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客观性评价指标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低水平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研究

2018-02-27 05:56
英语知识 2018年4期
关键词:论点议论文学习者

曹 宁

(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1.引言

英语写作是最重要但同时也是学生普遍反映最难的一项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写作是第一部分。我们经常发现,考试刚开始部分学生便无所事事,坐在那里苦熬时间等待写作考试结束,这种现象在地方本科院校非常普遍。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是他们的共同困难。评价现如今已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写作评价,无论是教师评价或者是同伴评价,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基于整体印象的、更多关注学生语言错误的、由他人实施的结果式主观评价。从根本上说,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然而现实中学习者更在意的是评价分数的高低,而对评语等其他信息的重视程度则相对不足,与此同时教师的评语一般比较笼统、抽象,不利于把握,这样的评价结果差强人意便在情理之中。近年来,国内一批重点高校相继开发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英语写作智能评价系统。但智能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整体宏观评价,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个性化的诊断与评价,而且易受条件的限制(需要有联网的电脑、常常收费);更重要的是,智能评价同样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对思辨能力相对重视不够。因此探索找到一种能有效克服传统英语写作评价诸多弊端的新型评价方式刻不容缓。另外,可否通过评价,尤其是通过让学习者亲自参与评价过程这种自主评价体验,使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英语写作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明白自己下一步努力的重点和方向,可以促进学习者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点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地方本科院校中低水平的学习者,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思维能力的客观性指标的形成理据

写作是在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下体现出的一种外在的书面语表达能力,是一种外在形式,而最根本的则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思维的能力(Vygotsky,转引自Thadphoothon,2009)。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合为事而著。它谈古论今、反映现实、是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一篇习作,不管语言多么漂亮,多么有文采,如果内容空洞无物,让人读来不知所云,绝对算不上是一篇好文章。而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所表现出的“思辨缺席症”已成为一个公认的顽疾,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思辨能力同样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思辨能力主要通过议论文反映,反过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主要也是通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来实现(Hillocks,2011)。研究发现,写作教学,尤其是议论文写作,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Bensley,1998;Tsui,1999;Russell,2005)。议论文从结构看,一般由“引言、正文(至少一段,通常由两段、三段或更多的段落组成)和结语三部分组成”(Oshima&Hogue,2006:56-57;Jordan,2007:9)。

“文章的第一段就是引言(introduction),它包括文章的主题和基本信息,一般由5到10个句子组成”(Zemach&Rumisek,2003;71)。Zemach和Rumisek(2003:72)还认为,好的引言,需“简要陈述文章的写作主题、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并须清楚地表明作者的立场”;Jordan(2007:86)则认为,“引言通常包括要讨论的话题,对将要讨论的话题做出定义或对其进行解释,并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由此可以确定议论文的第一段“引言”应该由“介绍写作主题、描述写作主题、提供背景信息和交代作者的立场观点”四部分组成。

