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合龙
1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林地现状
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16.4万亩、占36.5%;疏林地5.9万亩、占1.8%;灌木林地134.1万亩、占42.1%;未成林造林地8.86万亩、占2.7%;无立木地2.33万亩、占0.73%;宜林地50.3万亩、占15.8%;苗圃地0.34万亩、占0.1%;辅助性林业用地0.04万亩、占0.13%。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67747.9公顷、占87.3%;乔木经济林面积8302.3公顷、占10.69%。
1.2无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
全县现有无林地面积34345.5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52%,其中无立木林地1510.3公顷、宜林地32835.2公顷。在无林地中,薄层土面积23476公顷、占68.35%,中层土面积8639.4公顷、占25.15%;厚层土面积336公顷,占0.98%、平地面积1171.7公顷、占3.4%。其中陡坡薄层土面积9552.6公顷,占薄层土面积的40.69%,占无林地面积的27.81%。在无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加大的不利情况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措施,创新营造林机制与体制,尽快实现全面绿化。
1.3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
朝阳县现有耕地72132公顷,其中:平耕地7013公顷,梯田13965公顷,坡耕地51154公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层表土流失,出现角砾化、岩石化,造成土壤贫瘠,耕地质量低下,坡耕地比例较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不利于土地合理利用,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4土地生态环境依然存在问题
截至2005年底,全县仍然有水土流失面积91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3000吨/年·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全市沙地面积3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0%。
1.5森林资源总量较低
森林资源是“两大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充足的森林资源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森林资源数量总体欠缺,人均占有量小,制约社会发展与进步。全县林分人均占有量为0.115公顷,相当于全省人均林分面积0.11公顷的水平。较低的森林资源总量,制约着林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历史及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努力提高森林资源总量,缩小与林业发达地区差距,将是促进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林地结构调整
2.1公益林、商品林结构调整
在全县林地总面积中,公益林占林地总面积的52.9%,商品林占7.6%,基本反映了全县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需求,需在确保现有两林总量稳定基础上,适度增加重点公益林与合理增加重点商品林比重。规划至2020年,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148746.4公顷,占林地总面积41.2%;重点商品林面积达到8594.7公顷,占林地总面积2.3%。
2.2天然林、人工林结构调整
全县按起源划分(含林分、乔木经济林、疏林地、灌木林地、封育未成林和造林未成林)的林地面积360615.8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74947.1公顷、占20.78%,人工林面积109128公顷、占30.26%。
天然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人工林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朝阳县现有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大凌河、小凌河源头、两岸,大中型水库周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等,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点地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其生态价值无可估量。坚决禁止对天然林的商业化利用,符合维护生态安全、维持生态平衡的需要,但同时木材供给也将随之减少,而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矛盾相当尖锐。要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就必须加大对人工林培育,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森林质量与单位面积产出,解决木材供需矛盾。
规划期内,主要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包括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辽宁省青山保护工程、大规模造林工程以及城乡一体化绿化工程等。规划在优先保证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基础上,开展县域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安排林地资源。
3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
3.1“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五期”工程自2011年开始,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666.6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333.4公顷。以宜林地造林为重点,现有宜林地立地条件较差,要因地制宜,宜封则封、宜造则造,确保工程建设成果。
3.2青山保护工程
青山保护工程是“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委、省政府重点工程,其中涉及用地项目包括超坡地退耕地还林、“小开荒”还林、封山禁牧及矿山生态修复四个子工程。依据朝阳县实际,在规划期内按照规定时限,规划完成“小开荒”还林1540公顷、封山禁牧222160公顷。其中封山禁牧工程包括未成林封育7333公顷、宜林地封育34933公顷、灌木林封育98533公顷。
3.3大规模造林工程
大规模造林工程始于2010年,2012年结束。在已完成面积基础上,2011年规划开展大规模造林工程面积12667公顷,其中封育面积13333公顷、飞播造林7867公顷。
3.4提高林地生产率途径
实现预期林地生产率,关乎两方面因素,一为林分面积,另一为林分蓄积量。在林分面积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提高林地生产率可归结为如何提高林分蓄积量上来。依据朝阳县林分现状,提高林分蓄积量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4.1加大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依据林地恢复规划,规划期内疏林地补植1325.2公顷,稀疏林分补植44135.5公顷,皆伐改造面积8099.5公顷,通过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使退化林地得以修复,将极大提高森林质量,从而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出。
3.4.2强化中、幼龄林抚育工作规划期内中幼龄林抚育面积10569.3公顷,其中幼龄林5086.4公顷、中龄林4231.8公顷。抚育后的林分保留了适宜的林木的生长空间,有利于林木胸径、树高的快速生长,提高蓄积连年生长量,促进林地生长率的提高。
3.4.3加大封山禁牧力度规划期内通过实施“三北”工程、青山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封山育林、封山护林面积3333公顷,在增加林分后备资源的同时,使林分得以休生养息,通过自然力,促進林木正常生长,将有效提高林地生产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规划期内退化林地得以修复,改善了森林内部结构,人为破坏得到全面遏制,林地生产率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3.4.4预期林地生产率指标测算利用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分别计算4个主要树种连年生长量,推算规划期末蓄积量理论值,测算预期林地生产率指标。经测算,规划期末林地生产率可达到35.02立方米/公顷,超过31.66立方米/公顷预期目标,林地生产率指标可以实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