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庭
为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福州市教育局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代特点和教育规律,结合地域特色,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致力于破解学生品德成长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有的放矢,让养成教育
更精准
长期以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着不够精准的共性问题,其原因在于教育规划缺乏针对性。福州市中小学努力规避这一问题,精心谋划、精准施策,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赢在了起点。
1.正视实际问题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若想取得实效,首先需要找出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确定工作思路。比如,群众路小学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总结出该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三种不良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弱,书包里面的物品杂乱;文明礼貌欠缺,见到老师不打招呼;生活习惯差,不注意如厕卫生。可以看出,该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观察注意细节,善于从细微处判断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列出的不良行为习惯类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由于能准确判断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因而能够提出恰当的应对之策,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精准度。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除了需要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外,学校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学生确实在做好的行为,但是好的行为并没有养成好的习惯,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采访中,群众路小学校长郑天戈向记者说道,“也许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是学校问题、教师问题的折射,这需要教育者作出反思。”最终,学校得出的结论是:之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还存在问题,和教师自身有直接关系,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没有坚持。行为习惯养成是个慢功夫,急于求成、浅尝辄止无法取得效果。二是没有换位思考。学生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纯粹的说教、批评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缺乏精细化要求。教师只提目标,没有具体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支撑,难以有效落实。
2.科学细化目标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福州市中小学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制定上,主要考虑了两件事:一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应该包括哪些?二是每个学段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
对于学校来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着眼学生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出自小需要培植的好习惯。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好习惯可能有成百上千条。如此数量的好习惯,如何加以取舍,最终转化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是考验办学者智慧的一项工作。对此,钱塘小学采取的方式是删繁就简,经过学校德育团队反复研究、斟酌,最终确定出两种最基本的好习惯:讲文明、爱阅读。为什么仅仅选择这两个好习惯,学校德育主任汤海凤解释道:“人无礼则不生,一个讲文明、守礼仪的人,才更有可能成功;同理,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如果儿童自小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的制定,除了要考虑习惯的具体内容外,还应该考虑不同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不同要求,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所决定的。延安中学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的确定中,设计出学生品德发展的分层次目标。比如,在小学低年段、初一、高一,主要开展“知规范”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挑战精神;在小学中年段、初二、高二,主要开展“懂礼仪”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在小学高年段、初三、高三,主要开展“明礼节”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永不言弃的坚韧精神。这样,不同年段的培养要求既各有侧重,又层层递进,为科学制定养成教育目标提供了有效保证。
二、多管齐下,让养成教育更落地
福州市中小学校不断探索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形成了“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课程渗透为辅助、以实践活动为主导、以道德评价为手段、以自主管理为目标”的五大途径,从而为养成教育的顺利落地和扎实开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1.以常规管理为基础
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还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抓手。
茶园山中心小学在加强常规教育、促进习惯养成方面效果显著。学校确立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早”“小”“实”“恒”四字方针,分层次、有侧重地展开习惯养成练习。比如,在“早”字方面,学校认为越早实施养成教育,效果越好,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好习惯的培养,所有科任教师都会耐心细致地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课前准备、书本用具如何摆放等等;在“小”字方面,学校注重从点滴小事开始,强化学生习惯养成,从学具摆放、坐立姿势、书写规范,到升旗仪式、师生问候、课间活动,学校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等等。