论点和论据是构成议论文最基本的要素,但有了论点、论据,如果论证不好,同样不能算是一篇好的议论文。论证实际上就是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所以在第一段提出文章的基本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分析论证的问题,即进入到了文章的主体或正文(body)。正文“由一段或几段组成,每一段都是对主题的扩展”(Zemach&Rumisek,2003:74)。从逻辑上讲,分析论证仅靠一个分论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分析论证也是不全面的、缺乏说服力的。一篇议论文“正文由几段组成取决于有几个分论点”(Oshima&Hogue,2006:56),因此正文写作,即分析论证的第一步便是提出几个分论点。提出了分论点之后,接下来便是对分论点的分析论证,而分析论证则离不开论据的作用。也就是说,论证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具体的细节和事实来支撑分论点。Friedlander(1990)就通过计算内容细节(details)的数量来判断议论文的内容质量(转引自刘力等,2013),他认为议论文写作在内容上,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细节对论点进行充分的阐述。所以,第二部分“正文”分析论证的基本任务是提出分论点,并通过“具体的事实、数据和例子”(Meyers,2005:23;Jordan,2007:9)来进行分析论证。Fawcett和Sandberg(1996:241)认为,好的论证至少应该包括“一个明确的主题句、用以扩展主题句的细节或事实的句子2到4个”。基于此,正文部分的基本写作框架便可以确定为“概述—第一分论点—论据—第二分论点—论据—第三分论点—论据(……)”。主体部分一般较长,且有许多例子,读到最后读者往往对前面读过的内容印象可能不深了,甚至都记不清前面说了些什么,此时可以“在段落的末尾用一个句子做一小结(a concluding sentence),借此帮助读者廓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加深印象”(Gillett et al,2009:104)。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尾和开头一样,在写作中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人就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尾”。议论文的结尾一般“简要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或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最终的评论,或再次阐述文章的主要观点以深化文章的主题,也可以对希望读者将要采取的具体行动进行最后的总结强调”(Zemach&Rumisek,2003:74)。“每一段都要有一个主题句,它清楚地叙述了这一段的主题并统领整段的具体内容”(Oshima&Hogue,2006:4),这样,结尾部分首先是一个主题句,承上启下,交代本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接下来便是对本段的展开,对主题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根据上文提出具体的建议或解决措施,最后对本段和全文进行最终的概括和总结。

Oshima和Hogue(2006:2)认为,段落就是“只讨论一个主要思想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句子,短则1句,最长10句”。Bailey(2011:78)则认为,“一般情况下,段落的长度不能少于4到5个句子”。根据结构,英语句子一般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张道真,2002:7)。一个复合句一般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几个)从句构成。但如果从句数量超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就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在谈到学生英文写作时,Osmond(2013:101)认为:

大多数情况下好的段落,除去主题句,应该由4到10个句子组成,讨论说明一、两个话题即可,偶尔可以谈论第三个小话题,但如果涉及第四个小话题,则这一段就有问题了。这时候如果真的有必要谈论这一点,则需另起一段。。

所以实际情况下,英语议论文每段一般不能少于5个句子,但以不超过10个左右的句子为宜。正文是对文章主要观点的分析论证,要举例、要分析论证,所以相对来说要长一些,句子总数要多一些,而第一段引言、最后一段结语则相对短一些。据研究我国西部二本院校中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写出的句子长度介于11—14个单词(曹宁,2012),这样下来一篇议论文的实际长度也就在200—300个单词之间,正好符合目前我国大多数英语水平考试或选拔性考试对英语写作的字数要求。

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缺一不可,而篇章的连贯性同样非常重要。文秋芳、刘润清(2006)就曾将“篇章连贯性(coherence)”作为评判一篇议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篇章(或语篇),是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是一组句子遵循特定交际目的、依据一定的语言交际准则相互联系而组成的语义整体。连贯性(coherence)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修辞学认为,连贯是文章获得统一性的重要前提条件(苗兴伟,1998),而衔接则是表达语义连贯的主要句法手段,即连贯性主要通过衔接(cohesion)来实现,衔接是连贯性的基础(Halliday&Hason,1985:94)。而衔接又主要是通过标示词(signposting words)的使用来实现的(Osmond,2013:102-103):

1)表示对比的:by contrast,in contrast to,however,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rather,conversely,in comparison,compared to.

2)就同一个观点或结果提供不同的原因或证据:alternatively,likewise,again,also,additionally,similarly,equally,in addition.

3)总结:in conclusion,finally,overall,lastly.

4)总结证据:tosummarize,insummary,overall

5)表示因果:despite,because of.

6)举例:for example,for instance,namely,such as.

7)强调:indeed,in fact,furthermore,moreover.

8)提供更为具体的信息:in particular,in relation to,more specifically,particularly,in terms of.

