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乳源瑶族婚俗文化

2018-02-26 13:31盘桂青
神州民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习俗文化

[摘  要]广东乳源瑶族,属中国瑶族四大支系中过山瑶、盘瑶的两支,旧分东边瑶、西边瑶(又分属平地瑶、盘瑶支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乳源瑶族民俗,在经历了远古盘瓢时代后,逐步走上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路,在其婚俗文化方面,一改其古瑶耕山、游猎传统婚姻风俗,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礼仪、婚姻习俗。

[关键词]乳源瑶族;文化;婚俗礼仪;习俗

乳源瑶族婚俗,始于远古盘瓢时代,伴随社会文明的发展,古瑶婚俗亦逐步走向了“一夫一妻”制婚姻,一改古瑶民“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的游耕、游猎婚姻习俗。直至近、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瑶族婚俗由“父母包办”、“不与外族通婚”,发展成为以“自由恋爱”为主的“自由择偶”的婚姻形式,包括“鳏夫可另娶,寡妇亦可再嫁”,成为近、现代瑶族婚俗中,文明婚姻的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婚嫁亦由传统的“盲婚、盲嫁”,发展成为通过对歌形式,表达爱恋情感、达至文明的美好婚姻的家庭。

一、乳源瑶族婚俗主要流程

在乳源瑶族婚姻民俗中,婚姻最终的达成主要有二种形式:一、即自由恋爱方式,通过社交对歌,达自相互了解与认识,最终步入婚姻殿堂;二、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双方建立恋爱关系,再通过社交对歌,达至相互了解,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瑶族婚俗中,无论自由恋爱或媒妁之言建立恋爱关系后,男女二人达成婚姻,即可进入谈婚论嫁阶段。瑶族婚姻中,一但达成婚姻关系,不论通过自由恋爱,或媒妁之言,均必须聘请媒人(成年已婚男子),俗称“媒公”,进行“问亲”、“说亲”、“定亲”、“接亲”等礼仪。新中国成立前,瑶族婚姻仅限于本民族,禁止与外族通婚,同族间亦不允许通婚,称不共房(不同祖先),同姓间亦是五服之内不婚。青年男女婚姻,女在15-16岁间,男在17-18岁间。新中国成立后,瑶族婚俗,在按照国家《婚姻法》的基础上,仍保留了传统民族的习惯。

1.问亲

即由媒公前往提亲,提亲时携带烟丝到女方家,借家务事说亲,探明主人家情绪与态度后,拿出“问亲烟”交予主人,如女方家长同意,即接受烟丝,并款待媒公。饭后,媒公讨得女方生辰八字后,请“踏翻”(算命先生)合男女八字,合则亲事初定,不合则由媒公转告女家,表示歉意。问亲如女方家不同意,男方又真心实意爱恋女方,媒公则三番五次登门求亲,直至说成婚姻为止。

瑶族婚俗中,亦有不行问亲之礼,男女达成婚姻意向后,婚前同宿自由,女方父母概不干涉,并以酒肉热情款待,族人视为正常现象。婚后夫妻不能再和其他人有不正当交往。

2. 说亲

第一次问亲达成婚姻后,男家择日说亲。说亲时,由媒公带用红白色纸包装钱币作为说亲礼钱,到女方家进行说亲仪式,称交“百意钱”,如女方同意,即接收礼钱,媒公则代表男方与女方家长,商定订婚时间与订婚财礼,订婚之事便可确定。若媒妁之言婚姻,女方不同意,则拒收礼钱,或由父母婉言谢绝,订婚一事不能再谈。

3.订婚

按照说亲约定的订婚时间,男方约请本族五位老人(含媒公),赶上一头百斤以上肥猪到女方家送订婚礼物,叫做过大礼。

举行订婚仪式时,女方家将男方送来的猪杀掉办酒席(送钱不办宴),请本寨老人和家族亲戚、朋友吃定亲酒。并清本寨有威望的两位老人作证婚人。宴席间,男女双方老人还将对接亲时,女方所要彩礼进行礼节性讨价还价,以免外人闲言讹语。

在乳源瑶族中,亦有将订亲做“求婚”。求婚当日,男方带上一只公鸡,9斤自酿苦爽酒,9斤猪肉,2板豆腐及聘金,至傍晚到女方家,一进门,女方家人便倒水让男方父子洗澡,然后,准备好饭菜请男方父子用餐,席间,双方父母商量孩子的婚事。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父子就以带来的礼物做第二顿饭,由女方亲自主厨,其父母不能帮手,吃第二顿饭时,男方父亲与女方父母商定给女方的财礼,并确定送亲人数。确定诸事后,男方父亲将两元聘金送给女方父母,订亲完成,如女方父母不同意婚事,女方便不做第二顿饭,亦不收男家送来的任何礼物。

