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玉英
摘要: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发现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总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为不会审题。笔者多年从事高三物理复习,对学生要想高效率复习物理的审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复习;审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100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审题,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高效率的物理复习。然而,许多学生平时的审题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影响审题的成败因素颇多,导致解答物理习题的效果不好。本文就学生在审题中令人困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力图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审题能力
高中物理答题的过程,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出题者的意思,才能建立物理模型,那就要求学生学会审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了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二、学生平时在审题方面遇到的困难
1. 看不懂题目,无法建立物理模型
高三教师是按照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书的编排,一章一节的给学生复习,而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分章节的,还没有对整个高中的物理主干知识形成网络。
2. 拿不准题目的意思,读题时少字或漏字或错字
高三学生在平时的习题练习时,常常会遇到这样问的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情况可能的是”“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在复习力学时会遇到关于题目的情景是否考虑摩擦力的情况,比如会看到“动摩擦因数为……”“忽略一切摩擦阻力”等字眼。例如在复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时,题目对带电粒子的重力往往有提示,“重力不计”“重力不能忽略”,但这些字眼有时出现在题目开始介绍带电粒子的情况,有时出现在题目的末尾。
3. 挖掘不出题目的隐含条件
例如在复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时,如果题目说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我们知道这个隐含条件应该是:带电粒子所受的重力和所受的电场力一定等大反向,但题目介绍时就隐含了重力场这个条件。另外,我们还可以由此电场力的方向来确定带电粒子的电性,那么重力场这个隐含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三、审题能力的培养
1. 题目读两遍
在做物理习题时,首先要阅读题目。笔者认为题目要读两遍:细读,精读。细读,是指对物理习题的初次阅读,学生应该把题目从头读到尾,不能读漏字,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认为重要的字眼或句子。这项任务要求学生能找出具体的物理条件等。
精读,是指在细读的基础上,快速扫描关键字眼或句子,捕获题目所给出的信息,找出题目说涉及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挖掘隐含条件,判断解题方向。这项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具体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
例题1:(2014.德州二模)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内自左向右依次有四个区域,在I区内有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Ⅱ区内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在Ⅲ区内有大小不变,方向平行于y轴的匀强电场,已知Ⅱ、Ⅲ区的宽度均为L。在Ⅳ区内的半圆形通道内有均匀辐射分布的电场,虚线圆弧上电场强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指向圆心。在x轴上x=L的A点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以速度v沿与x轴负方向成45°的夹角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出。粒子到达y轴时速度方向与y轴刚好垂直,一段时间后,粒子进入Ⅳ区且恰能沿虚线圆弧运动并再次进入Ⅲ区,此时Ⅲ区电场恰好反向,粒子刚好能够返回A点。(不计粒子的重力)
(1)判断Ⅱ区内磁场的方向,并计算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求Ⅲ区内电场强度E的大小;
(3)求虚线圆弧的半径R和粒子在Ⅳ区内的运动时间.
该题目的审题过程:
第一步,细读题目,读题目从头读到尾,并在题目中画出了上述的横线,那些将是本题中的重要信息。
第二步,精读题目,把刚才划线的地方,回头好好捉摸捉摸,以此建立物理过程,理解本题的物理情景,并建立出物理模型。例如:搞清楚了两个电场的方向;搞清楚了粒子的电性及其不受重力的情况;搞清楚了粒子的运动过程:是从A点进入磁场,然后垂直y轴进入I区的电场,之后通过Ⅱ区且恰能沿虚线圆弧运动并再次进入Ⅲ区,最后粒子还能再回到A点。
这样读过题目之后,就可以知道本题考查的物理内容是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情况。学生可以针对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特点进行解题了。
2. 挖掘隐含条件
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读题是关键,那么关键词或句子是读出来了,有些在题目中没有明确的条件即隐含条件怎么样挖掘出来呢?这就需要学生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每道题的隐含条件是不同的,是多种多样的。被隐含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的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使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考虑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如,在力学中,分析物体的运动,往往要了解清楚是否考虑摩擦力,题目中说“光滑”或“忽略一切阻力”隐含条件就是摩擦力可忽略不计。这种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容易挖掘的。
例题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质量M=2kg的长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固定的竖直弧形轨道相切。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自A点沿弧面由静止滑下,A点距离长木板上表面高度h=0.6m。滑块在木板上滑行t=1s后,和木板以共同速度匀速运动,取g=10m/s2。求:(1)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2)滑块沿弧面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3)滑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
这是最近学生做周测试卷时遇到的一道题。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可知,很多学生没有考虑到弧面的情况,在审题时忽略了弧面的摩擦力。那么,本例题中的这个隐含条件可是隐含得深了。
3. 审题时要画好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建物理模型
学生拿到一道题,阅读完题目,并找到了隐含条件之后,就要求学生进行图文转换了。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物理知识,把题目涉及的物理情景展示出来(画出分析图形),这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形可以是运动的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也可以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
4. 审题时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物理过程分析
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在高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认真把握每一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一个过程应遵循的物理规律。另外,力学平衡中的特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都需要学生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发现。
在上面的例题1中对粒子的运动过程这样分析:先在Ⅱ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垂直向左打到y轴,进入I区匀强电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向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进入时的速度垂直y轴出射;接着粒子经过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到Ⅲ区;由于Ⅲ区电场为竖直方向,依题意,可知电场方向必为竖直向下(这是隐含条件),经过电场的作用,粒子做斜抛运动,在最高點时竖直速度减为零,只剩下水平速度,恰好进入Ⅳ区且恰能沿虚线圆弧做匀速圆周运动;之后粒子通过电场和磁场再次来到A点。(如上图所示)本例题粒子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审题,把已知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对粒子的各种运动要清楚。
四、结语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积极探寻审题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并以此指导实践是学生提高物理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平时的高三物理习题教学,要注重从审题入手,这已是很多中学物理教师的共识。
(作者单位:广西藤县中学 543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