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
说起“同方威视”,大家可能会陌生,但首都机场、北京地铁的行李安检仪、安检门,大家都不陌生,他们都来自清华同方的同方威视。而大家可能更不知道的是,在非洲,也有“同方威视”。
守护非洲安全的中国制造
11年前,第一台中国的车载式移动集装箱安检设备,来到莫桑比克与南非的边境口岸,开启了中非安全领域的合作。自此,非洲从行李安检仪、安检门到集装箱安检设备,大部分来自中国这家企业。设备来到非洲,还需要后期的保养、检修、应急保障,尤其机场、码头、口岸的集装箱安检更不能有疏忽,一旦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整个物流,造成集装箱滞留,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在非洲主要城市,同方威视设有中国维护站。可令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些维护站的成员只有一人。这个人,既是站长也是工程师、维修师,应对机场、码头、口岸及所辖其他机构的设备,负责设备保养、检修和应急保障。这些,一个人能做到吗?采访中,客户的答案是肯定,南非边境口岸现场主管劳伦对我们说:“和中国人合作,我很开心。他们是24小时值守,出现问题都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很快就处理好了。”
马普托的中国坚守
“一个人坚守的中国维护站”背后,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景锋,江苏南通人,41岁,在维护站坚守了10年,由于需要24小时值守,每年只能回去一个月,往往还不是春节。在马普托毛泽东路的一栋破旧楼房里,公司为他租了一个住处,屋里摆满了需要维修的安检部件,这是唯一陪伴他的。周围都是陌生面孔,没有熟悉的邻居,没有能说话的人。忙完了工作,唯一能排解孤独和寂寞的,就是二锅头,虽然进口的二锅头有点贵。这十年,这个男人学会了做饭,晚上会给自己炒两个菜,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和炸花生米是最常做的。一杯白酒下肚,孤独和寂寞也就释然了些……
但景鋒并不是单身汉,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这也是他用酒精无法释然的。十年,妻子在江苏南通为他扛起了一个家,照顾景锋的父母和两个孩子,被迫和他一起坚守。11岁的大女儿,两三岁时,就见不到父亲,到现在都是抱怨,而3岁的小女儿根本不知道爸爸是什么。妻子很细心,把小女儿一点一滴的成长拍成照片和视频,按时间分类,发送到网络相册。景锋就是通过冰冷的手机,“看”女儿长大的。其中一个视频是,小女儿在妈妈引导下叫爸爸,那是小女儿第一次叫爸爸,小家伙很敷衍地看了一眼手机镜头,模仿着喊了声,她并不知道爸爸是谁。景锋说,每次看这个视频,心里挺难受的,他多么希望,女儿在他的怀中看着他叫爸爸。几年前,父亲去世了,平时不爱说话的母亲,总是希望他早点回来陪陪她。说起这些,这个男人闪着泪花,却始终没有落下。
莫桑比克口岸的中国守望者
距离马普托110多公里,有一处莫桑比克与南非的边境口岸,这里也有“一个人坚守的中国维护站”。山东济宁小伙马保东在这里忙活,他坚守了6年。见到我们,他非常兴奋,因为这里见不到中国人,每年春节他都是在这里过的。其实,马保东特别希望能和景锋成为每天见面的同事。的确,他每月都去马普托见一次景锋,口岸没有蔬菜供应,必须集中去买够一个月的蔬菜。口岸周边,更是一望无际的非洲典型荒漠地带,这里经常出没“阿曼巴毒蛇”和“非洲猎豹”。马保东说,尤其晚上执行任务的时候,那种恐惧只能一个人承受。休息的时候,马保东就这样望着荒漠大山,他心里也有放不下的人。马保东有两个儿子,也是妻子一个人照顾。他说,很多同事回家时,孩子管自己叫叔叔……说到这些,大风中,这个山东汉子哽咽了……
我们还会来看你
车开动了,我们要告别马保东,他一直在那台他熟悉的安检车前目送我们,就像是目送家人。这个时候,一句“保重”的分量真的很重……莫桑比克,一个遥远的非洲国家,却承载这么多中国故事。最后,我请这些同胞兄弟通过《天涯共此时》镜头对家人说几句。四达时代莫桑比克首席执行官付博对家人不知从何说起;运营总监于文雨这个北京平谷人也变得沉默;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师弟、技术总监武振兴——镜头前,我问他有女朋友吗?没想到他说刚分手,就是因为万里之遥异地恋,他也曾因此放弃非洲回到国内,最后他还是回来了。说到女朋友、父母的期盼,他落泪了。
记得回国那一天,景锋坚持一早起来到机场送我们。看得出来,因为设备维护,机场的人对他很熟,他把我们送到尽量远的地方。送别那一刻,和他紧紧拥抱,什么都没说。想起网络相册里那些照片,想起他的应急工程车循环播放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他的沉默。我们,也只有默默祝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