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良
摘要
针对港口中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商务信息化及海事信息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技术,信息化服务能够在港口中实时传递生产过程数据,并对港口交通监管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且实现港口各部门数据资源标准化,在港口中进行的商务活动获得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少的消耗的同时,使海事局更好的履行海事管理职责。健全的港口信息化服务建设,具有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等特点,能够极大的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服务 港口建设 智能监控智能计算
1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各沿海城市的经济日益繁荣,其中港口作为沿海城市与外界交流的窗口,不断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现代化沿海城市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推进信息化服务在港口发展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提升港口城市现代化建设程度,深化行政资源改革。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进步,通过利用与計算机相关的、一系列的智能计算技术,社会生产由较为落后的工业生产、人力调控进化为更加先进的自动化生产、信息调控,社会资源从间接的、不全面的链接进化为直接的、信息化的链接。港口是水路交通的枢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在港口中推进信息化服务,在促进港口发展的同时,也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十分积极与正面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从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商务信息化及海事信息化几个方面对港口信息化进行讨论。
2 生产信息化
生产信息化主要指在港口的生产过程中实现信息化,在港口的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煤炭生产、杂货生产、油料生产及能源生产等内容,将这些生产过程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港口的生产效率,提升港口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力度,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为港口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生产信息化可以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档案管理、运输管理、调度管理、合同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维修管理等功能,实时传递生产过程数据,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实时处理。港口的物资管理工作是港口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港口信息化的逐步深化,对物资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对港口物资信息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港口的生产信息化势在必行。根据港口物资管理工作的要求,采用信息化的方法,生产信息化提供资源管理、仓库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从物资设备的入库、出库、发放以及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电子的、信息化的监控,确保生产管理人员能够对物资及设备做到全面掌控,以提高物资和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管理维护成本,保障生产工作顺利进行,推动港口生产管理逐渐从基础管理、技术管理向经济管理、现代化管理迈进。同时,通过各设备仪表数据及视频监控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分析、监控、管理等多种手段,使港口管理人员对港口的能源成本、生产发展趋势等有准确的掌握,从而合理计划和利用各种能源及资源,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及资源消耗,有效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3 交通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道路交通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巨大。提高港口的交通信息化程度,有利于提高港口居住人员的日常生活质量,并缓解主要通道的交通拥堵问题。港口作为区域性经济发展的窗口及枢纽,其交通状况直接影响到贸易物流的效率。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将港口的航运、铁运、汽运、海运等运输手段连成一体,通过智能系统合理分配运输资源,能够有效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同时通过视频监控等手段,对重点路段、区域全天候监控,可以降低道路交通风险,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全面保障交通安全。港口交通的信息化主要包括空管信息化,道路交通信息化,轨道交通信息化及水上交通化等内容。其中空管信息化主要包括处理进、离机场航班的飞行预备及飞行计划,为相关客户提供资料与信息服务,提供航行资料临时变更的服务等。道路交通信息化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用电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技术和设备,以及对交通数据的研究与分析成果,实现智能的监控、指挥及应急事故处理等功能。轨道交通信息化主要指港口附近的铁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的信息化,通过将铁路及地铁建设、运营及资源的信息化系统一体化,以及视频会议、安全管理、客流分析、运输策划等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轨道交通与港口间的数据共享,实现管理的无缝对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由于人工操作所导致的失误,保障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而诸如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水上交通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水上交通信息采集与综合处理、重点船舶监控、重点水域监管、水上交通组织与执法、水上突发事件处置等功能,为港口的船舶进出港、大型船舶靠泊离泊等保驾护航,实现水上交通的规范化监控管理,有效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4 管理信息化
港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其运营过程中需要接受行政、司法、税务、海关、海事、商检、质检、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监管与管理,如果不能实现港口管理的信息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受到一定阻碍,将会十分影响港口的工作效率。通过管理信息化,建立起符合港口实际情况的统一数据标准和应用规范,以实现数据资源标准化,为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隔离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技术保障。港口的管理信息化,首先需要建立一套智能的办公管理系统,动态、集中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建立标准统一、结构规范、整合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和管理控制,且具有组织结构管理、职务岗位管理、人事信息管理、考勤休假管理、薪资福利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以确保对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以及部门间协同办公的高效管理,并保证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同时需要对相关企业、客户的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和保持港口、企业与客户间的良好关系,将企业、客户作为港口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完善的服务和
深入的分析来满足企业与客户的需求,并综合数据库、数据挖掘技术、在线分析处理、互联网技术、面向对象化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潜在客户,预测市场风险,优化市场投资,为行政监管、市场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提供一个自动化、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在港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靠现代信息系统技术,使行政管理人员、司法人员、税务人员、海关海事人员、业务人员、码头调度员、库管员、检修人员及质检人员等角色能够利用个人终端,通过网线或无线网络与管理系统连接,实时查询相关业务信息,全面实现港口的管理信息化。
5 商务信息化
