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联集体主义教育与中国少先队组织建设

2018-02-26 13:38崔露涵夏鹏翔
中国德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少先队员

崔露涵?夏鹏翔

摘    要中国少先队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其中,苏联教育家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所具有的政治性、集体性、儿童性特点与我国少先队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契合度,其最具代表性的“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方法,对我国当代少先队组织建设,特别是集体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 键 词    集体主义教育;中国少先队;劳动教育;纪律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有必要对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预备队的中国少先队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回顾,并明确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先队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苏联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的发源地,其思想和实践是我国少先队组织建设的重要依据。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集体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在共产主义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中发现了集体主义教育的神秘力量,创建了卓有成效的集体主义教育体系。他指出“共青团员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年轻后备军”[1],“在低年级成立少年先锋队,他们和共青团组织具备同样的性质,受共青团领导”[2]。另一位集体主义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与伟大实践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儿童集体的组织(小队、中队)是在学生目标明确一致的共同活动中形成的,它的出现是共同活动的自然要求”[3],并指出集体间的辩证性影响关系,揭示了集体主义的精神内核。

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视角,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共同的目标导向与丰富的集体组织形式的融合共生作用。在少先队与共青团鲜活的教育实践中,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了信念坚定、甘于奉献的集体主义者。我国少先队组织始终以培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集体主义者为出发点与归宿,体现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从中国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历史看,当代中国的集体主义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曾受到苏联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影响。”[4]

一、苏联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少先队

组织建设指导思想的契合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二者与集体主义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它与我国少先队组织建设思想十分契合。

(一)政治性——社会性质层面上的契合

“少先队虽不是政治组织,但具有与生俱来的政治属性。”[5]“少先队教育是党的少年儿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团结、教育、引导少先队员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6]少先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原则性问题。以少先队为代表的少年儿童组织必须以国家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作为自身设立目标与人才培养标准的依据,这是其固有要求与应然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少先队的初衷所在。

马卡连柯主张“通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集体”进行教育。他深信:“‘人之所以不好,只是因为他曾生活在不好的社会制度里,生活在不好的环境里,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影响的力量才是无穷的。”[7]他认为:“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任务提出来的。”[8]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展开的,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的。因此,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由此可见,我国少先队教育事业发展与马卡连柯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基于相同的土壤—社会主义社会。基于相同的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才具有契合的可能与讨论的必要。而且,二者最终都指向共产主义教育目的,指向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共产主义包含著集体主义,集体是共产的前提与形式,共产是集体的理想追求与目标。少先队组织承担着促进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功能,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也是在达到与完成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无疑为少先队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集体性—个体与集体关系层面上的契合

集体主义是少先队活动的重要依托,它包含了实践性、活动性与自我教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固有特性,既是教育的形式,也是教育的目标。集体是少先队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集体大于个体相加之和的独特作用使得少先队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以实现。

马卡连柯提倡集体教育,“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原理为依据的,也是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总目的出发的”[9]。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建立在教育的社会价值基础上,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集体主义者。教育是同时对集体与集体中的个人进行的,在此过程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相互作用实现集体的凝聚力与个人的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集体是教育的工具”。“要想使教育家们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教育过程在学校里得以有效地实施,每个教师、教育者、校长、课外和校外活动的组织者就应当非常了解培养学校集体的基本原则,即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那些科学原理。”[1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主义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与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必经之路。

集体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少先队员意识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少先队员积极地思考与实践参与,在此过程中参透集体的奥秘。它对于集体和个体来说是不偏不倚的,是同时性的。集体中的个体拥有更强大的吸收力,教育影响通过集体的形式辐射到每一个人,也通过个体得以显现。

(三)儿童性—重视儿童特性层面上的契合

少先队员为6周岁至14周岁的少年儿童,他们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对于社会、世界的认识有着独特的视角。因此,要将共产主义道德转化为少年儿童内在的要求与品质,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

马卡连柯指出:“只有创造一种方法,它既是总的和统一的方法,又是使每一個单独的个人能发挥自己特点并保持自己个性的方法,这样的组织任务才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革命。”[11]马卡连柯从社会性质、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支持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培养人的问题,他认为集体是感化儿童、培养共产主义者的优质环境,并指出个性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周围事物和现象(颜色、声音、气味、状态、运动等)的协调一致也是一种美,这种美就是欢乐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取之不尽的源泉。如果儿童领会不到这一点,那么,儿童世界就会黯淡无光、令人生厌。”[12]他所提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立体地剖析集体,更加清晰地看到儿童在集体中的角色。没有儿童个体的集体缺失了生命力,没有集体的儿童个体缺失了凝聚力。