订婚后,男方要清师爷占卜,择选迎娶吉日及新娘入门良辰。其后,男方择日由亲戚将彩礼聘金,送至女方家,同时,告知迎娶吉日。订婚后的男女青年,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能参加情歌对唱,更不允许与他人谈情说爱,否则被认为不正经,视为违背恋爱道德,遭族人谴责。

4. 接亲

接亲是瑶族婚俗中,最具风趣与民族特色的重要环节。接亲礼仪,男家需备彩礼,包括:接亲红包若干(古时,一般要银85两,多的可高达160多两,低的不少于60两),以及备下宽边花腰带或裹腿带(绑腿),在接亲时送给新娘的姐妹和兄弟。

接亲前,男女双方各家均操办酒席,宴请三亲六戚,以示祝贺。若女方家境殷实,则提前男家两天办宴客,条件差则提前一天。女方办客宴天数又视男方接亲人数有关,如接亲人数为7男2女,则做两天客宴,第三天方接新娘到男方家;如系5男2女,则做一天客宴,第二天接新娘到男方家,婚俗规矩,男家接亲禁忌双数。女方送亲以2人或4人,加上新娘亦系单数,单与单结合为双,意为双喜。

接親当日,男方到女方家接亲通称“来门”,接亲男、女除新郎外,皆称“傧相”。接亲女家若远在外村寨,接亲到达女方所住村寨后,女方家有代表在村口外、或寨门外迎亲,并以情趣盎然的对歌诘问,经多次与接亲傧相唱答,才能进村入寨接亲;若系本村寨接亲,接亲队伍至女方家门后,经对歌唱答后,方可进入女家接亲。

接亲对歌是瑶族婚俗中,一项重要的礼仪,如接亲人员不能唱答女方家所提的问题,女方会不高兴,继而被拒之村寨外、或门外,女方家就难以进行送亲仪式,以致耽误送亲的良辰吉时,被女方家讥讽或被戏谑,还会遭受女方亲戚、朋友耻笑。故在男家接亲人员的选择上,注重择取懂对歌礼仪男女作傧相,加入男家接亲队伍。

乳源瑶族接亲对歌,主要有两次,一是接亲到女方村寨、或至女方家门的对歌;第二次是接亲队伍进到女方家,被安排吃喜宴后,在新娘家门外,举行的进门仪式对歌(又称“坐歌堂”)。

5. 送亲

送亲是乳源瑶族婚俗中,结婚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婚宴最后餐是吃猪脚,吃了猪脚所有宾客自然明白。在经过接亲进门(坐歌堂)仪式后,女家接受男方送来彩礼,在此后的第二或第三天,新娘由其哥嫂与弟或姐夫陪同,一同前往男方家成亲(又称“出嫁”)。

瑶族婚俗女方陪嫁嫁妆,包括一个用于装衣物的柜子,一床被子,衣物有20套,银器首饰约20两(旧制陪嫁亦包括有牛马,及生产工具等)。

出嫁是日,新娘凌晨三点起床择时出家门,到邻居或亲戚家等候,不能回家吃饭,表示自己已不是娘家人,在亲戚吃过饭后,等送亲的人来到后,新娘便走入送亲队伍前面,带亲女子陪伴新娘出门,并由嫂子打伞(古时每过河过桥均由舅舅背着过,怕得罪河神、桥白公,引路者要在桥上放两毫钱,作为买路钱)。

到新郎家村口,摆设拦门酒,凡送亲的队伍中每人一杯酒一块肉。新娘不能径直进屋,男方媒人或者厨官在门坎上杀一只鸡后(此鸡是测试新娘入门后家主的福禄仪式用。鸡蹬到大厅里,家主好福气,鸡蹬到门外,象征着家主可能不够福气,提示家主。)另由送亲哥嫂先进男家后,新娘始能入屋,并由新郎伸左脚到门坎里、伸右手接新娘,新娘伸右脚伸左手让新郎牵入厅堂,随媒人绕厅堂走一圈,下半膝三次。行拜天地、父母礼仪后,向前来贺喜的客人,以及族中老人每人敬酒两杯。敬酒后,新郎、新娘双双跪在正堂,接受族中老人“做人之道,处世之行”以及“睦族、勤俭等族训、家规”教育。事毕,送亲、贺喜宾客与新人入席,此际,男方哥嫂唱起《新娘歌》,如男方哥嫂不会唱,可让接亲傧相代唱。至此,婚礼燃放鞭炮响起,结婚礼仪始告礼成。

