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莉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中心小学)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所用教学法只有与小学生学习特点、学习习惯等相适应,才能够将应用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大幅度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率。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就需要对学生们的主体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进而借助试题测验、课下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们的朗读兴趣、朗读水平、朗读练习习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进行深一步的针对性教学研究,从而借助科学方法有效解决学生们遇到的朗读问题,强化学生们的朗读优势,最终助力其语文朗读能力稳步提升。[1]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由于较差的自律能力和意志力而在朗读学习过程中缺乏长久的动力与耐性,很容易会对语文朗读练习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朗读内容,适当地为学生们布置一定的朗读任务,以在帮助学生们明确实践练习目标与方向的同时,充分激发出他们的朗读热情,为小学生持续进行朗读学习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举例说明,在向学生们教授《九寨沟》这篇语文课文的时候,为了增加学生们的朗读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布置几项朗读任务,比如,学生们需要自主朗读三遍,第一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朗读,同时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并加以标记;第二遍的时候,小学生要融入自己的体会与感情,同时要切实体会文章传达的丰富感情;第三遍朗读的时候,小学生们需要理清文章的脉络,探寻文章的叙述方式等。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们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朗读目标,而且还可以在具体任务的推动下积极投入到朗读活动当中,并从中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从而对语文朗读产生极大的热情,为进一步朗读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升并不仅仅意味着对朗读技巧的良好掌握,同时还意味着他们对朗读语篇情感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即要看学生们是否能够通过朗读语言准确传达出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在基础教学之余带领学生们对所学语篇进行深入研读,引导学生在理解把握文章深刻意蕴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小学生们的朗诵作品即会更加的丰满,也更易于借助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举例说明,在带领学生们学习《一路花香》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在朗诵课文的时候读出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即带领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与探寻。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的每一段落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到其中标志裂缝瓦罐感情变化的词语,即“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等,从而准确把握裂缝瓦罐的情感发展,并赋予自己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要对挑水工的行为和话语进行详细分析,理解其明知瓦罐破裂仍然坚持用它挑水的原因,从而对其内心想法进行准确把握。经过以上仔细研究与分析,小学生们在具体的朗读练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可以将挑水工和裂缝瓦罐内心的情感变化与潜在想法准确地传达出来,增强语篇朗读的情感感染作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训练方式是极为关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朗读训练的效率与质量。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朗读训练模式通常都比较单一,比如教师自己先朗读一遍,然后由学生们自由朗读练习,这就大大削弱了学生朗读训练的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尝试将多样化的训练形式运用到教学之中,以助力学生语文朗读质量大幅度提升。
举例说明,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从而对文章有一个简单的认知,接着其就可以要求全班同学齐读这篇课文以加深认知。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即小组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陌生男子和“我”。在此一系列朗读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循序渐进地领会文章的朗读技巧,而且还可以逐步加深对文章深刻主旨意蕴的理解与把握,益于学生语文朗读质量稳步提升,避免拔苗助长现象发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部分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各任课教师就需要在给予其足够重视的同时不断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与改进,以最终助力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