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奎华+韩志远
摘 要:逐步提高的人们生活水平,对小麦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们需求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以及土地利用率的低效性使小麦的产量受到了限制。基于此形式,对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小麦进行培养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予以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优质小麦;播种;病虫害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极为有机结合优质小麦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种植模式。对优质小麦生产予以发展,要对高产条件下的优质予以保证,这样才能确保经济效益的最佳化。实行优质小麦示范和推广,可以将国家粮食战略调整的意图落到实处,对过去在粮食上以温饱战略为主,只重视提高产量的现象予以改变,不斷优化小麦品种品质结构。怎样才能将优质小麦的产量提高,是广大小麦种植户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1.整地
在种植小麦前,应合理整理土地,这样可以提供给小麦一个更为优质的生长环境。土壤的平整程度、疏松状况、肥力是否充足和有没有杂草存在等情况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在整理土地的时候,第一时间对土地进行疏松、平整和除草尤为重要。小麦的种植耕植深度通常在25cm左右,同时在深耕后要在第一时间将其平复,以免种植土壤不平整,在灌溉过程中,确保所有小麦的水分充足,并在施肥的时候确保小麦均匀受肥。同时还要合理疏松土壤,确保其松软合适,使土壤上松下紧,将块状土壤清理干净。
2.施肥
在整个生长阶段小麦对养料有着较高的需求,为了确保小麦种植后的出苗、分蘖、生根和茁壮成长的良好性,必须将播种前的施肥工作做好,尤其是要把小麦的底肥工作做好,在干旱季节,土壤的表面十分干燥,此时应将底肥基肥的施足,主要立足于小麦的实际需求对合适的施肥量予以确定。通常情况下每亩施用尿素、有机肥和复合肥分别为15~20公斤、2000~3000公斤、30~40公斤左右最佳,在对基肥进行施入的时候,要注重结合施肥和土地深耕整地,在地块中将其均匀撒入,注意肥料不能露于空气中,以免致使养分流失,也能够深施尿素和复合肥等肥料。
二、种子的选择
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麦种,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特点,选用抗病能力强、分蘖力强、光合能力好、产量较高、品质优良的麦种,适合的品种有龙麦35号、龙麦33号、龙麦30号、垦九10号等。然后借助精选种子、药剂拌种和晒种,分级进行包衣清洗,高效低毒的拌种处理麦种,使小麦得到良好的生长。若是品种容易感染丛矮病、赤霉病、根腐病,可以选用多福合剂65~80 g+ 麦叶丰4~6g+ 旱地宝15g+吡虫啉20~25g;若是这一品种容易感染丛矮病和黑穗病,可以选用麦叶丰4~6g+旱地宝15 g+吡虫啉20~25 g+黑穗停25~30 g(干粉种衣剂)。最佳剂量为每平方米施用4~6g,播种深度大约在4cm。
三、播种
不同的播种深度、播种量和播种期等既可以对小麦的群体结构予以调控,同时还会使小麦的生育进程、品质和产量受到影响。
1.适时播种
温度是对小麦壮苗形成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多以,播种期早晚是壮苗能不能形成的关键,必须在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如果过早播种,麦苗容易涉长,冬前很难控制群体发展;土壤养分在最初之时大量消耗,很容易导致先旺后弱的“老弱苗”形成;容易受到冻害和病虫害等。过晚播种的缺点有:温度低,出苗率低且出苗速度慢,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缺乏导致壮苗不能形成;根系较弱,分蘖不多,体内缺乏足够的有机养分,抗逆性弱;发育速度较慢,穗分化实践较晚,穗头小;成熟时间推迟,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形成种子并进行灌浆,降低千粒重,减产十分明显,品质受到影响。各个区域由于气候的不同,播种时间也不一样。通常在10月中旬~11月初播种较为合适。
2.适量播种
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品种确定播量的多少。中产地由于地力较差,因此应将播量适当增加,可以较多的借助主茎穗提高产量。如果高产田的播量太大,很容易造成群体过大,通风透光较差,个体生长较弱,倒伏现象很容易发生;若果将播量适当降低,群体较为合适,个体健壮、抗倒能力较差,穗大,产量高。适当的播种量是将合理群体结构建立起来的重中之重,不同的品种要将一定一定的播种量掌握好。通常播种量在7.5kg~12.5kg。
3.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通常在3cm~4cm最好,深浅相同,可以加快出苗速度,苗壮、苗齐。若是播种深度太浅,很容易落干,缺苗断垄,容易受到冻害;若是播种深度过深,会降低出苗率,延长出苗时间,苗弱,分蘖少且时间较晚,次生根不多,很难将适宜的群体结构形成。
四、田间管理
1.冬前麦田管理
(1)查苗补栽。小苗出苗之后应近况进行查苗和补苗,将断垄消灭,使苗全得到保证;将疙瘩苗消灭掉、确保苗的均匀,这样对苗的健壮生长极为有利;小苗出土苗长齐后,应尽快查苗、补苗。
