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权运行的“智慧”保障

2018-02-26 12:56王光贤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18年8期
关键词:检务检察工作办案

王光贤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公正高效的检察权运行机制。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当下,如何借力使检察权高效公正运转是检察机关探索的重点。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规范、辅助、管控、评价检察权运行方面的作用。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简称“206系统”),聚焦统一证据标准指引,为刑事案件办理提供智能校验、把关、监督功能,获得中央政法委肯定和推广。贵州检察权运行知识图谱、江苏案管机器人、山东司法成熟度评价系统、北京检立方平台,均取得了很好成效。深化科技应用,正成为规范检察权运行、提升检察权运行质效,破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难题的重要“智慧”保障。

一、检察权运行的“智慧”保障需求

司改实践中,检察权运行机制改革主要是围绕对检察官“确权、放权、明责”的思路推进完善的。如何确保“确权不流于纸面” “放权而不放任” “明责而不无从追责”,这需要现代科技为其提供“智慧”保障。这种“智慧”保障需求主要体现在:

一是支撑检察权运行规则发展变化的迫切需求。在司法体制改革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交汇期,检察权运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借助信息科技,厘清办案权限、创设办案组织、简化审批程序等成为迫切需求。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与监察委的协调衔接、公益诉讼以及对法律监督资源的整合与强化等检察权运行新规则,也迫切需要借助信息科技,实现灵活定义、高效配置。

二是强化对检察权运行的全程动态监管。检察权以“法律监督”为本质属性,其本身就是权力监督制约的结果。检察权依法独立运行是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这就要求检察权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服从法律规定,对检察官的放权应以严格落实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工作要求为前提,自动、智能实现对办案流程、期限、环节、文书、质量等进行指引、控制和预警,确保检察权的运行规范,符合司法规律,有利于减少人为对检察权运行的干预,提高监管精准度。

三是确保检察权运行全程留痕,落实司法责任制。落实司法责任制,是检察权运行的核心要义。这需要对检察办案全程进行精细化记录,构建基于数据的检察权运行综合评价体系,正确区分错案责任与违法办案责任,切实提升检察权运行质效。

二、检察权运行的“智慧”保障体系

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提出智慧检务“四梁八柱”架构,如图1所示。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勾勒了未来智慧检务建设的宏伟蓝图,指出:深化智慧检务的建设目标是加强智慧检务理论体系、规划体系、应用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形成“全业务智慧办案、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务、全领域智慧支撑”的智慧检务总体架构。

图1:智慧检务“四梁八柱”架构

智慧检务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意见》描绘了检察权运行的全面“智慧”保障体系。智慧保障检察权运行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智能科技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检察权运行核心智慧能力体系。检察工作中深度应用语音文字转录、远程视频、图文文字识别、电子签名捺印等成熟科技,可快速输出为检察权运行的智慧保障能力。以需求为导向,围绕检察审查、判断、监督等核心办案能力的提升,用好智能手段,是检察权运行“智慧”的最直接来源。

二是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为检察权运行提供数据金矿。数据是宝贵的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構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应用评价与管理监督机制,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与治理,把各类数据资源汇聚好,提高检察权运行数据的采集的精细丰富程度,努力使小数据变成大数据,将为促进检察权更加“智慧”运行,提供可不断挖掘的数据金矿。

三是推进业务信息协同,为检察权运行提供高效地专业支撑。对内建立跨部门的技术类证据审查网上协同机制,畅通技术协作渠道。对外建立同其他政法机关、行政机关之间跨单位的信息交换与联动协同,为检察办案的人员信息核实、专业知识咨询等提供便利,为检察权运行提供外部专业智慧保障。

四是深化检务公开信息化建设,促检察权运行更加公正、公信。检察权规范高效运行,最终是要让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考验和人民检验。检察工作越公开就越有公信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一门式检务公开与服务平台,构建便民利民的案件办理查询、送达告知、法律文书说理和公开、预约会见、公开审查、公开答复等检务公开机制,接受外部监督,以公开促公正,提升检察权运行公信力。

