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中心小学(538036)
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有特殊情结,在语文教学中融合游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精选游戏内容、适时投放游戏、创新游戏形式,能够为学生创设灵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游戏与语文教学融合时,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游戏内容。教材内容有其个性特点,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游戏,这需要教师做出合理的判断。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处理,其目标不是追求娱乐,而是要以学习为主,要对学习形式进行游戏化处理,以提升学习的灵动性。。
如教学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游戏式朗读活动:每一个小组选派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再找两个同学分别饰演小公鸡和小鸭子。当朗读开始后,两个演员要根据剧情展开表演,采用哑剧的形式,为朗读者做背景。学生听说要在课堂上玩游戏,都十分激动,纷纷要求参与其中。教师先给饰演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学生说戏,并现场给出动作示范,让学生模仿。课堂朗读活动开始后,各个小组都积极表现,特别是负责表演的学生,利用较为夸张的动作,吸引了台下学生的目光。这样的课堂互动频繁,学习效果显著。
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哑剧游戏,让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成功引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旦建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成倍增加。
语文教学游戏化处理,对游戏投放时机的把握也非常讲究。教师要综合分析教学情势,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进行准确把握,有针对性地给出游戏化处理方案。教学活动陷入沉闷时、学习思维受限时、课堂训练拓展时,都是游戏投放的好时机,利用游戏的丰富性、灵动性、开放性特征,调动语文教学的内质动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
在学习《古对今》时,教师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中的“对子”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再为学生布设一个游戏活动:“课文中有那么多‘对子’,大家也对其有了直观的了解。咱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出个‘上联’,同学们给出‘下联’。看谁对得更恰当,看谁反应最快。游戏采用抢答形式。同学们觉得怎么样?”学生一致同意,而且个个都显得胸有成竹。游戏开始。教师给出上联:“火。”有学生立刻抢答:“水。”教师继续给出:“天空。”学生对出:“大地。”教师出:“高兴。”学生对:“痛苦。”……教师上联不断给出,学生抢答更为热烈,课堂呈现出火热景象。很多学生因为抢不到回答机会,显得特别焦急,教师尽量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有展示的机会。
教师设计抢答“对子”的游戏,是对教材内容的延续性训练,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学习效果也十分显著。学生有了学习基础,自然有十足的把握给出正确答案。
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也要对教材内容展开细致分析,以提升文本内容和游戏的契合度。创新游戏,教师不妨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为学生编制一些个性化游戏,如识字游戏、诵读游戏、写话游戏、观察游戏、抢答游戏、演绎游戏等,都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小猴子下山》学习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找一个学生模仿小猴子的动作,然后让其他学生来猜一猜小猴子在干吗。猜对了算赢,猜不对算输,谁输了就要背诵一段课文。学生听说要玩竞猜游戏,都积极参与其中。负责表演的学生登场,教师指挥表演进程,并随时指定学生展开竞猜活动。有学生说:“这段表演的是小猴子掰玉米,你看那动作,就是使劲从玉米秸秆上掰下玉米。”教师揭示谜底:“猜得非常正确,就是小猴子掰玉米。你观察得很仔细。”又一个学生出场竞赛:“这个动作我看像摘西瓜,因为西瓜很大,需要弯下腰来,用两只手捧住。”其他学生给出支持意见:“我也是这样猜的。这个动作就是摘西瓜。”教师揭开谜底,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点评,学生参与的热情更为高涨。
教师为学生设计竞猜游戏,虽然游戏对抗性不是很强,但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大多能够准确猜出谜底,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参与的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游戏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语文教学快乐指数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将语文教学活动游戏化处理,符合学生主动学习的诉求,能给教学带来丰富的成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