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
高校实施本科“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已成人才培养的趋势。该模式为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点使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优势。辅导员需发挥他们的作用,以更好地使该模式在高校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一、大类招生模式为高校就业工作带来的挑战
目前,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本科“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受到许多高校的青睐。具体而言,高校把相近或相同的学科门类归为一大类,并按该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经历1~2年的基础性、通识性培养,再进行专业分流。在大类招生的模式下,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初步了解专业内容、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需求状况和市场就业信息,对自己学习及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规划后,能更为理性地选择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在高考后马上进行专业选择时焦虑与迷茫的局面。
但是,不可否认,大类招生模式为高校培养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为学校管理甚至就业工作带来了挑战。例如,若学校在专业分流的过程中,一味地根据学生意愿进行调配,可能会使各专业培养学生人数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不能同步协调发展,难以真正实现大类招生中“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目标的初衷。
二、辅导员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有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职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凸显,辅导员在对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优势
首先,对学生的信息能全面了解。新生入学后,辅导员通过查阅学生登记表、举行家长会或班会等形式,多方面了解学生信息。这样一来,在大学四年全程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过程中,辅导员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其次,对学生就业指导易渗透到日常教育中。辅导员与学生因生活中接触较为频繁,更容易建立一种信任机制。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各方面能力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在遇到就业压力时,更能以“过来人”的身份进行心理疏导。
再者,辅导员可以成为联系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需要,会与用人单位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其可以了解人才需求,对该单位往届毕业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校培养人才的意见进行反馈。同时,辅导员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可以向用人单位推荐合适的学生去实习、工作,也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师及相关人员来学校面向毕业生开宣讲会,或为在校生开办求职技能类讲座,为学生未来的求职增加筹码。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校友平台、政府机构等资源,搜集的就业招聘信息都利于搭建一座联系用人单位与学生的桥梁。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招生、培养模式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必须认真宣传、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新生入学,学生对专业、学校的培养模式等方面一无所知,辅导员应及时做好宣传工作。辅导员在认真研读学校关于该模式的文件、了解及调查该模式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组织新生学习学校关于该模式的实施细则。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尤其是专业分流过程中,自己应该具备的条件及需要做的工作。
在第二学期或第四学期后,学校组织专业分流之前,除了需要公布学生的成绩,辅导员更需要邀请各专业权威教师对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毕业要求、就业前景、学生所能从事的岗位及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向学生说明。学生在了解专业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相关性格测试分析及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就业目标综合权衡、明确定位,找到合适的专业。学生不仅在专业选择中减少了盲目性,也尽早初步规划了未来从事的职业,在学习方面有了更大的主动权与积极性。当然,在遇到个别专业学生扎堆、学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时,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学校的配套资源进行适度的调剂与引导。
(三)与学生导师积极联系
当前,不少院校在本科实施半导师制。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学校在专业分流之后,学生和导师就能双向选择。导师可以提前对学生的学习、科研甚至毕业论文有针对性地指导,也能对学生的就业方面予以指导,这也缓解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及就业心理等方面指导时,可以与学生的导师联系,以期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协商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方案。
(四)引导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可以邀请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资深教师、公司人力资源师及成功校友做讲座,为学生讲解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分享在大学学习、求职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也可经常举办教师职业技能相关的比赛,像课件制作比赛、教案设计比赛、模拟课堂教学比赛、三笔字大赛、口语技能比赛、教师文明礼仪比赛等活动,并邀请教学名家、专业教师为比赛评委和嘉宾,为学生提供建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辅导员也可以开设就业指导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如求职心理学、求职礼仪、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创新创业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求职铺路。
(五)为学生与用人单位搭建桥梁
首先,辅导员通过QQ群、微信、微博及学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宣传平台,向学生分享就业信息及其他就业相关内容,将当前就业形势、社会需求等通过网络的形式传达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早做准备。
其次,辅导员积极利用政府、学校、校友等资源,到省内外实地开展专门的毕业生推介工作,拓宽学生的就業市场。在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情况下,其可以准确推荐适合的学生去实习、就业。
三、大类招生背景下就业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正常生活,同时对其家庭、对社会也有不良的影响。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使得一些就业困难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迷茫、失落等症状。因此,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辅导员应对就业困难、心理压力过大的毕业生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让就业困难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竞争,鼓励他们树立乐观、平和的就业心态。同时,注意让学生干部积极反馈班级内部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多与辅导员交流,以期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专业引导要恰当
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在专业分流之前,常常会有怎么选择专业的困惑。辅导员在指导学生时,不能仅仅围绕专业展开,要让学生将专业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但不能太过社会化与功利化。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明白:专业不分好坏,关键是适合自己,并最终靠个人努力,深入钻研就会成功。另外,专业引导不能过度,不能让学生因为专业分流分散注意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是很注重的,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静下心来,接受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以更好地为未来走向职场奠定基础。
近年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随着“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辅导员应主动发挥学生工作优势,做好以下工作:开展专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确定就业方向的意识;开展各类竞赛、学术活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排解学生就业压力。此外,辅导员还应注意加强对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了解以及提升自身就业指导能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关乎学校发展和学生切实利益的大事,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应勇于承担责任,为就业指导工作开创崭新局面。
(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