同样,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也十分重视常规管理。根据校风“敬”“静”“净”的要求,学校着重在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一是学会“敬”,教导学生孝亲敬长,懂得向长辈和师长行礼问好,虚心听从长辈教导,学会感恩;二是学会“静”,教导学生学会安静,在公共场合注意自身形象,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学会做谦谦君子或小淑女;三是学会“净”,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干净整洁,注重个人仪表和个人卫生,保持公共场所清洁,做一个干净的小学生。
2.以课程渗透为辅助
课程是教学的凭借,只有将行为习惯养成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才能实现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教育流程的清晰化。同时,只有将行为养成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才能确保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接纳、内化和践行。
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在课程渗透方面别出心裁。学校选拔优秀教师集思广益,摘取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古代名言警句,采用“译、知、行”的教育模式,对《中小学生守则》进行系统阐释和解读,编写出养成教育的校本教材《守则与经典》,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学生既能通过名言警句的学习和理解,获得文史知识和人生教益,又能通过名言警句启发和激励自己养成好習惯。
仓山区第五中心小学在扎实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突出抓好、抓实品德与社会课、少先队活动课、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理论教育。学校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渗透,让道德教育与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校还借助道德讲堂这一平台,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在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目标要求,开展以唱歌、朗诵及小品为形式的诚信教育,以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3.以实践活动为主导
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从中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逐渐固化、定型自己的习惯。
为培养好习惯,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从“美形、美行、美心”三个维度来设计丰富多彩的系列实践活动。在“美形”方面,学校组织阳光少年书画比赛、小学生青春形象手抄报比赛、校园健康形象大使等活动,让学生见贤思齐,保持良好仪表。在“美行”方面,学校开展月度文明之星评选、年度好人好事评选、好习惯打卡接力等活动,帮助学生改善德行、完善自身。在“美心”方面,学校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寻找身边的榜样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砥砺中共同进步。
延安中学为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围绕“每月一习惯,出彩延安人”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实践活动。该活动以“好习惯养成影响孩子一生”为核心导向,强调“互动、体验”意识,通过“研磨征集好习惯”“私人定制好习惯”“图说演示好习惯”等举措,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感知好习惯—尝试制定好习惯—修正完善好习惯—实施体验好习惯—评比分享好习惯”,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习惯。“每月一习惯,出彩延安人”不仅在个人层面设有“私人定制好习惯”活动,在家庭层面还有“我家拥有好习惯”活动,在学校层面还有“班班拥有好习惯”活动。
4.以道德评价为手段
道德评价具有激励、调节的作用,能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增加动力、指引方向,让学生清楚自己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福州各中小学都十分注重利用道德评价手段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服务。
为了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将团中央的“雏鹰争章”和“福建好少年”活动相结合,设计出“认星争优,学习鳌星美德少年”德育评价活动。学校设立“学、容、雅、乐”四章,让每位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参与这项评比活动,从学习、仪表、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制定自我发展目标,争当鳌星好少年。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让学生在开学初自主填报争章目标,学期末让学生公开评议,大部分学生同意就算争章成功。这种“宽进”的评比方法主要是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争章活动养成持久的好习惯。
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二小学以“科学化养成、精细化管理、数字化共育”为抓手,积极开展习惯养成“六个一”行动,即一课、一艺、一歌、一谣、一赛、一屋活动,其中的“一赛”就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监督检查。为了落实“一赛”活动,学校组织了以行政组、年段长、辅导教师和学生执勤队在内的监督检查队伍,常态化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用比赛形式激励和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学校制定了《晋二附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并以此为标准,以互助小组为单位,将规范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通过“五项评比”和“班级文化评比”制度,将习惯养成落实到每一个班级。学校对所有检查评比进行细致分工,加大检查力度,做到每日公布、每周评选,坚持做到以“检查”促“养成”。
5.以自我管理为目标
