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其真,蔡丙严,徐亚亚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病犬以出现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
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是危害犬类的严重传染病。犬细小病毒病引起的肠套叠以幼年犬多发,其治愈率很低。对犬细小病毒病引发的肠套叠,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灌肠)和手术治疗。
病犬体温38.5℃,其呕吐,腹泻,粪便带血,精神很差。经庆大霉素、氟哌酸治疗,犬病情未见好转。
2.1 诊断 取患犬粪便用冠状病毒和犬瘟病毒测试板试剂盒检测,结果为阴性,用细小病毒检测板试剂盒检测,结果为阳性。血常规检查,患犬白细胞数偏低,其血液黏稠,呈紫黑色。根据检测结果诊断病犬患犬细小病毒病。
2.2 治疗 病犬患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其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及时合理地补液、补充电解质、缓解酸中毒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
可用CPV单抗5mL,干扰素(200W)1支,头孢曲松钠0.2 g+0.9%NaCl 30 mL静脉滴注,替硝唑60mg+5%葡萄糖NaCl 30mL静脉滴注,奥美拉唑9mg+5%葡萄糖NaCl 30mL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200 mL+5%葡萄糖NaCl 200 mL+VC 0.5mL+VB60.5mL加KCl 3mL静脉滴注。血浆一袋,止血敏0.8 mL皮下注射。
经过3 d的治疗,病犬病情好转,但第4 d早上患犬开始不断呕吐,且体温升到39℃,皮肤弹性降低,明显脱水,眼球凹陷,腹部明显紧张、收缩。
3.1 诊断 根据患犬用药后4 d的症状疑为犬细小病毒病引发了肠套叠,遂进一步对患犬进行诊断。
图1 椭圆形靶样回声带
图2 横断面的公牛眼征
听诊:患犬肠管蠕动音较弱,以后蠕动音逐渐消失。
触诊:固定犬只,使其成站立姿势,检查人员两手拇指按住患犬腰部,其余手指伸直放置于犬只的腹壁处缓慢移动进行触诊。触诊时患犬反应敏感、紧张,且触到一段香肠样的异物。触诊时患犬有明显的腹痛症状。
B超检查:患犬腹腔内有典型的同心圆回声图像,套叠横断面图像是低回声与强回声相同的同心圆,这是由内陷的强回声鞘部和低回声的套入部造成的环征(如图1)和公牛眼征(如图2)。
根据前期症状及听诊、触诊和B超检查,确诊患犬发生的是犬细小病毒病引发的肠套叠。
3.2 治疗
3.2.1 手术治疗 846合剂0.1mL/kg体重麻醉。病犬仰卧保定,腹底部脐前至耻骨前大范围剃毛、消毒,术部用普鲁卡因浸润麻醉。
行腹白线切开15cm,暴露腹腔后进行腹腔检查。检查发现肠套叠是空肠套进回肠,其为重度套叠,手拉无法解套,遂采用肠管切除术和肠套断端吻合术对患犬进行治疗。
该犬肠套叠较严重,而且肠套叠部位已经粘连,遂决定将粘连、坏死部分肠管切除。肠管切除后,切口消毒、修整,然后做肠断端缝合。缝合完毕,将肠管还纳腹腔,并向腹腔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最后缝合伤口。
手术48h后控制患犬饮食,喂给少量流食,后期注意消炎、补液。为防止肠管蠕动、肠套叠再次发生,皮下注射654-2,同时针对犬细小病毒病进行相应治疗。
3.2.2 术后处理 肠套叠手术后做好犬的护理工作。术后犬应戴伊丽莎白项圈,防止舔咬伤口,影响愈合。每天用碘酊棉球擦拭伤口,防止感染。
术后及时对患犬进行抗菌消炎、补充体液,调节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术后禁食48h以上,以后逐渐给予牛奶、肉汁等易消化的流食,并禁止犬只进行剧烈运动。
4.1 临床上犬细小病毒病较为常见,首次感染细小病毒病的犬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发热,继而呕吐、腹泻。对患犬通常采用支持疗法,治疗周期一般为4~7d。但犬细小病毒病引发肠套叠时治疗周期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4.2 犬细小病毒病引发肠套叠的原因复杂,一般认为是犬细小病毒导致肠黏膜损伤,肠蠕动障碍,从而引发肠套叠。控制由细小病毒引起的呕吐和腹泻可减少肠套叠的发生。
如在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过程中犬已发生肠套叠,则应尽早进行相应治疗,不能进行保守治疗的要及时手术。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犬的脱水情况和体温变化。如果术后出现二次套叠,则治愈率基本为零。
4.3 为避免犬发生细小病毒病,应按时注射疫苗。
首次感染犬细小病毒病的犬,在治疗过程中应通过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是否引发了肠套叠。对患犬细小病毒病的犬要持续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以防肠套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