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性回归与策略创新

2018-02-26 01:19:59高继锋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素质培训发展

高继锋

(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洛阳 0322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新时期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1]诚然,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不断更新创新的当前,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支撑,其素质高低及思维理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学生素质的成长与提升。笔者认为,要更加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教育的需求,积极探索在职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培养模式,回归本位、注重实效,真正将中小学教师培训成为教师理念更新、教育得法、素质升级的最有效途径。

一、围绕教师为本展开培训

传统意义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一直倚赖于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让教师在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能够拥有高度适应的素质能力。尤其是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国家建设与社会进步对于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扩大不断提高,这更使得教师培训有效性更加迫切。当前教师培训从线上到线下,从在职到脱岗,从国家级国培项目到地方性示范课、交流讲座,形式多样,但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并不能代表了其培训效果。

叶澜教授曾说过,转型性变革,必须读懂教师。因此,教师培训也首先要读懂时代、读懂教师,了解时代对于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明确教师在设计施行教育新理念过程中的困惑与需求,尤其是在设计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时,能够考量教师素质发展弱位,将典型案例与经典教育理论链接起来,让教师在欣赏评价案例的同时,自主感受到教育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围绕教师为本展开培训,就是要围绕国家改革动向或课程标准对新时代教师做出的新要求、新目标设计培训方案,并对全部教师进行普及式的教育培训,让广大教师对新理念要求逐步深入了解并内化到日常教育思考与行为中。同时,也可围绕学科难点或考试盲区等进行专题式地引导式解读,这样的解读培训仅仅面对限定科目、限定年级的教师。再者,也需要召开学科交流会,对教师提出诉求进行针对性回应,或教师之间组建学习帮扶小组,互取长短、共同进步。当然,可以借鉴引进教育先进省市乃至国外已实践有效的培训模式,尝试在本地区开展试行,以更加扩大培训的覆盖面,让教师培训回归实效。

二、强化机构支持提质培训

在地方,为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一般有两类机构,即教师进修校和教育学院。[2]随着教育多元化需求的增多,一般性培训服务机构已经在某些领域如信息技术、教育新理念方面处于滞后地位,而校外培训机构的兴起,虽然大多为盈利性机构,但同时也让教师培训更加专业化。教育部门要更加关注将更多培训机构或培训主体纳入合作范围,而政府要从经费上予以充分支持,也可在培训机构盈利与非营利上进行统一规范。

一方面,要继续强化教师进修校和教育学院作为培训机构的职责职能,在“一校一院”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对于不能胜任培训岗位的教育技术人员一律劣汰,实施内部晋级制。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与区域内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深厚的人文与人才资源,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宏观引导与专业理论教育,帮助教师找准自身定位,同时激励其主动参与到教育教研中。也可将结对兄弟校作为联片教研活动集中校,将本地区名师或邀请外地名师来做专题讲座或做主题交流,让教师培训在降低开支的情况下能够更专业更有效。

三、强化制度规范提效培训

从微观来看,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在应对教育需求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同时更能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形成很大程度保障;从宏观来看,教师培训是为了国家教育振兴、民族素质提升。但是单靠一种自觉或主动来保证教师培训的持续性、长期性与有效性,是远远不够的。说到底,教师培训既要有方案设计,更要有管理制度与激励制度,也惟其如此,培训才能更有目的性与促动力。换句话说,教师既有接受各类培训服务的权利,也必须有主动学习、不断求进的决心与自觉。

建议一方面自上而下建立相对系统、科学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从培训教师配备到场地选址,再到培训内容选定等,都要在严格的规范指导下进行,且这些都有国家统一的规定标准作为依据,整体上会使得培训更加正规、有效。另一方面,要重视激励制度的建立,尤其是学校可以将教师培训评价情况进行指标量化,并将这些评价成绩计入年终绩效考核,这将直接调动更多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兴趣度。鼓励将校本教师培训、集中强化培训、个体自觉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培训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制度保障。

四、斟定发展规划长效培训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教师来说,属于宏观层面的成长设计。这种顶层设计不仅满足当前教育教学需求,而且能够辅助教师成长为名师,成为某一教育领域的专家或权威。酌定发展规划,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教师本人对职业未来发展的愿景定位,另一层面则普遍意义上对教师施以教学、科研、培训等一体化管理,开发教师潜能,进而让教师明其长、扬其长,积淀足够的教育能力素质。管理上,要强调立足一线教师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培养点,在教学有考核制度、在教研有激励机制、在培训有评价体系,实现师训与干训一体化,师训与干训相融合的监测评价模式。观念上,要强化教师学习学习特点与需求的培训内容体系与培训教学形式,让培训成为教师素质拓展的动力途径。实践上,要建立三大目标,即个人发展目标、学校发展目标、教育发展目标,通过个人生涯规划的设定与实践来逐步实现学校与教育大发展。

在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必须立足教师本身教学需求,有效回应国家及社会发展对于教师教育执行的新期待新要求,同时引入培训机构、健全培训制度,设计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切实让教育发展走上快发展、高品质道路。

猜你喜欢
素质培训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