Gillett等(2009:104-105)同样认为,使读者明白各段落和每一段落各个句子之间逻辑关系最有效的手段是使用一些标示词(signaling words),如:

1)补充(addition): apart from this,as well as,besides,furthermore,in addition,moreover,nor,not only...but also...,too,what is more;

2)因果(cause and effect):accordingly,as a consequence,as a result,because (of this),consequently,forthisreason,hence,inorderto,owing to,so,so that,therefore,this leads to,thus;

3)比较(同向)(comparison/similar ideas):in comparison,in the same way,likewise,similarly;

4)矛盾(contradiction):actually,as a matter of fact,in fact;

5)条件(condition):if,in that case,provided that,unless;

6)对照(反向)(contrast/opposite ideas):although,but,despise,in spite of,even so,however,in contrast,in spite of this,nevertheless,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yet,whereas;

7)强调(emphasis):chiefly,especially,importantly,indeed,in detail,in particular,mainly,notably,particularly;

8)举例(examples):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as follows;

9)解释(explanation/equivalence):in other words,namely,or rather,this means,to be more precise;

10)归纳(addition):as a rule;for the most part,generally,in general,normally,on the whole,in most cases,usually;

11)显而易见(stating the obvious):clearly,naturally,obviously,surely;

12)总结(conclusion/summary):finally,inbrief,in conclusion,in short,in summary,overall,to conclude;

13)支持(support):actually,as a matter of fact,in fact,indeed;

14)时间/顺序(time/order):at first,eventually,finally,firstly(secondly),in the first/second place,initially,lastly,later,next,prior to.

至此,评价一篇议论文思辨能力的基本框架就表现为:

?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确保论证不走题,这也是议论文论证的一个关键,文秋芳、刘润清(2006)就曾经将“文章贴题性”作为议论文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关于这一点,虽然没有一个完全客观的量化评价方式,但Osmond(2013:105)对此已经有所涉及,且方法简便易行:

*从阅读文章的主题句开始,这一般是文章的第一句,将主题句标为句子1。

*然后按顺序阅读本段中的其他句子,并对每一个句子标号。

*如果这个句子提供了更多与主题句有关的细节,将它标为句子2。

*如果这个句子提供了更多与句子2有关的细节或是对句子2的扩展,将它标为句子3。

*如果这个句子提供了更多与句子3有关的细节或是对句子3的扩展,将它标为句子4。

*如果这个句子提供了更多与句子4有关的细节或是对句子4的扩展,将它标为句子5……以此类推。

*如果你觉得对一个句子很难标号,那只有一个事实:你离题了。

*然后仔细思考一下:你是否真的需要在这一段讨论这个问题,这个信息放在这里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果觉得没有必要讨论,或觉得它与讨论的主题关系不大,删了它。

*如果句子标号的数字过大(超过了5),那就说明在这一段你说得过多了。如果有些信息真的有必要讨论,而且确实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那就另起一段。

由于本研究主要意在实现通过评价促进学习(assessment for learning)的功能,因此结合实际,思辨能力的考察拟将文本长度考虑在内。之所以把文本长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首先,议论文写作重在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叙述得不完整不行,道理分析得不透彻同样很难有说服力。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全面,这些靠只言片语肯定是做不到的,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其次,文本写得越长,对学生思辨能力和篇章结构组织能力的要求越高(这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文本写得越长,学生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才会得到充分的暴露,反过来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进步和提高,王初明教授(2005)就竭力主张在平时的学习中写长作文。

3.评价测量指标的操作性定义

低水平学生英语写作思辨能力方面经常存在论点与论据混淆、论点缺乏论据支持、论证逻辑不清等问题(曹宁,2012),因此对于思辨能力的评价主要依据是有无主题句、分论点的多寡及论点之后是否有论据支持等。具体来说,评价一篇议论文开头部分思辨能力的主要观测点为:是否有句子介绍写作主题、是否对写作主题做了展开描述、是否提供了与此相关的背景信息以及是否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立场观点;正文部分评价的依据主要是主题句的有无、分论点的多寡和有没有对分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及最后有无句子对正文做最终的总结;对于结论部分思辨能力的考察,首先看有无主题句来交代本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思想观点、有没有对主题句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有没有根据正文部分的分析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或解决措施以及是否对本段和全文做了最后的概括和总结。思辨能力的量化评价,具体统计时以每一部分某项指标的有无和多少计分。某一个指标有则记为1分,没有则计0分,但也不扣分。

