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师“装傻” 艺术

2018-02-26 13:39陈丽萍
教师·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数学课堂

陈丽萍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54-02

摘 要:“装傻”是一种反映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艺术,“装傻”的魅力在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捍卫学习的自主性,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教师的“装傻”助推了学习的高潮。文章从“装傻”的浅思、“装傻”的艺术、“装傻”的设计、“装傻”的境界等方面浅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和有效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驰骋,智慧得到碰撞,让学生真正成长,并发展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装傻”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裝傻”是一种反映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的艺术,是智慧教师所做的事情;“装傻”是教师用智慧和及时“装傻”的方式来模糊教学中的灵活问题;“装傻”是一种境界,那种清晰但不破碎的笑容,对学生来说最让人着迷。

二、“装傻”的浅思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堂总是缺少激情,死气沉沉,学生不爱表现,教师解决完一个问题时,会一直下意识地问学生“正确与否”,而在学生表示“不是”,教师引导学生再追究其中的解决依据时,十个学生中会有三四个不知所云。爱表现自己是大部分学生的本性。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解放学生的天性,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美妙的教室和有效的教学?应该做些什么来解放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让学生的智慧碰撞,让学生的潜能突然爆发?

名师的课堂很精彩,非常令人兴奋,仅仅是因为偶然的歪打正着吗?不是的,他们很有智慧。部分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装傻”,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束手无策时,他们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战略指导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装傻”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一种教学技巧。在教学实践中适当“装傻”自有它的妙用,尝试“装傻”别有一番精彩。

三、“装傻”的艺术

名师都非常聪明,但我们经常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很“傻”。每当讲到重点、难点的时候,他们会适当采用“装傻”的策略,不仅故意出错,还有意提出一系列问题,设置一些困惑,让学生帮助其解决问题,让学生视老师为对手,而非权威,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层层深入思考,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课堂气氛往往非常热烈。在“给老师纠正错误”的心理驱动下,学生听讲会非常认真,注意力会十分集中,思维会非常活跃。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和建立信心,也是一种教育和教学的艺术。

如黄爱华老师教授“24小时计时方法”时,他会踩准《新闻联播》的时间,并问:“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时刻?”学生说:“是晚上7时。”黄老师就“装傻”了,问:“哪里有7时啊?我怎么没有看到7啊?我也没有看到晚上两字啊?”老师“装傻”之后,学生们忍不住了。当学生们说24点钟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一天的结束时,黄老师假装莫名其妙。在练习中,黄老师要求学生提问来测试他,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又如,徐长青老师教学“重叠问题”时邀请了六名学生参加两场比赛,其中一场比赛中人重复了。“不是7人吗?怎么只有6人啊?”该学生说这是6人,徐老师说这是7人,整个课堂气氛被演练得非常热烈。

同时喜欢华应龙老师,他上课前告诉学生:“老师反应很慢的,课堂上不要等我哦。”其实他希望学生在交流时不要看老师的态度和面子,并鼓励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由此可见,名师的“装傻”不就是精彩的体现吗?

四、“装傻”的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似乎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反映了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调动,对教科书的理解也非常透彻。然而,它并非真正以学生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如在教“三角形面积”时,我觉得可以在以下四处“装傻”。

第一,当抛出“你们会求三角形的面积吗?”这个问题之后,当学生回答“会”时,教师应该装“傻”,然后问:“你是怎样求三角形面积的?你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测试学生的自学情况或认知基础,看看学生是否真的可以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组织者、协调员、听众是教师要扮演的最佳角色,教师此时会“装傻”,告诉学生自己不知道如何求三角形面积公式,让会求三角形面积的学生与不会求三角形面积的学生交谈。教师在旁边一边听着学生交流,一边“装傻”问学生问题,与学生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此时的“不教”不正是“教”的最高境界吗?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傻”老师。

第二,不要出示个数大小都考虑好的学具,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简单地拼一下,这样培养不了学生的思维。我觉得教师此时可以“装傻”,告诉学生自己不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为学生提供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三角形供他们探索。教师不用着急,好像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让学生慢慢“尝试”并反复操作,不需要讲太多的话。

