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萍
文章編号:1674-120X(2018)36-0087-02
摘 要:化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也是一门历史悠久且富有活力的学科。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实验作为其基础,既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和拓展途径,也是学生必须亲身经历的步骤。尤其对于一些以化工为主要专业的中职院校,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便利。若应用得当,不仅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深刻、直观,还可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改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教育事业作为国家的基石,其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千家万户。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当今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网络的流媒体技术、网络视频广播组播技术和网络音频传输技术等。所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都会给教育增加新的内容以及新的知识传播形式,并促使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峻的挑战,并引起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等。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中职院校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也是益处良多,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也可将微不可见的化学现象具象化。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实验以及动手操作实验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进行试验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二、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中职院校化学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考虑到实验技能是中职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涉及的化学知识繁多且冗杂,而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实验内容时,有时会忽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在演示实验时,学生也注意不到某些细节,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失败的。然而,就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此外,部分教师将实验教学视为固定的任务和目标,忽略了在实验过程中联系实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重要性,并未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这都会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违背了设立实验课程的本意。
除此之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在实验操作上问题较多。教师若只是按照固定的流程讲解,会使许多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较多疑问。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实验内容,不仅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还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
2.中职化学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基于新课标深化改革的背景,当代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中职院校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有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化学现象仅靠教师的语言形容,略显单薄,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以及实践的愿望。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单元,并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加深。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清楚地向学生展示各类实验的操作流程、规范的操作手法,并且将实验现象放大几倍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将实验知识具象化,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当中的应用与创新
1.关于化学实验相关教学内容的革新
应用信息技术的益处之一,是教师在教学时拥有了较以往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教科书不能够与时事相联系,这会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失去学习兴趣。在应用信息技术后,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收集相关的时事资料,也可根据网络上近期发生的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例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案件。我们为逝去的人哀痛惋惜的同时,可借此告诫学生化学物品应用不当的危害,也可以此为出发点,提取出其中的化学反应,并指导学生进行安全性较高的氧化反应实验。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进而避免严重危害师生身体健康。
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气挥发出来,教师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避免液溴毒性的侵害。另外,在进行物质提纯的实验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获取物质提纯相关步骤的操作视频,以及提取出的物质的图片。此外,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到当接触到各类危险性较高的化学物质时应如何应对,避免因教师不能演示而导致学生未能领会的危害出现。
2.关于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往的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但根据我国的新课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即将进行的化学实验的主题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相关知识。如此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为轻松,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有问题的地方。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强中职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也可在课上提出不解之处,提高实验课堂的学习质量。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微观实验现象,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应用一些特定的工具将其进行放大或是转换处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一些无法观察到的地方,例如实验是如何进行的。一些多媒体条件优异的中职学校也可对一些危险性较高或者耗时较长的实验进行仿真模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看到整个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3.关于化学实验教学成果检验方式的创新
以往中职学校化学实验的检验方法仅是检查实验结果,或是上交实验报告。这样的方式就避免不了学生之间互相借鉴,甚至有的学生在并未完成实验的情况下抄袭他人的情况。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对学生进行较为公正透彻的检验,这样才能明确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的完成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在某款多媒体应用软件上根据实验内容,给每位学生布置不同的课题,并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同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批改任务,并给出正确答案,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答题记录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也能提高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性。
此外,教师与学生可根据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实验相关资料,设计拓展实验内容,并以此作为检验化学实验教学成果的一项内容。
四、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然而,化学实验课程设立的初衷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能力,若一味依靠信息技术巩固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各种多媒体工具只能作为学生进行实验前预习、实验后巩固知识以及教师检验教学成果的辅助工具。
同时,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自然科学。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取消了化学实验,也就相当于扼杀了化学有关方面的教育;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更培养其能力,学生科学世界观及良好学风的形成也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与生活常识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查阅课外资料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创建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将进行实验所收获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顺利解决一些生活化问题。这样才是实验教学能够得到的最好成果。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多媒体完全取代板书,毕竟板书对学生的记忆、理解、总结以及归纳的作用是多媒体设备所无法代替的。所以,教师还是不能够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但是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简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与实践。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应用有害处也有益处,如何将其优势充分发挥的同时避免其害处,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的原则,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五、结语
时代脚步匆匆,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企业对中职化学人才的需求显著上升。所谓教育即生长,我国中职化学实验教师应该充分认知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充分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加大精力投入,充分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化学实验中。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与范围,确定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从而提升中职化工教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专业性较强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国芳.巧用数字平台促进信息流动——中职化学教学信息化的实践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20):80.
[2]刘源彬.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化工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3):134-135.
[3]黄小璇.信息化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3):26-27.
[4]胡先勇.浅议中职化学教学的信息化[J].赤子(上中旬刊),2017(10):243.
[5]辛春梅.关于中职学校化学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比赛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3):11-12.
[6]王 玲,陈同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在有机化学的应用——以《乙醛的性质探究》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1):226-228.
[7]陈彩玲.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农业,2014(10):150.
[8]劳俊华.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濟宁:曲阜师范大学,2012.
[9]黄晓东.试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8-59.
[10]陈 燕.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以合肥体育运动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7(48):179-180.
[11]李珊珊.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8(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