(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要想将壮苗培育出来、把合理群体结构建立起来,就必须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冬前肥水的施用要立足于气候条件、墒情、苗情、地力决定。第一,浇冬水。首先要把浇水时间把握好,最好是在气温降到夜冻昼消的时候进行冬灌,这样可以使水分充分下渗,同时还可以发挥冻融作用,有利于疏松土壤、保持 土壤水分,过早进行浇水,水分很快就会散失,保苗越冬的作用丧失,同时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反而对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过晚浇水,气温较低,在下渗前水分结冰,很容易导致死苗出现。其次是浇冬水之后,必须在墒情合适的时候第一时间划锄,将板结破除,使墒情得到保持。第二,追冬肥。追冬肥通常要和浇水结合进行,首先,要将冬肥的量控制好,针对旺苗、壮苗、群体量大和土壤肥力高的应不施或少施冬肥,以防贪青或倒伏;其次,不需要浇冻水的麦田通常可以不施加冬肥;最后,底肥中没有将磷肥施足的地块,要配合氮磷一起施用。
(3)划锄镇压。划锄是为了将小麦土壤疏松,并对杂草生长予以控制,划锄次数的确定要立足于草害发生和土壤结构等具体情况,通常在2~3次左右。若是灌溉后或下雨后要适当划锄,并采用镇压将土地细碎。
(4)防治纹枯病。纹枯病应以防为主、治为辅,通常等到发病后在进行防治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要尽早防治,通常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这个时候的纹枯病已经在小麦分蘖节开始发病,这时候进行防治可以取得最佳化的效果,可以用12.5%的烯唑醇每平方米25~30g或20%三唑酮50g,兑水40~50kg/667㎡喷施;第二次在2月中下旬进行,用上述药量再一次喷施小麦基部。
2.春季管理
(1)肥水运筹。针对产量较高的麦田,应严格遵循照氮肥后移技术加大肥水管理力度,在返青期不浇水、不追肥。解冻后尽快划锄将温度提高保墒。起身其产量较高的麦田不浇水、不施肥。拔节期可以立足于土壤墒情进行施肥,并浇一次水。
(2)化控防倒。在小麦生产中高产和倒伏是相对矛盾的。针对群体较大的长势较好的麦田,茎蘖数大于110万/667㎡的麦田和抗倒伏能力较弱的品种,在返青后拔节前使用壮丰安进行化控,可以使后期倒伏得到有效防止。壮丰安用量为每667平方米用30~40毫升,每667平方米兑水25~30kg,喷施叶面,也可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进行。
(3)预防寒流。霜冻是影响小麦的主要寒流,因此为了预防发生霜冻,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立足于过去的经验,在每年的2月~4月份会尽力2~3次寒流,在此期间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防治霜冻的发生,若是已经发生霜冻,那么可借助浇水进行补救,进而使霜冻的影响得到减少。
(4)小麦挑旗至扬花期间,补施增质肥。小麦挑旗至扬花期间,每亩施用尿素5~7kg,可以将籽粒中面筋的质量和含量提高,或在扬花到灌浆期间用NPK混合肥(磷酸二氢钾0.5%~1.0%+尿素2%)喷施叶面。在挑旗到灌浆中期,应使供应充足的水分,乳熟期到收获期,通常不再进行浇水,这对籽粒的外观品质十分有利。
(5)病蟲害防治。从小麦返青期开始,应对蚜虫、锈病、白粉病等引起重视,同时也可以立足于实际情况和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相结合,在3月中旬到下旬,这时候这是小麦返青到起身阶段,可以采用三唑酮乳油750m L/ hm2+锐思敌750m L/ hm2对小麦期病虫害予以防治。具有较多杂草的地块可以在配以世玛或巨星进行防除。
3.后期管理
首先,用适时将灌浆水较好。立足于土壤墒情,将灌浆水较好,通常在小麦开花后10d以内浇好。在浇灌浆水的过程中要对天气预报予以关注,下雨之前禁止浇水,以免倒伏发生。强筋小麦品种禁止浇麦黄水。其次,叶面喷肥。灌浆中期可以用尿素0.50~0.75kg/667㎡加8ml天丰素,兑水30~35kg喷施叶面,每隔7d喷1次,以此将千粒重提高,使品质得到优化,防止干热风的出现。
五、适时收获
将杂质去除,留下精华,适时收获,根据品种的不同分类贮藏。进行两次去杂,分别在5月上旬和5月下旬进行。在成熟默契,茎秆仍有弹性、叶片枯黄、茎秆全部为黄色,籽粒颜色和本品种固有光泽相接近、籽粒较为坚硬的时候便是最佳收获时期。此时小麦籽粒的千粒重最高,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最好。倡导使用联合收割机分品种收割、分类贮藏。
六、结语
就现阶段粮食产业结构而言,在经济作为中小麦的种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怎样才能将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小麦的高质高产有效提高,这和百姓生活大局息息相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小麦的种植和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将优质小麦高产技术提高对我国的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张跃, 何赟.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5(7):24-25.
[2]吴迎涛. 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6, 33(14):65-65.
[3]张俊杰, 崔艳红.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 科学与财富, 2017(8).
[4]卫君. 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J]. 新农村:黑龙江, 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