篇章连贯的评价以整篇文本使用的体现篇章连贯的标示词的多少来量化,每出现一个标示词即计为1分。篇章连贯到底属于思辨能力还是属于语言能力,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看法,所以本研究将思辨能力和篇章连贯作为两个独立的方面分开统计。

文本长度,指的是写作文本中实际使用的单词总数,即语言能力评价统计时使用的词标。一次统计,两次使用,而其使用目的和侧重点截然不同,集中体现了本研究开发设计的评价指标实用、便捷的特点。

4.研究过程

开发英语写作客观性自主评价指标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让学习者在日常写作中自主使用这些指标,增强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和思辨能力,促进学习者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的提高。通过自主性指标的使用,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做出动态变化的测量,并通过测量结果的前后比较对照,使学习者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据此制定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和补救措施,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整体进步和提高。那么,这些客观性评价指标的使用效度如何,它和其他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和智能评价系统之间在评价结果之间是否具备一致性呢?

研究选取西部某二本院校英语专业30名三年级学生①之所以选取三年级学生,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者思想进一步趋于成熟,对许多事情会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简介,且能结合自己的大学学习经历做出适度评价。为研究对象,要求他们根据给定的写作材料发表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写作材料如下:

本学期开学初,在上海交通大学的BBS上出现了一篇题为《请放学生一条生路——信号与系统挂科率近50%》的帖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新学期伊始,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大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公布的基础必修课“信号与系统”的考试成绩中,整个2008级大约有50%的学生不及格,甚至有学生考前通宵复习也没能通过考试。如果算上前几届重修的学生,一共有近500名学生在这一门课上考砸了,此事被网上称为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挂科门”事件。据悉,“信号与系统”是该学院的基础课,对学生来说,这么重要的一门课程如果在档案中留下不及格记录,会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而且参加此次考试的还有一些重修的大三、大四学生,他们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连再次重修的机会都没有了。为此有学生贴出了上海交大教学事故认定标准,认为应该被定为教学事故。一时间,关于考试不及格率如此之高究竟应该算教学事故还是怪学生自己不努力的话题,成为校园里争论的热点。

“挂课”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与学生的专业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未来就业等密切相关,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让学生就这一事件发表看法,避免学生由于背景不熟悉等原因所造成的无话可说的缺陷,有效保证了研究的效度。

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要求所有参与写作任务的学生在作文的姓名栏不得使用自己真实的汉语(或英文)姓名,而是一律用六位数字或六个英文字母代替。写作是在语言实验室进行的,要求学生利用电脑写作并最终提交写作的word文档的电子版,写作不设时间限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评分过程中由于评分员可能熟悉被试、写作潦草不整齐等造成的评分不客观的弊端。写作结束后,学生的写作文本经过文件压缩打包以电子邮件发送给两名长期担任《英语写作》课教学、具有丰富的英语写作评价经验的教师(其中一名是中方教师,另一名是美籍外教按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进行匿名评分。如果两人评分的差距过大,则需经过第三人第四人的重新评价。之后依据以两位评分员评价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教师评价的最终得分;与此同时,学生的英语写作文本还利用了批改网(http://www.pigai.org/)进行智能评价,对学生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和篇章连贯的客观性数据统计也在同步进行中。之后,研究者将学生英语作文的教师评价结果、网络智能评价结果与客观性自主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之间进行了SPSS统计检验。

