一道综合练习题,故弄玄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和同学们方便联系,老师把手机号码留给同学们:138□23□□□□□。”设计这样的题型:□里的数从左向右依次是:1.第一个方框里的数字既是6的倍数,又有约数3。2.第二个方框的数字是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3.第三个方框的数字既是偶数,又是奇数。4.第四个方框的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5.第五个方框的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6.第六个方框里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学生先是自己主动思考,接着和同桌交头接耳,探索、交流自己的结果,很快就得到了我的手机号码。接着我又让学生设计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而且明确提出条件:“参照上面老师的办法设置一个数学谜语,或者闯关游戏,注意运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表述要清楚,设计要新颖。”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样由“做题”变成“编题”,不仅运用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加工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都知道,要创新必须先实践,创新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遇到问题、筛选问题,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核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探讨问题,使师生的理智和情感交融在一个主干性的问题情境中,这样直观、形象、整体性很强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直观性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理性知识,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意志受到磨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拓展研究,学生在开放的平台上,通过动手实践摸、数、折、拼、剪、补、比、量等手段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探究,将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心领神会。在教学“角的度量”的时候,我先创设动手实践的平台和操作情境: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大小的角,尝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迅速地借助实践操作,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有的学生重叠图形,有的学生利用手头的三角板来比较,有的学生重合一边,观察另一条边,判断角的大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直线位置有关,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角的概念迎刃而解。然后我引出要具体知道角的大小用工具“量角器”,并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提高了能力。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的,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的,只有抓住激活创造性思维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