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的好课观研究

2018-02-26 16:17程宏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语文课堂

程宏

【摘要】所谓一节好课,不同的人标准不同,答案多种多样。通常一节语文课后,人们对于课堂教学通常会发表不同意见,有些人认为好课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课堂教学上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便可称为一堂好课,整体来说,对于一堂好课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本文将对语文课堂的好课观进行研究。

【关键词】语文课堂;好课观;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笔者而言,一堂好课应该具备相关特点,首先,教学氛围良好,学生积极热情,教师思路明确,观点清晰,师生互动性较强;其次,好课应该是返璞归真的,旨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学生为主体。总的来说,一堂好课必定是一堂高效率、高质量的课。

一、好课应保持真实性

文章提到的真实性,主要针对语文公开课而言。据笔者所知,大部分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确保教学流程的有序实施,通常会在公开课前反复演练,从而使新课变成“熟课”,对于学生而言毫无趣味,有些教师甚至还会让学生提前准备,如提出哪些问题、做出怎样的回答,确保课堂设计无懈可击。

这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互动热烈,实际上早已失去意义,根本无法起到激发学生思维水平的作用,更不用谈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如此课堂“好”在何处?

一堂好课需要设计,然而设计在此并不等同于作秀。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保持其真实性,做到以学生为本,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求真务实。就算在课堂设计上出现问题成为“坏课”,但只要加以重视,认真总结,就能确保“好课”的落实。

二、注重语文素养培养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语文课被部分教师当成了演唱课、表演课、争辩课,这种课堂不能称为课改,难以体现出新的课改理念。据笔者调查,部分教师研读文章的时间相对较少,仅仅只占一堂课的三分之一,剩下时间用于课堂延展。随着年级的增加,课堂朗读时间逐渐变少,学生情感表现越来越乏味。据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第一步应回归文本,文本作为学习的依托,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文本为基础,对文本反复研读,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朗读,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研读文本后,还应加强朗读,语文科目与其他学科不同,文章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的体会不是仅仅通过理论灌输可以获得的,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或欢乐,或激昂,或沉重,与此同时落实文字综合训练。举个例子: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原文最后一段是由两个设问及一个反问句组成,学生朗读到此处便能很好地体会范仲淹知音难觅的感慨。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语文素质越高的人语感能力便会越强,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便是对“语感”最好的阐述。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特别注意安排好学生的诵读时间,以提升诵读整体效率与质量。如安排早读时间,在每天早晨要求学生诵读经典。在固定的诵读时间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经典诵读内容。

三、避免语文教学僵化

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等是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传统教师在于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但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勇于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讲台下被动接受,缺乏有效的教学氛围,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为了上一堂好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转变,避免语文教学僵化,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动态教学。实际上,动态教学的开展是以学生动机、兴趣为基础,根据学生因素的变化,对教学目标适当调整,真正做到“有备而来,无备而讲”。

四、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评价一堂好课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这堂课中是否真正“动”起来,这也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出来,有些学生尽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回答频率较高,但却是“问之不切,听之不专”,换言之,这种互动仅仅是表面功夫,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未发挥任何作用。

为了实现课堂互动,教师应该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基于这种课堂氛围下,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将人性关怀发挥出来。据笔者了解,有些教师为了求得学生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代替学生提出问题,或提问次数过于频繁,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假动”。实际上,学生的动并非是指被动,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动机,只有有了外因,方能實现高效教学,因此不难看出,课堂互动建立在学生动机要求基础上。

五、一堂好课意义深远

一堂好的语文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基于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更多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好课会让学生获取更多新的知识,拥有一种新的态度,对学生的思考方式起到直接影响,这便是一堂好课的价值所在。举个例子:八年级下册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介绍家乡高邮端午风俗吃咸鸭蛋,表达自己对儿时生活及家乡的怀念之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家乡过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有哪些特色吃食、如何制作等,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来源、逸事等,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教师又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汪曾祺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汪曾祺写过很多关于风俗、文化、花鸟虫鱼、瓜果蔬菜的散文,语言平淡质朴,通俗易懂,且不乏趣味。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语文中懂得生活的真理和乐趣,做一个真实且有趣的人,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一堂真正的好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例如多媒体技术的引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更加直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帮助学生突破阅读困境,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草船借箭》这一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草船借箭的相关视频进行播放,然后再将文章所描述的段落进行对比,让学生阅读文章中的片段,如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景象,学生会提出问题,如这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发展趋势等,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故事的出处,并且其中所表达的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结合后来三气周瑜以及火烧赤壁等相关的故事进行讲述,增强学生的 印象。

语文教学本来是通过文字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精神思想,而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文章思想精神的理解,学生对未经历过的事情很难做到感同身受。而阅读探究则是通过阅读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文章中所描述的精神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作者所抒发的现实感情。

七、结语

语文学科作为低年级学生必修学科之一,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自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落实。综上,笔者对如何构建一堂好课进行了阐述,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对传统管理对策不断创新优化,摒弃教学模式的僵化,加强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对新课标教材做整体了解,掌握教材教学核心,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构建一堂好课。

参考文献

[1]周超.低年级语文课堂应真正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华夏教师,2017(02).

[2]甄桂花.寻求最佳教学路径,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6(05).

[3]郑航良.一堂好语文课的评价标准[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语文课堂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