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旭昶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 河南济源 459000)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环境日趋开放和社会化,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高效安全保卫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如何构建平安校园,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如何加强保卫队伍建设,提高保卫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新时期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和保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已由过去的封闭性逐步发展成为开放型的人员密集的小社会。高校已经走向社会走向市场,高校安全也随之面临更多问题,主要在校内务工经商人员以及参观、休闲健身、校园大型活动等人员不断增多,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日益复杂的人员结构和交通环境增加了校园治安管理的难度。加之学生这一巨大消费群体迅速拉动了校园周边经济,围绕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进行各种经营活动。周边商贩务工人员数量剧增,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隐患明显增加。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层次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冲动感情用事,所谓一言不合就动手,经常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快速便利,也引发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比如一些境外敌对分子的政治渗透;大学生网络交流的安全隐匿性,大量不良信息网络泛滥,致使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甚至进行网络诈骗,制造病毒骇客攻击也成为少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保卫人员观念滞后,工作缺少主动性,对新形势下高校治安状况关注研究不够,另外保卫力量薄弱,梯队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安全保卫工作需要。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都需要经费的保障,根据校园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趋势,不断加大投入改变和完善安全防范设施,同时要合理增加安全保卫人员待遇,增加值班和节假日的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以确保安全保卫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宣传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没有统一教材,未纳入教学计划 ;二是宣传教育不能够长期坚持,没有使安全宣传教育形成氛围;三是学校没有将安全要求工作很好地贯穿到各项工作当中。
实践表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不仅是专项工作,事实上它承载的全局性的重要任务,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思考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要实现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注重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依法治校,做到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服务作风,以服务促安全。同时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网络,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掌握主动权,必须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
学校应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大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落到实处。通过听、看、参与法制宣传和消防逃生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演练活动,使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大幅提升。所以学校必须将法制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学习,使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缓解精神和心理压力,提高自我保护和自防自救能力。
为确保校园稳定,必须建立一支有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维护学校稳定的队伍。主要把“抓队伍 强素质 促服务 保平安”落实到安全保卫队伍建设中将其作为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其作为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来做。形成体制,长期抓,坚持抓,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同时要完善制度、分工明确、做好信息收集、突发事件处置、群防群治、校园秩序维护、矛盾调处化解等几方面的专门队伍建设问题 。
学院保卫部门要积极协同学院内部的网络管理的职能部门,抓好网络监管和网络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管理力度,完善机制,严把网络安全关,使之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安全知识的新的渠道和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以及通过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乃至境外敌对势力以及封建邪教对师生的影响和渗透。,确保高校政治稳定。
新时期科技发展迅速,传统意义上的人防和物防已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而要校园全方位提高安全防范措施的科技含量,就必须形成高新严密的科技防范体系。高科技防范系统的建立对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创建平安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认真搜集分析研究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好核实研判等工作,使之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亡羊补牢”,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高校保卫部门做好突发应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保卫干部必须具有正确把握形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形势和矛盾作出科学分析,做出正确部署,确保校园安全。
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社会经济都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不断分析高校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将面临更多挑战。只有不懈努力积极探索,才能更好的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才能逐步适应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