6.回门

回门婚俗,系婚后首次由新郎陪同双双迎回娘家的礼仪。回门时间长短,带不带礼物,则视男方家境条件。如男方家境贫穷,可待到女方生育第一胎孩子后,才回娘家。此时回门,不能住夜,也无须带酒。婚礼首次回门,多以新娘出嫁后第七天回门,第七天未回需等满月才可回。留居三至五天,多则十五天。如果适于新年正月回门,长女须在年三十晚回娘家,新郎随同一并往娘家过年;是二女,则在年初二回娘家,不能误时。回门礼物,一般没有特殊专门讲究,或钱财、或酒肉不限。成婚后的男女,每至清明,亦有被邀请回娘家祭拜祖先。

7. 转面

转面婚俗是瑶族结婚仪式中最后一个仪式。又称“盘歌”,婚姻当年除夕晚上,新婚夫妇带上鸡、鸭猪肉、米酒等食品,回门女方家,给村寨中每户人家送一个糍耙、一块腊肉。大年初一在女方家款待亲戚乡邻。大年初二开始“转面”,新婚夫妇受亲戚乡邻轮流款待。

转面当晚,女方村里有歌手率众亲到女方家中,对新郎进行“盘歌”。仪式开始时,女家亲戚只问新郎家常及财产、生产、生活情况,渐而盘问男家祖宗、家世,最后会涉及瑶族祖先及相关瑶族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各种知识。“转面”活动,可说是对新郎的一次考验,如果没有一定的智商和才艺,会被对唱诘问得哑口不言,只能不停喝酒认罚,直至醉倒。

8.特殊婚俗

在乳源瑶族婚俗中,亦存有一些特殊婚俗,如招郎入赘、半路亲、担名等。

招郎入赘:此婚俗多存在于家中因生女子,没有男性,或为继承祖业;或因家道中丧夫,需要重新建立起家庭,养活前夫所遗下子女等,瑶族婚俗中,允许招郎入赘,所生子女须随母姓。

婚礼俗需先通过族中亲房长辈同意,并由村长或族长、长辈写好进门贴,说明男子入赘后,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婚后,入赘男子以儿子身份继承女家的产业。

半路亲:又称马头亲,系指男子娶寡妇,或离了婚的妇女为妻。此类婚姻仪式,一切从简,只要取得女方父母或亲房同意,就可以成婚。此类婚姻多在贫穷佶据人家的男子,皆娶马头亲。

担名:古瑶族婚俗中,流传有担名婚姻。婚姻多因夫妇有女无儿,为传宗接代,女子成年后不招不嫁,又称“留家女”,由父母任她选择意中人同居,怀孕后,父母便在亲友中择选合适未婚男子“担名”,作为未来孩子名义上的父亲,女子名义上的丈夫。男子担名后,可不与女子同居,或不进女方家门,不影响双方今后娶、嫁。所生子女归女方,姓女方姓,如两人感情好,可结成永久夫妻。担名也可脱名,脱名时,女方给予男方一定的担名补偿。

9. 其它婚恋习俗

在乳源瑶族其它婚姻习俗方面,还存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婚俗。如在民间,流传有包括“游坡”、“讲缘”、“杯水定亲”、“咬手成亲”等婚恋习俗。另有“共槽沐浴”解决婚姻家庭矛盾等习俗。

游坡习俗:瑶族婚恋习俗之一。每年正月初一,瑶族未婚男女便在本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对歌寻找意中人,称为“游坡”。如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便互赠礼物,然后回家禀报父母。获父母同意后,男方请人到女方家行订婚礼。

讲缘习俗:乳源瑶族过山瑶将恋爱称为“讲缘”。春耕播种季节,也是青年思春择偶的季节。他们在劳动中对歌建立感情,牵动婚姻之缘。插秧时节,青年男女隔田对歌;到中秋季节,他们以禾苗与水、稻花與谷粒之关系比喻对歌,加深双方爱慕之情;到收割季节,爱情走向成熟,姑娘如愿意嫁人给小伙,便主动帮助小伙收割,舀米时候,姑娘扫粉,小伙抡槌,在辛勤劳动中定下终身。

杯水定亲习俗:乳源过山瑶多入赘,手续简单朴实。逢年过节,青年男女便三五成群聚在一家,或几厅堂对歌,姑娘看中后,便恭敬地端上一杯白开水放在小伙面前,如果小伙有意则一饮而尽,良缘即成。

