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永森
茄子属喜温作物,较耐高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 ℃。对光周期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从春到秋都能开花、结实。
1.栽培方法
1.1种子处理
播前用80 ℃左右的热水烫种,然后用55 ℃温水浸种10~12 h,将种皮上的粘液搓洗净,捞出晾6~12 h后,再浸种4~6 h,捞起后用洁净湿纱布包好,放在适温下催芽,种子吐芽即可播种。
1.2播种育苗
夏茄5月上、中旬播种。用种量150~225 g/hm2。苗床施药土可用15 kg细砂加70%五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各5 g混匀作药土,苗床用药土15 kg/m2,60%~70%药土作苗床垫土,以预防苗期猝倒病,余下的作盖土。播前将苗床土浇透底水,均匀撒播种子,播后覆细土1.0~1.5 cm,随即盖好地膜保湿增温。出苗前,苗床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但不宜过湿,以提高出苗率。
1.3移栽
茄子忌与茄果类蔬菜连作。宜选择前茬为白菜、萝卜或菠菜地。冬季深翻冻垡,定植前再耕翻1次,整地做畦,做成包沟1.5 m宽的畦。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人畜粪尿15.0~22.5 t/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深埋于畦中间。春季早熟栽培,一般采用平宽畦栽培,行株距为50 cm×(40~50) cm,栽植2.25万~3.00万株/hm2。定植宜选在晴暖天气进行,栽后随浇定植水,用土封根。
1.4肥水管理
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花肥,重施果肥”的原则,在定植缓苗后,结合浇水,薄施粪肥或复合肥75 kg/hm2,以后每隔10 d左右薄施1次,以满足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第1次采收后,需重施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把肥料埋入土中,一般施复合肥300 kg/hm2,或尿素和氯化钾各150 kg/hm2,以后隔10 d左右追施1次,果实采收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需肥最多的时期,需增加施肥量。中后期植株老化,吸肥力下降,可采用根外追肥方法,一般叶面喷施1%~3%过磷酸钙浸出液,或2%~3%硫酸钾溶液,或0.1%~1.0%尿素液,或2%~3%复合肥溶液,每隔7~10 d喷1次,在清晨或傍晚喷施效果较好。
2.重茬病害的发生
2.1发生原因
2.1.1土壤酸碱度影响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当棚内气温、地温不稳定时,尤其是在冷暖交替的春秋季节,因土壤温湿度的变动而使土壤酸碱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了根系的吸收功能,导致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差、病害发生重。
2.1.2连年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则会将其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从土壤中掠走,剩下其不需要的营养元素而出现富集现象,导致有机质严重缺乏,茄子根部出现养分吸收障碍导致病害的加重发生;氮肥过量施用致使茄子抗病力下降,发育不均衡,缺素症发生严重;复合肥中的氯离子超标,在茄子植株体中大量积蓄等,致使茄子植株生长不协调并且免疫力下降,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大发生,造成减产或绝产。
2.1.3土壤病原菌积累逐年增多。土壤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黄萎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茬或连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四是生长期间管理不当。温度也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2防治方法
2.2.1药物防治
土壤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闲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土壤浸泡,能显著地消灭土壤中有害杂菌与病虫。也可采用夏季高溫闷棚。温室大棚在高温季节晴天的上午,土壤翻耕浇水后,密闭棚膜,使棚内温度高达70 ℃以上,以杀死棚内和土壤中部分病菌和虫卵。
药剂防治:可根据病害种类选用相应的药剂,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的基础上,生长期进行喷雾和灌根。灌根方式除采用淋施外,还可将喷雾器的喷头取下,直接用喷雾杆施药灌根。在生长期防治根腐病可选用药剂为恶霉灵、立枯净、DT等药剂;防治枯萎病、黄萎病可选用药剂为增效多菌灵、DT、络氨酮水剂等;防治疫病可选用药剂为甲霜酮、百菌清等;防治青枯病的药剂为世高、氯溴异氰尿酸、DT等。
2.2.2嫁接换根育苗
选用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前提,也是防治土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特别在病害流行年和地区,与其他防治措施结合,是茄子稳产和丰产的重要保障。用平茄作砧木,主要抗枯萎病,中抗青枯病(防效可达80%)。用平茄作砧木种子易发芽,嫁接成活率高,但需比接穗早播种7 d左右。土传病害(青枯病)严重地块,不宜选用该品种作砧木。用刺茄作砧木高抗黄萎病(防效在93%以上),是目前北方茄区普遍使用的砧木品种,种子易发芽,浸泡24 h后约10 d可全部发芽。刺茄较耐低温,适合作秋冬季温室嫁接栽培。
(作者单位:164700黑龙江省拜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