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导控策略研究

2018-02-26 15:30文兰张彦任倩
科技视界 2017年36期
关键词:网络行为失范大学生

文兰+张彦+任倩

【摘 要】由于网络的无空间限制性和极快的传播速度,导致一些网络垃圾不受限制的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中,由于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原有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取向,从而不断引发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本文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解析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完善法制建设等相应的导控策略,从而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网络失范问题的滋生,以达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促进大学生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冲击与挑战,网络行为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社会行为方式的同时,网络生活也冲击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就日渐严重。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提出相应的导控策略,不仅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网络失范问题的滋生,还能制定有效、切实可行的社会政策与行为规范,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帮助大学生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1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现实表现

1.1 网络成瘾

(1)当代大学生的交友方式由开始的从现实中逐渐转向从网络中,这一交友方式的转变在拓展了大学生交友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性危害。大学生凭借网络的虚拟性来给自己增添虚假的外衣,交友也逐渐由真诚真实转向了虚假欺骗。还有甚者因网络的虚拟而迷茫的投入自己的感情,酿成网恋被骗甚至危害生命的大错。

(2)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部分大学生将大把时间投入在虚拟的游戏空间,针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报道日渐增多,网络游戏对其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而从网络游戏中衍生出来的暴力,以及长时间的沉迷虚拟世界,导致部分大学生无法分辨现实与虚拟,发生现实伤人的悲剧。

(3)由于网络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以及网络应用的开发,更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缺乏自主的思维,只是一味的从网络中寻找答案、查阅复习资料,对于网络中提供的学习思维模式不假思索的照搬照用,对于学习已经逐渐产生了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1.2 网络侵权

网络就像一个大的图书馆,更多的人习惯于将自己的资源放在网上进行资源共享,而这恰恰为当代大学生窃取资源提供了便利。加之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缺乏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导致大学生学术不端正,毕业论文从网络中照搬照抄,收集资料后抄袭他人学术成果,又因为网络对网民身份的虚拟化和网络监管的力度轻,所以大学生并不认为获取他人学术资源是一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1.3 网络犯罪

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犯罪的数量约占青少年犯罪的17%,近几年大学生的网络犯罪数量不断上升,且呈现增加趋势。据调查,大学生的网络犯罪主要集中在散步虚假谣言、进行网络欺诈、传播淫秽信息和制造并传播网络病毒这四个方面,而针对在网络论坛社交软件中散布虚假信息的现象,部分学生表示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哗众取宠。

2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2.1 内因

网络的虚拟世界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探索欲、求胜欲以及对社会压力的逃避,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实现自我,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同时,大学生告别高中,离开家庭,来到大学,其所处的年龄段、生活环境都处在一个转折的关键期,而大学又是一个逐渐独立自主、心智成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敏感时期,网络所特有的独特和自由性正符合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在网络中能够回避自身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困境。

外因

(1)学校。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学校。高等院校的教育均偏向传统教育观念,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考核也偏向传统,考核的内容单一、方式简单。传统的考核体系也使得很多学生不择手段或者无奈的选择利用网络的便捷来提高学习成绩以达到考核标准,与此同时部分较为落后的同学则会失去学习兴趣转而投向网络所建造的虚拟世界,使其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并满足自我发展价值。

(2)家庭。家庭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给予的教育是最基础最直接的,而由于时代的快速更迭致使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网络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无所适从,而不能及时的针对网络时代转变家庭道德教育又使得很多学生在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后显得不知所措。

(3)社会。目前,我国社会道德和法制建设对大学生网络意识的约束力仍旧薄弱,由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单一,因而对网络犯罪、网络侵权等行为毫无概念,加之道德观念受到网络的冲击,更是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现状。实名制进行不彻底、社会责任不明确,使得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逃避责任,存在侥幸心理。

3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研究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时期是成长过程中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最易迷失自我的阶段。各学校在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基础上应当细化其作用,及时向各学院各部门了解学生日常网络行为,对有苗头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对其进行正确思维的引导;对部分沉迷的学生及时进行监管,确保其迷途知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动员全校师生向试图走出网络陷阱的大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及时避免心网络危害而造成的更大的伤害。

(2)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随着时代潮流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思维也随之变化,大学生自身思想意志薄弱,易受外界冲击与干扰,从而使自身道德思维产生偏差。应当将传统的道德思维模式与新兴发展的网络思维相结合,寻找一个大学生容易接受的突破口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网络意识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积极的健康的人生三观,努力的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自我辨识能力。

(3)完善法制体系建设。由于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或一知半解,以及网络法律法规涵盖面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的现状,导致大学生自身忽略了法律的约束力。因此,对网络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尤为重要。结合当前网络的宽领域、广覆盖的现象,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监管手段实行切实可行的监管,并且针对问题做到行之有效的控制,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其次,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4)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为充足,课余生活较清闲,更多的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优化课余时间安排,丰富大学生活,学习更多课外知识的同时可以互相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使大学生放下书本走出枯燥的课堂以及充满诱惑陷阱的网络世界,可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靖.管理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2.

[2]王伟州,锁志娟,郭晓乐.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248.

[3]田虹,姜雨峰.网络媒体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1:150-158+176.

[4]黃少华.加强网络社会管理 提升网络道德素养——大学生不道德网络行为的社会管理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9:110-114.

猜你喜欢
网络行为失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基于数据挖掘对校园网用户网络行为的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青少年网络行为管理的立法与完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