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图书馆 山东济宁 272200)
目前,在图书管理中,科学完善是管理方式最至关重要的,可以直接决定图书馆日常管理规范,确保图书馆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使图书馆能够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图书馆的规模以及图书数量的不断增涨,加大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这时书标对于图书管理的作用就日益突显出来了。书标作为图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图书管理员可以利用其进行图书的排序和分类,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读者也可以利用书标的导向功能来快速查阅自己需要的图书。但是书标具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推移,经常会出现掉落、破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图书的管理。由此可见,加强对书标在图书管理中作用和维护措施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在图书管理中合理的使用书标,可以有效的提升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且还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的掌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书标在图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书标当中可以简洁明了的体现出图书的主题、作者以及存放地点等相关的信息,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借阅者更好的了解到图书的内容,方便他们进行查阅,从而有效的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对于一些图像表现力较强的图书在其书标当中,还会适当的登载一些图书当中的图片,从而增强图书的吸引力,激起借阅者的借阅兴趣。
在图书管理当中,怎样才能够将不同类型、不同系列的图书进行有序的排序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如果管理人员在排序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那么就会误导读者对图书的查阅,使得读者对图书馆的印象变差,但是,在图书管理中应用书标进行排序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图书整理排序的效率,从而降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经费[1]。在书标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图书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调查这些系列的图书,然后按照作者编排的顺序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排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便于日后读者查阅图书信息和对图书的存取,这样才能够把书标排序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图书馆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而大多数来到图书馆的借阅者都是不太熟悉图书管理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够在成千上万的图书当中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呢?实际上,每个图书馆在建造完成之后,都会按照一定的特点来对图书进行分类和排序,只要管理者和阅读者找到这一规律就可以快速的锁定某一本图书,书标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查找图书的时间,提升读者查找图书的效率。并且从逆向来看,如果当读者先看到一本书,但是却不了解其中的内容,那么读者就可以通过书标对图书进行简单的解读,然后对图书进行粗略的判断。简单来说,书标就像是图书馆里的一个指南针,可以帮助读者找到方向,最终确定目标。
由于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当图书馆落成之后,还会时不时的更新和扩大其规模,图书的数量和种类也会不断的增多,图书管理的难度也会日益的增加,很多的图书管理人员在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时,可能为了寻求一时的效率,而忽视了书标的重要作用,有的甚至会直接不使用书标进行管理,这样会造成之后的图书管理混乱,加大图书管理的难度[2]。针对这样的现象,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定期的对书标进行检查,将书标的维护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对已经存放的图书和书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发现掉落、损坏或者模糊的书标进行及时的修正,补全已经丢失的书标,对于乱放的图书重新进行整理和归类;第二,对于不断更新入驻的图书要做好仔细的分类,并根据图书内容制定相应的书签,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不重不漏。
图书馆里的图书大多数都是可以外借的,因此,图书管理员在对这类图书进行管理时,一定要严格的进行把关,当外借的图书归还时,一定要及时的对书标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不完整的书标要进行及时的补救,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确保不完整的书籍流入到图书流通程序当中,从而有效的避免因为书标的不完整而给读者带来的不便,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在图书管理中,传统的书标都是手工制作的纸质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折损和材质腐蚀的现象,因此,在对书标的维护过程中,除了要对书标进行基本的维护,还可以从书标的制作上进行创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书标的维护作用。比如:可以利用现代化电子计算机技术中的RFID技术来制作书标,这是一种通信技术,也就是俗称的电子标签[3]。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利用这样的技术可以将图书的相关信息以电子信号的形式制作成电子书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纸质书标的损毁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图书种类和数量的日益增涨,这也使图书管理工作成为了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书标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图书管理的效率,降低图书管理的成本,但是书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人为的损毁或者自然脱落,所以图书馆在使用书标进行图书管理时,也应当要根据管理经验对损坏的书标进行及时的修复,确保书标的完整性,这样才能使书标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在图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