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教师评价结果与网络智能评价系统评价结果之间高度正相关(r=0.879,p<.01),说明教师评分和网络智能评分系统二者的评分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在思辨能力方面,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本研究开发设计的客观性自主评价指标与教师评价结果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r=0.679,p<.01),与网络智能评价之间同样中度正相关(r=0.624,p<.01)。中度正相关的存在,证明这些客观性评价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者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做出客观评价,可以较好地实现教育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文本长度与教师评价结果之间中高度正相关(r=0.607,p<.05),与网络评分系统评价结果之间中低度正相关(r=0.490,p<.01),衔接标示词与教师评价结果之间中度正相关(r=0.584,p<.01),与网络智能评价系统评价结果中低度正相关(r=0.419,p<.05),证明无论是思辨能力客观性评价指标、文本长度,还是衔接标示词,都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实践中具有比较高的信度。

5.学生自主评价模式下的教师作用

客观性自主评价指标开发设计的初衷,主要是解决教师评价由于学生人数多导致的评价覆盖面小、评价不及时,而同伴评价由于学生英语语言水平低造成的评价结果不真实、不客观等弊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者自我评价,使其充分了解自己英语写作的缺陷和不足,明确后续努力的方向,以实现教育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客观性自主评价指标的开发和实践应用,衍生出以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沿循“学生写作—自我统计、客观评价—写二稿—自我统计、客观评价—一、二稿统计数据对照——写三稿”的循环式以评促写的英语写作模式,通过从语言和思维两方面对同一主题多稿英语写作文本的量化评价和对照,实现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有机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更加重要,并且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客观性自主评价中教师需发挥如下作用:

首先,培训者。外语学习者在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前不能对自己和同学的外语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估(Jafarpur 1991;Jafarpur&Yamini 1995,转引自刘建达,2002)。长期以来,我们的学习者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或第三者评价,突然听到可以自己对自己的英语写作进行评价,兴奋和激动难以言表,但具体使用哪些指标、如何使用这些指标,对他们来说却是新命题。此时,教师需要很好地发挥培训者的功能,要遴选有代表性的文本,以简明有效的语言陈述和清楚无误地实际演示,以此向学生准确解释客观性自主指标的理论内涵和实际计算方法。

第二、帮助者。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些指导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把写作任务分为更简单的步骤,提供准备材料,鼓励同伴之间的互助、给予学生大量的反馈等等(Williams,2005:46)。具体到本研究,学生选择的材料是否适合、能否证明论点、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都可以给予学生适度的帮助和引导。

第三、组织者。千人千面,人类对于同一事物、同一问题理应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和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常常表现出思维不活跃、思维面趋窄且思维具有严重的程式化,缺乏新意和深度不足等问题,此时教师可以通过Brainstorming、讨论、辩论等活动,或收听收看就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社会上不同声音的音视频材料,组织学生就某一个话题展开想象与讨论,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看法和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学生自主评价模式下的以评促学实践,需要经历初始认知、专门培训、文本遴选、统计演练、动机强化等诸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选择、写作材料的呈现方式,尤其是调动维系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和热情,都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

6.结语

与“思辨缺席症”相对应,目前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三段式”结构趋势明显,这与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人才”的培养目标截然不符。然而,在地方二本、三本院校,大多数学习者英语水平较差,写作时不会表达、不会组织篇章已是他们英语写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所以这样一种分离式、一步接一步的引导和帮助,有助于他们基本掌握英语写作的基础要领和谋篇布局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每一段基本写作模式和写作要素的分析讨论,可以为学习者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而这样一种模式和结构也基本符合现行的大部分考试对英语写作的要求。虽然通过考试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但通过这样一种训练,使学生掌握英语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改善英语写作思辨性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训练和培养在当前,至少在眼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随着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改善,将来可以通过分论点的增加、细节例子的扩充丰富来进一步提高他们英语写作的思辨水平。而且,本框架中正文部分每一个分论点都可以自成一段,完全可以从分论点和基本论证方面进行扩展,进行更为深入透彻的分析论证,文章的长度应该不成问题。等到他们英语写作水平提高了,再给予适当的引导,“三段式”窠臼的突破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论点议论文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