第三,在梳理方法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报告方法后“装傻”,并问:“你们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思路有哪些?”让学生总结出:一种是使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来形成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导出,一种是使用三角形分为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矩形来导出,还有一种是直接使用三角形折叠成矩形导出。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同样的问题。此时,不就渗透了数学的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吗?“装傻”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领域境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艺术。

第四,在练习有关三角面积等简单计算时,教师应“装傻”让学生测试老师。当学生暴露出三角形的高和底彼此不对应的问题时,让学生评价自己、纠正自己,找出原因,纠正错误,说出理由,教师应该完全信任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锻炼,让学生真正成长并发展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装傻”的境界

首先,教师应该敢于让学生犯错误,不要急于纠正错误,而要陪伴学生“尝试”,共同体验“犯错误”的过程。学生们最终回到了老师的“队伍”,并自愿接受了老师的建议,这是教学中最高水平的境界和最令人难忘的场景。笔者认为每位教师都必须在课堂上创造尽可能多的“傻”,提出尽可能多的“傻”问题。如果遇到错误,教师就立马打断学生,马上告知学生真相,只会使真相成为“无稽之谈”,浪费宝贵的资源。相反,与学生一起“尝试”失败,直到完全经历失败后回到“正确”,学生才会真正理解知识,学生“玩够”之后将自愿回归老师指出的“真相”。事实上,学生需要一位愿意陪伴他们“尝试”其他人看似愚蠢的事情的老师。

其次,教师假装是“未知的”,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例如,笔者曾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时故意把数分配错误,学生们在探讨过程中兴奋地发现老师错了,指出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当笔者再次走错路时,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纠正了我的错误。这种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转移,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美妙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正在与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索新的知识。学会“装傻”,不要权威,并避免过度依赖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而是基于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的积极建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忘记自己是“导游”和“助手”的角色,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是详细的,并告诉学生,还怕遗漏这个、忘记那个,面面俱到,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懂、学广、学深”。众所周知,教师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取得好的成效,反而可能不可避免地建立起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

最后,教师应善于把错误转化为机遇,把握“消解疑惑”和“怀疑”之间的平衡。无疑的课未必就是好课,有疑的课也不一定就不成功。教师讲课应当既有释疑,又有存疑;解决低级的疑,提出高级的疑;探索怀疑的程度,激发深刻的怀疑。在很多人看来,一位优秀教师的标准是知识讲得非常清晰,学生上课时没有问题。准确而清晰地向学生解释知识当然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有时学生会得到一些困惑或问题,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产生一些疑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当然,有时教师的讲课会出现错误,即使这是我们不想发生的事情,但这个错误确实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都会有一个缺乏经验的教学经验阶段。笔者就曾讲课出错被学生当堂指出过,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教师可以把问题当作作业留给学生,允许学生进行全面讨论,以促进基于研究的学习;可以聘请这些学生作为助教,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并指导同学;可以让这些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作用,成立研究小组或准备小组,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言;鼓励学生不耻相师,建立学习型小组,让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学习,营造民主、自主学习的氛围。即使教师的讲课真的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坦率地承认错误,与学生讨论和分析,提醒学生学习课程时不要犯与老师同样的错误,充分获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当学生发现参考书上问题的答案存在问题时,教师不应急于做出判断,而应充分赞扬和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挑战权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或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发现问题,不要盲目相信标准答案,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质疑和挑战权威,这种做法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来看,怀疑是认知的开始,是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动力源泉,也是学习兴趣的源泉。让学生产生疑问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最常用的方式是提问并让他们思考和回答,但笔者认为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产生怀疑。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适当地出点失误,如喜剧演员“摇一摇”“抖包袱”那样,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些疑问,通过讨论思考,澄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更有效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结语

“装傻”的魅力在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捍卫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装傻”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对于这种教学艺术,我们一定要把持好—个度,要有备而来, 让“装傻”成就一番精彩。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师: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肖 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张 丽.聪明的老师“装傻”的艺术——浅出“装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版),2011(7):20-21.

[5]冉群生.揣着明白装糊涂——浅析课堂“装傻”艺术[J].新课程(下旬刊),2012(2):159-160.

猜你喜欢
艺术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