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强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设行业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该技术成为了机械工程中的中流砥柱。而设备的安装就成为了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隐患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2.027
随着机电一體化的快速发展,其设备的安装也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但由于该项工作内容复杂繁琐,系统性较强,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隐患,所以,为了使其能够顺利进行且不耽误工期,必须对其严格把关,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1 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隐患
1.1 安装不牢固
机电安装过程中,其牢固性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机电器械牢固,不仅是后续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所以加固设备安装,防止其出现松散,是相关工程继续开展的前提。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机电安装工作中,还存在对设备牢固性认识不足问题,比如,由于工作人员态度散漫或者操作不规范,导致螺丝和螺帽之间的衔接不严谨,进而使设备的牢固性发生偏差,这样不但会使机械本身受损,也会延长工程进度,甚至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威胁。
1.2 设备运行噪音大
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同时也最为明显的隐患就是噪音问题。若机电设备在进行工作时产生较大的噪音,不仅会使设备本身受损,也会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的居民产生不小的影响。但该种隐患产生原因却不是单一的,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的种类也随之增加,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就随之复杂。比如大众最常见的冰箱冷冻机,就是最容易发生噪音隐患的设备之一。倘若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安装前没有与设计师进行交接工作,甚至没有参考相关设计图纸,致使各个零件尺寸发生偏差,就会导致其后期运行时过于松散而发生掉落或者摩擦,最终产生噪音[1]。
1.3 电气运行不稳定
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隐患就是电气不稳定的问题。该种隐患存在的原因是,操作人员在进行安装工作时自身行为不当,或者在安装结束后未对设备进行检测调试。比如,在安装隔离开关时,若安装人员自身操作不规范,且事后未对其进行调试,触头与触面虚接,从而导致触面发生氧化,电线受热熔化,进而使电气设备运行不稳定,甚至发生爆炸等重大事故。
2 针对隐患的解决措施
2.1 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素养
设备安装中不牢固问题的出现,多数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而目前我国对于机电安装人员的招聘条件较低,存在部分员工对专业技能掌握不熟练,甚至根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情况,所以,若想提高设备安装工作的稳定性,首先应该提高招聘的条件。比如,一线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另外,还存在部分员工凭借自己有经验而不重视规章制度,进行不规范操作的情况,针对这种员工,相关单位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情节严重者当即开除。对于条件允许的单位,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或者开展相关活动,如定期举行设备安装评比活动,将操作手法的规范度以及熟练度作为评比条件,再挑选出优秀的员工进行公开表彰并给予其实质奖励,这样可以刺激其他员工的主动性,使其在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从而提高设备安装的稳定性。
2.2 认真检查设计图纸
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肯定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而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噪音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个元件的衔接不合理。所以,在进行安装工作之前,设计师应该先对图纸进行仔细检查,确定每一个数据都是精准的,然后再与安装工人进行交接。
2.3 多次进行试验与验收
在机电设备的相关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其进行通电调试检测,以保证电气可以安全运行,同时也保证了设备的可使用期限。检测过后还应该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方便日后对其进行分析。此外,在进行检测时也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要遵循“五先五后”的原则;二要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三要认真对调试数据进行记录,确保其准确性,然后将其保存[2]。
验收工作是对已记录的数据以及资料进行二次检查。在工程结束后,施工人员应该先对整体工程进行全面排查,确定没有问题后,将记录好的检查报告以及调试数据上交给管理人员,再由管理人员亲自进行复查并进行评估,直至验收工作完成并合格之后,由总工程师对资料进行整理签收并交给相关建设单位。
3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是一项复杂繁琐且隐患较多的工作。相关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对其高度重视,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并对其进行认真调试排查,并且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以及操作技术,针对所存在的隐患能及时发现,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机电技术在我国建设行业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黄江. 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措施分析[J]. 居业,2017(4):104.
[2] 郝有成,焦阳. 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完善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