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菲 宫洁 王会英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手段不断与教学改革深度结合,其中微课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微课虽然短小,但内涵却十分丰富,对教育教学的意义越来越深刻。如何利用微课设计出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微课的特点,设计了“课上+课下”双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应用此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学生课余的碎片时间,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育教学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碎片时间
一、引言
微课是运用建筑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端学习为手段,目的是更好地学习实际教学内容。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奇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彭罗斯首创,他把微课称为“知识脉冲”。胡铁生在我国较早研究和使用了微课,他将微课分为“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三个阶段。现在很多大学已经将微课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将其整合到课程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都得到更大的补充,因此,微课教学模式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对于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课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要素:视频载体,教学资料(如课件、案例、习题),课程设计手段,讨论思考,教学测试。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媒体广泛,手段多。在网络覆盖环境下,借助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微课可以随时上课,并且可用软件也多种多样。例如,微信、QQ以及其它的视频播放软件。
2.教学时间短,内容少而精。微课课程时间较短,一般5~8分钟左右。这样其内容就要集中而且精湛,可以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还可以专门讲解某个典型例题。在精短的微课中能够反映出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更需要教师提出教学思考以实现隐性知识的传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3.教学资源轻巧,外延宽泛。一般微课视频在几十兆左右,格式也是网络上都支持的媒体格式,使用方便灵活。
4.碎片时间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学生在课下主要处于松散的时间段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有选择地学习微课内容,实现按需学习。
三、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般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课上和课下两个阶段。传统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以课堂为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知识的获得也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来完成,而课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作业实验等来巩固课上所学内容。著名学者Chrysanthemums Demetrius Cdemetry在他的文章中曾經指出过课上和课下教学结构的活动序列,如图1所示。
随着信息化融入教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微课为基础推动教学改革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并已经流行起来。所以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及所处的教学环境,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本模式是“教师+学生”两个角色和“课上+课下”两个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 课下环节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把适合制作微课的知识点挑选出来,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因为一般微课要在较短时间(10分钟左右)内讲授设定的知识内容,所以要求教师要迅速切题,讲解过程中知识点要简洁精准、重点突出,可以配合使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避免引发新的疑问,收尾快捷,尽量给学生留有深刻印象。
2.学生活动设计。在课堂外,依据学生时间灵活化、碎片化的特点,课下活动应设计成三个步骤:第一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第二步,展开小组讨论学习,解决自我学习阶段尚未完成的内容,总结学习成果,准备成果展示;第三步,进行自我测试,通过测试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总结不足。
(二) 课上环节设计
通过课下的微课学习,以组为单位完成作业,课上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各组学生展示作业,并且相互评价。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充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之后,教师要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必须精炼,具有代表性,要能够紧密切入知识点,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总结后要抛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重新思考,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四、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微课推动教学改革为基础,研究对象为A学院17级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50人,以《C++程序设计》课程中“函数”部分为教学内容开展实证研究。
1.建立学习小组。将研究对象分为5个学习小组,在组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个性差异,包括性别等,以保证组内多元互补。组内有两种身份,分别是组长和记录员。组长负责组织学习和讨论活动,督促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还要负责传递信息,向教师进行及时反馈。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每次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2.微课设计与制作。录了一个十几分钟“递归函数”的微视频,教学目标是理解递归函数的概念、调用过程和编写递归函数,激励学生不断深入探索研究,能够使用递归函数编程解决实际问题。课程由生活中的实例引题,给出概念,使用求阶乘过程讲解递归的编程,并以汉诺塔为例深入分析,最后总结递归条件。
3.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给学生学习,学生以微课视频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自我测试,最终反馈具体问题给教师到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本次学习的问题集中在函数的调用和返回上。
4.课上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编写的实现汉诺塔问题的程序,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第二,是否可以实现不同N值的多次调用;第三,是否可以实现画面自动演示。
5.问卷调查与效果对比。表1设计并统计了有关微课的问题。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不排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学习,而且学生对分组方式非常认可。1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的时间,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长度,学习效果应该也是最好的。通过学习之后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全部学生都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以下数据可以证明微课对于教学有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微课的特点,设计了融入微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课上与课下教学环节的设计,并在A校计算机50名学生中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分析充分表明微课对推动教学改革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庆安.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Chrysanthe Demetry.Work in Progress-An Innovation Merging “Classroom Flip” and Team-Based Learning[R].Washington:40th 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