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梅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回民中学 宁夏中卫 755200)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意在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进一步提升其写作能力,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人文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和主要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背景下学生单纯依靠课本开展语文学习的模式,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另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素材,这也使得语文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便利的条件。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遵循基础共同性和教育多样性的原则,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在按照统一的基础知识体系结构构建的基础上,采取多元的教育教育教学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方式,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化的教学需求。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高效学习。
虽然新课标的提出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但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其仍然需要承担一部分来自于高考和和未来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学习状态也处在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没有过多的精力能够投入到对“读写结合”这种新型模式的适应和学习中,这不利于此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
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对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并没有做到科学、全面的掌握。因此,其在采取这种方法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出现问题。第二,阅读和写作训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才能够完成的能力培养过程,教师及时能够掌握科学的培养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存在由于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而出现达不到相应教学效果的问题。
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生来讲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的,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为切入点,积极总结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课程内容,筛选出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写兴趣的课程内容,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将读写结合的模式进行应用[1]。例如,在学习语文版高中课程中的《赤壁赋》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本篇课文与文学名著的联系,并借鉴影视剧的相关素材,鼓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对赤壁之战进行描写,从而达到以课本为依托,实现发散性写作训练的目标。在高中阶段的课文内容中,有很多节选自文学名著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其进行总结,以便有针对性地融入写作和阅读训练的内容。
阅读和写作都是以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变化为主要状态的一种能力培养形式。因此,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应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选取适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性的写作训练,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例如,在学习语文版课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时,教师在实施了课堂教学后,就可以直接以课文题目为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因为十八岁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其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写作需要发挥好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
要想达到提升趣味性的目标,就需要通过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写或续写的方式进行,在扩写和续写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借鉴原文中的思路和中心思想,为个人的续写提供一定的指导,且续写的方式也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充足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另外,续写时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思路使得原本的课文版本发生奇妙的变化,这种动态变化的特征,会使得续写写作的趣味性得到提升,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总的来讲,高中阶段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也反映出了读写结合模式融入到日常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应当正视具体应用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解决,促进此教学方法的作用和优势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