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Mentor)这个词最初是古希腊史诗《奥德塞》中的一个人物名字,现在“导师”(Mentor)一词多用来指提供睿智的、有用的指导的人。本文研究的创业导师是指从创业教育角度出发,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向大学生传授创业技能和经验,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类群体。
为了解辽宁省创业导师群体现状,笔者设计了学生版和教师版两版调查问卷,通过线下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线上网络问卷调查,选取了辽宁省9所高校展开调查。其中,学生版问卷共发放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7份,有效率92.8%;教师版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93.0%。通过调查发现,辽宁省创业导师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入库创业导师较少。通过网上资料调查,笔者根据2017年国家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全国万名优秀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名单,发现共有4492位导师是首批入库导师,选取了其中5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辽宁省创业导师人才库在全国人才库中占比仅为4.07%,而北京市占比为15.69%,陕西省、湖北省、上海市创新创业导师占比均在5.5%左右,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北京市作为高校密集地,科技创新型人才较多,学校教育环境资源丰富,因而创业导师相比其他省份更多。辽宁省各高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且创业导师受教育或培训较少。由此可见,教育环境资源会对创业导师产生影响。
2.导师创业实践教学能力较低。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业导师的指导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创业导师在实践教学方面能力一般或较弱,认为创业导师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仅占10.05%;由调查可知,超过一半以上大学生在选择教育形式方面更愿意是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经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大多数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指导的教师多为兼职导师,在从事与他们相关专业课程的同时兼职创业导师,创业知识体系相对缺乏,接受过很少的专业培训,在帮助指导学生时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创业实践的教学。
3.指导成果转化率低。自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以来,各高校创业导师都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但经调查发现,项目研究有成果后,很难与企业建立关系,导致很多成功的项目搁置不前,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企业参与率低,导致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率低。
本文着重对辽宁省高校创业导师群体进行研究,进而切实发挥创业导师的教育引导和指导帮扶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经查阅资料,笔者了解到辽宁省高校中的创业导师学历大多为博士、硕士学位,职务大部分是教授、副教授级别,获得过多种荣誉称号,拥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如下:
1.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在调查的辽宁省高校中,“985”“211”高校的创业导师均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均有被SCI、EI收录的论文;而辽宁省普通高校的创业导师,相比前者他们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弱,还有待提高。
2.实践教学能力。辽宁省高校创业导师均指导过学生获得“挑战杯”“互联网+”等多项创新创业国家级比赛,在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均有教学成果。
3.应用研究能力。在被调查的辽宁省高校创业导师中,“985”“211”高校的创业导师均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且都有参加教改项目;在普通高校中,应用研究能力较强的导师多集中在学科比较有优势的教师群体中,但与前者比较差距较大。
4.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了解到辽宁省高校创业导师中,一些较优秀的导师会在辽宁省甚至全国相关部门担任职务,比较典型的有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
5.自主创业能力。目前辽宁省高校导师的自主创业能力还比较弱。因此,鼓励高校教师自主创业,利用自身的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创业依据,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应成为创业教育的新方向。
1.基于高校的对策建议。(1)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辽宁省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创新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与企业建立好合作关系,为学校创业导师提供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与帮助;高校也要调动企业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导师的积极性,建设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高校还要鼓励创业导师进行自主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提高导师的实践能力。
(2)优化学校资源,完善管理制度。良好的教育环境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辽宁省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要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的创业导师人才库。
(3)强化创业导师培训。创业导师能力的提高需要有完整的培训作为基础,高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创业导师参加培训;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导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为他们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对于其他的创业导师,高校要举办研讨会,对他们的教学方式、创新创业知识进行专门的培训;高校还可以通过科研合作,组织创业导师到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国家或高校学习,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2.基于高校创业导师的对策建议。(1)完善自身创新创业知识体系。辽宁省创业导师不仅要掌握自身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他专业学科有关内容;不仅要掌握自身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其他学科专业技能。将专业知识与各学科知识结合,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进而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改进创业指导形式。辽宁省创业导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指导形式,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3)积极参加培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是创业导师也不例外。辽宁省创业导师要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系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3.基于政府部门的对策建议。(1)加大相关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政策。政府部门的扶持是高校建设创业导师群体的重要保证。在我国,有关创新创业的法律、制度、政策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政府要建立相关政策法规,为创业导师的发展提供政策的支持,同时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激励政策,引导教师更好地创新创业。
(2)增加资金支持。为了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建设更为强大的创业导师团队,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可以设立一些项目的专项资金,或对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对于创业失败的团队,政府也应设立保障资金,让失败创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进行适当的处理。
(3)构建平台,增加创新创业环境资源。政府要协助高校为创新创业导师搭建教育平台,可鼓励学校建设创新创业学院等科研中心,提供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为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创业导师创造教育环境资源。
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深入,提升创业导师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辽宁省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建立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进一步提高辽宁省创业导师群体能力,从而促进辽宁省高校创业导师转型发展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