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光
一、内蒙古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
内蒙古是我国玉米生产主产区,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粮食品质越来越好,粮食单产稳步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增无减,从现实条件看,一是内蒙古政府对玉米生产进行了战略调整,将原先用于出口的玉米转化为对内大力发展畜牧业,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又把玉米秸秆加工成牛、马、羊等的常用饲料,从而做到了农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二是内蒙古政府加大玉米种植补贴力度,促进了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近年来玉米主要病虫害也中等偏重发生,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对我们工作在一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来说,有必要对内蒙古玉米生长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进行研究与探索。
二、玉米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
(一)大斑病
大斑病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为常见病,大斑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玉米生产。这种病害的主要症状就是玉米叶子出现或大或小的斑点,并且会随着玉米的生长逐渐扩散,斑点汇聚成梭形斑,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玉米叶子全部枯干,甚至蔓延到根部。随着患病时间的推延,斑点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从水浸色变为暗灰色,逐渐变成灰色或者黑色。
(二)青枯病
青枯病给玉米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玉米在患枯病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会导致玉米整株甚至大面积死亡。青枯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玉米会因枯萎而死。这种病虫害一般发生在玉米灌浆时,表现为玉米枯萎甚至倒地。产生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玉米的生长环境不适合,如土壤湿度异常,造成玉米的抵抗力下降,给病菌入侵造成可乘之机。
(三)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长前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主要对玉米的果穗产生危害,一旦感染该病玉米就很难再正常生长,甚至绝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壤、肥料带菌,气温低、湿度大,播种早,造成种子在土壤里埋的时间过长,种子能量消耗大,使弱苗易被病菌侵染。
(四)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常见害虫,在玉米生长初期主要对玉米根茎和叶子进行咬噬,导致玉米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供应,最终由于营养缺失和水分过少而不能正常结实。另外玉米螟比较喜欢寄生在玉米的果穗当中,对玉米果穗造成损害,导致玉米质量下降。
(五)红蜘蛛、地老虎
红蜘蛛主要侵害玉米的叶子和果穗,与玉米螟相同的是,红蜘蛛也喜欢吞噬玉米的果穗,造成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急剧下降。在玉米生长前期,要注意防治地老虎的发生,地老虎在水分充足、空气湿度较大的季节进行繁衍生殖,并寄生在玉米植株当中。地老虎在繁衍初期数量较多,其卵主要产在比较集中的地方,随着逐渐发育卵的颜色会由黑色变为黑灰色,其幼虫的主要食物是杂草,因此防治红蜘蛛、地老虎的地块要彻底清除杂草。
三、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对玉米的培育方法进行改善,通过优化玉米的生长环境,杜绝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成长。农田管理需要运用综合化的管理手段,改善玉米的免疫力,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侵蚀,还可以提高玉米果穗的质量。在挑选种子时要认真甄别,将不符合种植要求的种子予以剔除,还要对土壤进行松土,农家肥料在施肥之前要充分腐熟,保证肥料中没有残留的病菌。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当前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的一种技术,如在玉米生长的一定时期放养赤眼蜂、挂黄板等来诱、捕害虫。赤眼蜂通常将卵产在害虫的卵中,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依靠害虫幼虫存活,因而会消灭害虫。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在玉米田中放养赤眼蜂可以将玉米螟的危害有效降低。从效果上,放养赤眼蜂也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不会对玉米生长环境,如土壤、空气等造成损害。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保护环境的最佳手段,如紫外线灯诱杀玉米害虫。这种方式对于玉米种植来说是非常有效且经济的。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最常用、最有效、也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防治方法。由于农户长期进行玉米种植,在玉米生长前期农户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防治,由于每个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的不同,病虫害的种类也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农户会根据之前的经验采取对应的措施,按照发生次数较多、危害较大的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在选用农药时要到有经营资质的农药门店,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作者单位:024207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