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微信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力愈发明显。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移动辅助教学。在临床实习护生教育中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能够促进护生全面发展。
1.操作简便易行。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的通讯软件,截至2017年,微信的活跃用户已近10亿人,而青年人在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比例,作为一种便捷、操作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微信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教师及其他在职人员使用及推广。而在护理教学领域,护生只需在连接网络的环境中,即可利用微信平台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及交流,不受制于时间、空间因素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王小娟等[1]强调在护生入科时对其进行专科知识的复习,将护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再次巩固和强化,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使临床实习更安全有效。
3.实践机会增多。有报道显示,开展微信教学后,由于护生的自信心提升,护生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能力显著提高、有效沟通次数增加,大部分患儿及其家属能接受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或其他两项侵入性操作,护生争取到临床实践机会,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1]。
1.增加良性互动。有研究显示,护生与带教老师通过微信交流,既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又有效地提升了护生的沟通能力,使教与学达到良性互动[1]。
2.共享优质资源。李坷娜等[2]认为由于临床教师的个人能力、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带教经验、领导组织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查房效果不同。基于微信平台“慕课”形式下的教学查房,能让资历及资质均优秀的教师在更广阔的平台使更多护生受益,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护生在共享平台上的积极态度、学习倾向、对查房效果的正向反馈作用于教师,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3.培养合作能力。张莹莹等[3]认为在微信平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护生不再局限于个体完成任务,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成员间互相帮助,相互协作,携手共进。各小组将工作成果在微信移动平台进行展示,小组内及小组间成员均可通过微信平台发现彼此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通过微信平台护生之间增进了交流,团队意识提高,更有利于提升护生在团队中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4.开展协作学习。林秀芝等[4]认为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护生与护生、护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机会增加,在交流的表象下,体现出的是生生、师生间的协作教学。该模式下每位护生均参与微信群小组讨论,并可得到及时反馈,护生个人的贡献在小组讨论中可及时体现。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均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大家实时交流、实时分享学习资料、最新信息及学习心得。
5.促进互助互爱。高桂秀等[5]认为,关爱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及本质,组成了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心灵能量。而教师借助微信群平台,为护生营造关爱的气氛,随时了解护生的思维、疑问、想法等,或可通过组长提交个人问题。微信群群主(教师)更多情况下会以朋友的平等身份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进入疏导、解释、鼓励的互助互爱模式,缓解师生面对面产生的环境陌生、身份焦虑等问题。
1.医德教育。临床实习是护生接触患者的开始,也是进行医德实践教育的重要阶段[6]。有护生将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感人事迹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其余护生同样在脑中产生画面感,感同身受,引发讨论和思考。另外,也有临床带教老师定期在微信群或朋友圈中发送如“心灵鸡汤”等正能量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短片,让大医精神感动每位护生。这类看似“无形”的教育,较之课堂上照章宣读的灌输式语言,更能潜移默化地让护生从内心接受正面、高尚的医德医风。
2.职业理想教育。胡祎等[6]整理护理前辈的模范事迹,采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通过微信平台发送老前辈的奋斗历程及成长故事,让护生形象地体会如何更巧妙地处理护患关系,通过模范事例的学习,让护生把内心的成才需要和实现社会价值两者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用职业荣誉感激励护生成长,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通过微信平台的传播,护生能更好地从人文情感、社会经验等角度全面、体会从事护理事业的目的及意义,并将生命的尊重、爱护等理念深刻在心。
1.改变反映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李坷娜等[2]认为,教师往往只关注近期的教学效果评价(反映层、学习层),而常常忽略远期教学效果的评价(行为层、结果层),而学生行为层及结果层的改变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基于微信平台的神经外科教学查房教学中,护生在微信群对气管切开患者换药的流程、操作手法等展开讨论。护生通过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优酷网络视频等途径,自主查找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护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提问、质疑,相互激发学习的热情,最终提升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自行解决问题[11]等能力。
2.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张莹莹等[3]基于微信平台,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教师在微信群中预先一周发布护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护生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需主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并筛选信息,进而提高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个体独立性。高桂秀等[5]认为利用微信平台,护生可以在教师缺席的情况下获得护生与护生间的帮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调动护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戴巧艳等[7]认为微信教学可充分利用及积极引导护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护生也更愿意主动通过微信平台与临床带教老师及其他护生进行交流。以皮瓣血液循环观察教学为例,护生在科室实习期间,血管危象的病例并未出现,教师只可进行口述理论讲解。使用微信群教学后,一旦有血管危象患者的病例,临床带教将特征性图片发送至微信群,并注明该皮瓣血管危象的特点、发生的原因、处理,同时也将之前血管危象患者的相关图片发送至微信群,督促护生进行对比学习及讨论。王立艳等研究显示,护生认为使用微信教学获取知识及时高效(100.00%)、能激发学习兴趣(91.67%)、有效调动学习主动性(93.33%)[8]。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微信教学在护生教育中的优势显著,可视为传统教学方法下的一种补充教学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微信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角色互动及学生任务反馈控制等素质和能力。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师,要寻找一种或几种相结合更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更优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也不能因运用新型教学方法而去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重点应关注如何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合,促使护生在知识、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提高,并在今后新护士的培训中推广微信移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