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英博物馆——中国馆
英国曾称霸全球的几百年里,将全世界各地的珍宝搜集,运回到自己的国家,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巨大宝库。我们伦敦之旅的三天里,已经看过了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绘画精品,零距离地欣赏了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岩间圣母》等,现在我们来看另一座更为巨大和宏伟的博物馆,那就是收藏了全世界艺术精品的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大英博物馆有100多个陈列室,最著名的有埃及馆、东方艺术馆、亚述馆,还有帕特农神庙雕塑馆。大英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200多年来,它接待了上亿的游客,如今每年有600多万人前来参观。这里也是热爱艺术的孩子们的天堂。
中国馆位于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历史上流失的文物多达164万件,分别被全世界47家博物馆所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电脑资料库中现共登记了23579件中国文物藏品,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包括平面(书画、织品等)5224件、立体器物(石、玉、金属等)18355件,囊括了中国的全部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等。而这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宝中,有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未开放参观的藏室中。普通游客参观的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33号展厅,能够看到的长期陈列的文物仅2000余件。
中国馆的瓷器馆
中国馆平时只开放极少的部分,大多数宝贝我们无法见到,我们到来的这几天仅仅开放中国瓷器馆,这个馆并不大,瓷器全部是一个名叫珀西瓦尔·大维德的个人藏品。他1892年出生在印度富豪家庭,1913年定居伦敦,他痴迷于中国文化,购买了中国瓷器1500余件,跨宋元明清四代。里面的几乎每一件瓷器都价值连城,有一些宝贝更是世间罕见,其中就包括位居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
民间有句俗语:“纵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窑一片。”道出了汝窑的珍贵。汝窑开始于宋,也毁于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王朝南下,汝窑都被废,烧制的技术也失传将近千年,到了南宋,汝窑已经是珍品,可见其稀有程度。有记录传全世界仅存67件,大英博物馆就收藏了12件,同样由这位珀西瓦尔·大维德收藏的雍正《古玩图》中,就有一个汝窑瓷器图,正是这个展柜中的汝窑碗。
在中国瓷器的发展史上,明代可谓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早期的永乐、宣德皇帝,将青花瓷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晚期,又有嘉靖、万历皇帝将五彩瓷发扬光大。大英博物馆內藏的明代瓷器众多,宣德、永乐的青花瓷,有花瓶、酒壶、大盘、弘治的黄釉碟等等,数不胜数。
众多的明代瓷器中,有一件不得不提的宝贝,它虽然很小,但它是瓷器中的王者,它自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它被称为成化瓷器最成功之作,这就是鸡缸杯。
鸡缸杯是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自明朝以来,就是千金难买,乾隆皇帝甚至自己大量仿制,并在鸡缸杯上别出心裁地题诗一首,可见其深受皇家的宠爱。
历史延绵千年,仿佛全都汇聚在了这一个个小小的展馆中,我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看到这些作品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无论哪个民族,无论什么信仰,对于美的追求都是相通的,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大时代里,工作,忙碌,似乎慢慢在占据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如果有可能,记得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艺术之旅,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
本期文章由史国良口述、李荣编辑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