集体活动重视将外界社会对少先队员的要求与期待巧妙转化为儿童内在的追求与目标,在满足儿童需要与兴趣的同时完成社会化。由此可见,集体主义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小马列主义者”,而是培养真正的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儿童。

上述集体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特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政治性是对少先队组织在方向上的规定,对集体性与儿童性发挥指导作用;集体性是对少先队组织形式的规定,政治目标必须依托集体的形式得以实现;儿童性是对少先队组织成员特点的规定,阐明了对少先队教育实现方式与手段的要求。

二、苏联集体主义教育方法是中国少先队

组织建设的重要参考

集体主义教育有着独特的方法,苏联教育经验中的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最具有代表性,它对我国的少先队组织建设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重拾劳动教育在少先队组织建设中的价值

“马卡连柯坚决反对把教育和劳动完全割裂的观点,他主张教育要切实与劳动相结合。”[13]劳动能够凝聚人心、启迪智慧,对于集体的良性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多年的实践经验使我确信,儿童和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组织—少先队和共青团的思想基础就是他们的劳动生活。”[14]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劳动作为集体主义教育重要途径的意义,在劳动中,队员从协力解决到默契配合,从共同任务的完成到共同精神的分享,体会需要感与被需要感。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当今社会对于劳动教育的误读导致了其在教育实践中日渐式微,并将劳动教育视为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权衡性教育手段,无益于人的全面发展,反而造成人的异化。实则不然,劳动是保障集体性与个体性辩证统一的活动方式与组织运作模式,劳动符合人性结构,能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展社会性,帮助人获得直接经验与知识,促进其与间接知识相得益彰。换言之,唯有经过劳动的锻炼与熏陶,才能具备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信念、理想与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改革开放之前,劳动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少先队员在劳动中获得光荣感,并将劳动意识与能力转化为自身的优良品质。反观现在的少先队活动,真正能够让儿童体验“劳动快乐”的活动很少。劳动需要营造开放的自然环境,需要给儿童真正的“任务”与“问题”,需要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性地思考与集体行动,而不是完成一个个“志愿任务”、走一个个“形式化的过场”。

(二)在纪律教育中促进少先队员个体的自由发展

马卡连柯强调纪律的政治性、道德性与自觉性,他将集体的纪律形象地比喻为“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美妙、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姿态和集体的信念”[15]。纪律不仅是集体组织建设的关键,也是个体自由发展的保障。为了避免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失衡,培养集体高度自觉的内在纪律性至关重要。马卡连柯强调严明的纪律性,却培养出了多样化的个体,究其原因,纪律不是束缚集体成员的枷锁,反而能够帮助成员了解组织发展规律与规则,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无底线的自由等同于无依无靠的困境,组织性与纪律性能够增加集体成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少先队组织帮助少先队员明确规则、纪律的内涵与价值,对其今后的道德品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过度强调少先队员主体性的今天,突出纪律教育似乎显得格格不入。纪律教育只能作为对少先队员的束缚而被摒弃吗?恰恰相反,纪律能够帮助每个少年儿童明确自己使命与担当的精神内核,从而更加自由地成长。集体与个体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整体。但是,在今日,少先队集体实践、政治灌输、全员入队等活动中难掩“忽视儿童主体性”的疑问。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厘清集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也没有理解纪律旨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实质与意涵。

“马卡连柯认为鉴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是否在教育领域采用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因为在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可能存在独立于集体之外的任何人,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就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之一。”[16]然而,在倡导自由、个性的时代,集体主义教育逐渐被误读与边缘化。集体不是异己的力量,集体与个体既是手段与途径,也是目的与归宿,以此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共生。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意义与价值加以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先队,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引领的少年儿童组织,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明确这一点,对于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着奠基性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2]杨晓娟.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3]苏霍姆林斯基.学生集体主义情操的培养[M].杨楠,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28.

[4]武卉昕.集体主义教育的苏联经验与启示[J].中国德育,2018(5):44-46.

[5]陆士桢.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属性与根本任务[J].青年探索,2013(3):54-60.

[6]赵国强.论新时期少先队组织的独特作用[J].中国德育,2012(4):9-11.

[7][8][9][11][15]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6,19,80-81,142.

[10][12][14]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M].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79:4,128-129,102.

[13][16]陈翔燕.马卡连科德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少先队员
集体主义的原则是大学生ぴ谥耙倒婊中的重要原则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我爱“少先队员证”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身为集体主义喝彩歌唱
星你星妈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