咬手成亲习俗:秋收过后,未婚青年便相约背米去串情人。按约定到某瑶寨,此寨异性青年则备下酒菜款待,客先即兴唱起称赞好山好水好主人山歌,主人和唱,随着对唱,浓情油然而升,青年男女各自物色相好,成双成对走到寨外,尽情对唱,建立感情。热恋情郎在情妹手背咬上一口,情妹亦在情郎手背咬上一口,若咬轻重相同,表示恋人情意已决。继而男方给女方拴蓝色或黑色丝线,女方亦给男方拴红丝线,两人即告双方爱慕,可择良辰定亲。

共槽沐浴习俗:乳源瑶族存有解決婚姻家庭矛盾方式之一。夫妻吵嘴或打架后,错误一方如请求对方谅解,便以烧好一盆热水,提到洗澡槽边,请求对方谅解。如对谅解便会前往共同沐浴,矛盾就此化开。瑶歌唱俗:“夫妻打架不用愁,烧盆暖水静等候,两人上前抓过身(指沐浴擦背),夜间床上共枕头”。

二、主要特征

乳源瑶族是中国瑶族四大支系中过山瑶、盘瑶的两支,旧分东边瑶、西边瑶(分属平地瑶、盘瑶支系),其婚俗与瑶系的布努瑶、茶山瑶,以及汉族婚俗比较,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瑶族婚俗中,从恋爱关系的确定,到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处处体现出一种艺术唯美的形式,对歌成为青年男女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尤其于婚姻关系确立与步入婚姻中接亲、送亲,到婚姻礼仪完成的“转面”等,不论男女情感的表达,或亲族贺婚,大多采用对歌形式,并最后完成人生婚姻“大事”。

其二,瑶族婚俗中,保存了瑶族文化传统民俗,无论从婚俗服饰,或婚俗礼仪中的问亲、说亲、订婚、接亲、送亲,到转面(盘歌),均保留有鲜明的古代瑶民族文化特色。

其三、在瑶族婚俗中,自明清到近代,瑶族形成的“一夫一妻制”,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婚姻关系,“鳏夫可另娶,寡妇可再嫁”以及婚恋自由、平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瑶民族社会与文化所具有的近现代文明。

另:在瑶族的婚姻家庭中,从古至今,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青年男女双方都有建设家园,互尊互爱,勤俭持家的权利和义务,不会随意吵闹,随意离婚或重婚。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不能合好,才请问亲、说亲、定亲及接亲的媒人作“证人”出面调处,否则,非但不能离婚,还会遭到人们的责骂和歧视。

三、婚俗的重要价值

乳源瑶族婚俗是古代瑶民经过千百年发展形成的主要民俗之一。早在远古盘瓢时代,古瑶民族即流行自由婚姻婚俗。历古朝各代流传,至近、现代,瑶族婚俗仍保留有传统婚嫁的古俗。其重要价值:

1、历史传承价值。古瑶民族婚俗,是经过千百年发展留传下来的传统民俗之一,其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亦具有时代的连续性,可为古瑶民俗的发展,提供传统文化的传承。

2、研究价值。瑶族婚俗历史悠久,对研究瑶族民俗文化,家庭婚姻史,具有重要的佐证作用。

3、旅游价值。乳源是世界过山瑶之乡,利用传统的瑶族婚俗,吸引海内外游客,有助于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4、人文价值。瑶族婚俗具有着丰富古老文化的根基,它的人文生存反映着古瑶人文形态的魅力所在,传承保护好将给瑶族后代留下历史文化的见证。

参考文献:

[1]吴永章.瑶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8;

[2]黄毅.瑶族的男嫁女娶习俗[M].三月三,2017(4);

[3]周来生.社会文化学视视野下的瑶族沐浴习俗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李肇隆,过竹.中国瑶族婚恋风俗[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09);

[5]徐祖祥.瑶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2);

[6]姚舜安.瑶族民俗[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9);

[7]乳源瑶族志编纂小组.乳源瑶族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6);

[8]李默.韶州瑶人:粤北瑶族社会发展跟踪调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

作者简介:盘桂青(1964—),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专业,瑶族文化。主要作品有《盘王歌》、《歌山瑶》、《亲人来到咱瑶寨》、《绿色情愫》、《铜铃悠歌》等。其中:《亲人来到咱瑶寨》获广东省第三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盘王歌》,先后获得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广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奖;广东省第九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绿色情愫》,获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恩情》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音乐)评选金奖、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奖;《歌姆》获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歌春》荣获广东省首届民歌民乐大赛银奖;《铜铃悠歌》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现任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任馆长。

猜你喜欢
习俗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这些过年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写好春节的一个习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