三、检察权运行的“智慧”保障实践

为保障检察权规范高效运行,各地检察机关均有非常多的卓有成效的实践。下面以上海——司改最早的试点地区之一为例,分析信息科技“智慧”保障检察权运行的实践探索。

一是挖潜新技术应用。充分新技术的优势,找到与检察工作的结合点,已成为规范检察权运行,破解检察工作难题、痛点的重要突破口。从上海的实践看,智能语音识别应用于检委会、检察官联席会议、讯(询)问等检察权运行场景,可极大提供效率、增加可回溯性。二维码技术让纸质卷宗可定位、可检索、可复制,极大提高了卷宗利用效率。无人机无死角取证、智能机器人24小时值守、远程视频技术打破办案时空限制、移动办案碎片化时间利用等新技术为检察权高效运行、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智能监管检察权运行。基于检察办案经验规则的梳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记忆、规则遵守的能力,已成为智慧保障检察权规范运行成熟高效的实践。上海研发的流程监控预警系统,基于对检察权运行规则的梳理,以自动化、精细化、层级化、可视化和互动化为目标,将检察办案流程中的11类监控方向、63项监控内容和4种监控措施具化为系统逻辑,实现检察权运行的精准监管。系统根据已梳理完成的399条监管规则,自动对14类案件办理进行巡逻,日巡逻案件近3万件,可根据案件节点的变化自动触发新的监控规则的判断,监管工作全程留痕,可溯源查询,保证了监管自动智能无死角。

三是打造数据中央厨房。加强对检察工作数据的采集、治理和挖掘利用,将为完善检察权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持。上海正全力建设检察大数据中心,由案管处实体运作,打造各类业务数据的聚集地、检察数据处理的“中央厨房”。一方面对队伍软件、统一软件等10多个内部系统进行整合,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公检法司外部数据交换共享,以及同本市35家市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数据衔接,上海检察大数据中心,可实时查阅案件受理情况,通过54个核心指标、189个辅助指标实时可视化展示检察业务,还可以挖掘办案线索、分析业务态势、研判检察权运行问题,是上海检察权运行的数据宝库。基于此研发的常见罪名犯罪特点分析、犯罪风险警示地图等检察权运行数据产品,广受人大代表好评。

四是研发智能办案辅助系统。推进公检法的业务协同,研发应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提升了检察办案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司法任意性。上海公检法协同研发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海24个罪名2163件刑事案件通过系统流转办理,系统自动检测、校验、提示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证据中的瑕疵与矛盾等问题,自动推送类案,提供量刑建议参考,并通过人机交互深度学习,不断提升智能辅助办案水平,辅助检察权高效规范运转。

五是构建“两纵两横”绩效考核数据模型。建立考核数据模型,让数据说话并说话算话,是加强检察权运行管理的重要措施。上海检察机关为落实司法责任制,奖勤罚懒,设计了数据化“两纵两横”检察官绩效考核体系。以“区院排名”和“条线考核”为纵轴,确立考核目标,解决部门之间的工作差异问题。以“部门类别”和“个人考核”为横轴,突出工作实绩,解决部门内部的工作差异问题。基于业绩数据,提炼算法公式,将考核指标量化到岗、细化到人,压实司法责任。系统经过1年多的探索,试点单位依此进行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获得检察官广泛认同。

六是创新智慧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检务公开的方式方法,扩展公开的深度,有利于提高检察权运行公信力。上海着力打造了12309检察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检察机关检务公开9大类服务。引进智能法律机器人,已为30余万人次提供了各类检察服务。通过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统一平台,发布知识产权指引和动态案例。建立法医网上主动协同检察官进行专业类鉴定证据的审查服务,为检察权運行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微信服务平台,促进司法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深化检察科技应用,是检察权运行的实际需要,也是我国检察权高效规范运行的发展趋势。统一软件实际已成为检察权运行规范的事实载体,在统一软件基础上,研发了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案件质量评查软件、检务公开与服务平台等已成为各地检察机关管控检察权运行的重要选择。上海、贵州等地研发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引入了智能元素,探索了人机结合的检察办案新模式。智慧检务迅猛发展,如何让检察官在实际办案中愿意用、喜欢用、坚持用,还需要应用机制的建立健全。智慧检务聚焦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促进检察权更加公正、规范、高效运行,势将成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

猜你喜欢
检务检察工作办案
江西万载:走访代表委员“问计”检察工作
安徽检察全力推进“智慧检务”
最高检出台司法办案组织办法
聚焦“五个新提升” 努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确实的拼图
河北枣强:派员旁听人大代表审议检察工作
论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
抢钱的破绽
关于深化检务公开工作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