港口作为物资的集散地,每天所产生的资源交易、信息交易、商品服务等商务活动十分频繁,为港口的发展带来助力的同时也对港口的运营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商务信息化可以使港口从繁重的商业活动中解脱出来,使在港口中进行的商务活动获得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少的消耗,从而为港口发展创造更高的效益。商务信息化能够在计费系统、移动支付、网络电子发票、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等方面为港口提供便利及助力。在围绕港口进行的商业活动中,智能计费系统可以准确的进行港口税收管理、费目费率管理、客户消费管理、运输价格管理、发票管理、账款管理等操作,方便快捷的生成电子账单,从而在减少人力消耗的同时节约港口贸易的时间成本,并为交易双方提供参考信息,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与参与。商务信息化还可以为在港口进行贸易的对象提供移动支付功能,为不同货币资金、金融账户及国内外银行提供中转平台,减少跨区、跨国交易的繁琐程度,为贸易双方提供交易的安全保障,使在港口进行的商业活动更加方便和快捷。而网络电子发票在港口中的使用,能够使企业、客户、服务对象或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的通过企业官网和税务机关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查验相关信息,避免纸质发票丢失或损坏所产生的诸多不便。商务信息化还能够促进港口的商贸流通,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仓储业等提供便利,更简便、有效的联结港口中的生产与消費,提高港口的贸易量。发展港口的商务信息化,应当重视港口中的物流配送业务,须按照大物流平台建设思路,全面整合港口、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园区、运输、仓储等与物流相关单位的业务数据和监管数据,建成一个区域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物流应用服务平台,提供船代、货代、EDI中心等相关子系统,实现各口岸单位之间的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港区物流信息统一采集、车辆轨迹实时跟踪、仓储转移自动化处理和货物运输全过程监控。
6 海事信息化
在海事管理和海事服务中,信息化服务的应用可以优化海事职能,丰富相应的信息资源,在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信息的浏览、查阅、下载等功能的同时,提高海事工作的透明度,是对海事工作的有力辅助与补充。完善的海事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使海事局更好的履行海事管理职责,在保障水上安全的同时,更妥善的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主权,且对海事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船舶交通管理是海事监管业务的主要部分,如果依靠人力进行管理,需要消耗相关工作人员海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对海事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建设,首先需要根据港口的实际地理环境及水文环境,在航道沿岸或特定位置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雷达站、视频监控点、甚高频通信基站、水文气象站点等设施,以实现对水上交通的全面监控,提升水上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然后需要建设水上交通信息采集与综合处理、重点船舶监控、重点水域监管、电子巡航、水上交通组织与执法、水上突发事件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通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海事工作人员能够对需要进出港的船舶进行全面监控,并对重点船舶跟踪关注,从而保障访问港口的船舶的航行安全。同时,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提高海事信息化程度的同时,也为水上交通组织与执法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相关执法人员能够通过移动终端、物联网等手段登记和查询水上交通违章、事故情况,并提供抓拍取证等功能,且能够对事故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在减少海事工作人员时间、精力消耗的同时,提高海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7 港口信息化服务的特点
7.1 标准化
为实现港区不同货类码头(混合商业对应货类及油品、渔业等)、合作单位(货代、船代、第三方质检与支付、保险、银行等)、关联单位(海事、海关、商检、边检等)及监管单位等相关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港口信息化服务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应用规范,能够实现数据资源标准化,为跨区域、跨部门、跨港区业务的信息交换和隔离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技术保障。
7.2 港口化
港口信息化服务针对港口的实际运营与生产需求,围绕港口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办公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海事信息化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针对港口的特点,通过信息化服务能够充分实现海事、海关、商检、边检等部门对物流的综合监管,极大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
7.3 智能化
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智能识别、无人机等先进信息技术,港口信息化全方位获取港口的交通、物流、交易、贸易等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及挖掘,以满足集团管理层、港口公司、口岸单位、船货代等单位对信息和数据的需求,提供自动计费、闲置资源自动分配、物流交易自动记录、异常情况自动告警等智能化功能,推进港口建设与运营的信息化进程。
7.4 全面化
港口信息化从生产信息化、交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商务信息化、海事信息化等方面为港口运营提供支持,从港口的生产管理、资源管理、空管、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行政监管、智能办公、企业与客户分析、计费系统、移动支付、网络电子发票、商贸流通、物流配送、船舶交通管理等方面研发了针对实际问题的具体应用,全面覆盖港口生产运营的信息化需求。
7.5 模块化
在统一的数据标准及应用规范下,信息化服务将不同体系下的应用充分模块化,不同类型的港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需要的功能模块,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与适用性。同时,根据特定需求,港口的信息化服务支持添加子模块进行拓展,以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
8 结论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服务在港口发展中的作用,并从生产信息化、交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商务信息化及海事信息化的等方面分析了信息化服务对港口运营所能产生的助力,论证了港口信息化的必要性。生产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港口的生产效率,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提升港口的资源利用率,空管、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及水上交通的信息化则会改善港口的交通环境,行政监管、智能办公、企业与客户分析的信息化会对港口的行政管理、企业及客户管理提供便利,计费系统、移动支付、网络电子发票、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等商务信息化手段将能够促进港口的商业发展,而船舶交通管理、水上执法的信息化则能够在减少海事工作业务压力的同时,提高监管与执法的准确性。在港口发展的进程中大力推广信息化服务,不仅是促进港口经济繁荣的实际需求,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欢,沈卫强,林志达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技术框架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12):28-30.
[2]范正金.论交通信息化建设[J].中国交通信息化,2009(02):40-43.
[3]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管理评论,2002,3(07):1-8.
[4]魏宏昌.商务信息化安全技术探究[J].知识经济,2009(03):106-106.
[5]袁宗祥.关于海事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海事,2011(01):43-44.
[6]唐一之.国内外港口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84-86.
[7]黄勇,黄磊,毛保华.散货港口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02):18-24.
[8]李一方,姜宝等.物联网技术在港口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0(08):29-32.
[9]唐雅璇,余金山.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港口信息化系统[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03):275-279.
[10]孙晋明.港口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探析[J].中国水运,2011(05):43-43.
[11]周志旭,戴江红.港口信息化建设思路探讨[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1(04):34-36.
[12]袁学元.从实际出发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J].港口装却,2002(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