习惯养成教育最初是规范教育,最终应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如果不能达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失败的。福州市各中小学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学校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努力为学生创造规划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独具匠心的活动和体验中,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福州十六中始终遵循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致力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学生团队自主管理,每个班以八人为一组,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在团队里学生互帮互助、互督互促,在参与自主管理中學会做事、学会做人,实现习惯养成和学业进步。学校创造性推出“创先争优,为自己喝彩”的习惯养成计划,每学年初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可以是“阅读之星”“进步之星”“体育健将”“美食专家”“街舞达人”等等。学校不预设荣誉和标准,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成长目标,让每一名申报的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努力证明自己当初许下的承诺;学年末,学校召开大型表彰会予以认定表彰。这项活动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认可,每位学生都在这项活动中锻炼了意志、增强了能力、找到了自我存在感。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我管理。学校注重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提高道德认知、养成良好习惯。学校开展文明劝导值周工作,每个班级持续一周,值周中队负责一周48个具体岗位的课间执勤工作,值周岗位定点定人,细化职责内容,负责在全校教室及公共区域的文明评比和劝导工作。活动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组织。每周一将检查情况汇总后,由各班的班长向全校师生汇报。在这项活动中,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帮助学生,增强了学生自我认识、自主管理的意识。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小蜜蜂义工队”“路队督查员”“绿化小卫士”“小记者团”等众多的自主管理和体验项目,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更多的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达成自我管理、自主成长的目的。
三、开拓创新,让养成教育更有效
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革新,养成教育在固守基本规律的同时,也要学会与时俱进,不仅在教育策略和方法上求创新,而且还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为其服务,促进行为习惯养成向更深层次迈进。福州市中小学创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研究带动
在利用研究带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福州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从2012年开始,连续六年围绕学校德育改进主题开展研究,2012年学校开始了“幸福德育实践路径”的省级德育课题研究,2014年开始了“网络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课题研究,2017年开展了“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体验课程构建”的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德育课题研究为学校德育工作厘清了思路、发现了问题、改进了方法、梳理了经验。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校德育工作逐渐从经验型转变为反思型,从随意性转变为系统性,从盲目性转变为科学性,从零散性转向综合性,提高了德育水平,增强了德育实效。正是在德育课题研究中,学校总结出多年来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其精髓在于“善激励,重情感,常体验,求自律”十二字。
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坚持采用德育课题和德育项目引领德育工作的方针,用德育研究带动德育工作改善。学校于2015年获得福建省省级德育课题“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项,2016年申请并获批了省级德育示范项目“守则与经典—《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2018年申请获批了福州市级德育课题“传播国学经典,助力习惯养成”。正是通过连续不断的课题和项目的引领,学校的德育工作,尤其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得到了持续而又扎实的开展。
2.以技术驱动
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德育工作中,如果能实将技术和德育有机结合,将有效提高德育效率,极大地解放教师的常规工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强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自从有了树正徽章,孩子们的行为越来越守规范啦!端正的坐姿、礼貌地问好、阳光的笑脸……”在采访中,梅峰小学校长雷乃顺向记者兴奋地说。树正徽章实际上是一款记录学生全面发展的APP产品。当学生在校有值得表扬或需要提醒的情况发生时,老师只需拿出手机,对着学生胸前佩戴的胸章扫一扫,并写上一段话,家长的手机立刻就能收到提醒。不仅如此,树正徽章还能全方位记载学生在上课、作业、体育、卫生、交往、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实现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传递的功能,以此作为教师制定教学方案、学校制定教育策略的依据。这套高科技产品,不仅有效解放了教师的工作,还为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当其他学校还在运用纸、笔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时,梅峰小学的老师们已经尝到高科技带来的甜头。
无独有偶,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二小学也认识到高科技对学校德育的强大支撑功能,学校在全校推广班级优化大師APP,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品行和综合素质进行实时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在这款APP上创建管理小组,每个班级的所有科任教师都有权同步管理班级。教师可根据班级特点设置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学生课堂、课外表现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点评、上传功能,综合素质排名随时刷新。每一项记录会自动添加到学生个人成长数据库中,并实现多维度、多层面的数据分析功能,最终的分析结果会以图表形式呈现,让教师和家长一目了然。这款现代化的教育辅助工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既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家校沟通,营造了良好的协同育人局面。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开启人生的成功和幸福。福州市教育系统针对学校德育现实问题,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说是找准了德育工作的关键点。福州市各所学校在福州教育局的引领和指导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探索出很多有效的方式方法,为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相信福州德育的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曾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