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明朗中学 云南临沧 677600)
作为一名中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对此感触颇深。在新的课改实践中,我们通常用新的教育观念来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工作,而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一关键时期;教师很容易忽略原本就缺乏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性、自信心、没有主见、依赖性强、自制力弱,适应环境能力差的这类学生。对此学生容易形成胆怯、孤僻、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等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他们都显得束手无策,都变得胆小懦弱,凡事都想让家长代劳,从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生活。
所以,我们绝不能把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孤立起来,尤其是中学生,要把培养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放在首位来抓。那么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呢?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外界的客观因素。具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教育观念认为,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位接触的老师。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如果没能和成人自己的行为结合起来,仅仅靠口头说教是难以凑效的。有的家长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要讲究卫生,爱清洁整齐,自己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久而久之,孩子就染上了这些不良的习惯。相反,有的家长却以热情待人、诚实守信的待人方式,一点一滴感染孩子。所以说,家长应以教育的精神境界,不断完善自身,改正缺点,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学习和锻炼,才能有效的避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传统观点。
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要求自己做事时,家长要给予鼓励、保护,并满足孩子合理的独立愿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平等的看待孩子,不对孩子歧视和压制,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独立生活,要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独立,不做挫伤孩子情绪的事情,使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对于中学生来讲,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途径是注意培养锻炼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能够自觉学习,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懂得自我审视,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但这些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存在着从众心理,而较为严重的却是逆反心理,这些行为的产生往往和学校课程与学生兴趣爱好有关,大多数的同学并不喜欢一些抽象或枯燥的课程,加之学校或教师教学方面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那么,应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呢?
(1)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首先,教师就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为人师表,对待学生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责备,不包庇任何学生,学生的得失要敢于肯定,做到言行一致。
(2)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伴随的依然是应是教育考试,依然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依然是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频率的考试,超限度的加班加点。这使原本心理承受能力就弱的中学生而言,易产生失望感,甚至危机感。那么,我们教师就必须做好心理疏导,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积极培养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勇气和决心。
(3)教师应适当的给学生施加压力,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由于中学生缺乏自制能力,贪玩性较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实行跟踪式教育,一经发现不良行为,即使纠正;再则,我们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具有针对性的找事情给他们做,运用“不变之万变”的教法,随时让学生有新鲜的事情做,有新的东西可学,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能自然而然的形成。
社会有关部门应对中学生大力的支持和保护。有由于中学生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的不良因素也深刻影响了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网络成瘾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那么,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情感。所以对于网络或网吧的管理要切实较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是靠我们单一的教育就能完成的,是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综合教育。记得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我以经历了两起类似的事情,学生也主动向我提出了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其一、看任何东西都不顺眼,课堂上的45分钟,完全是用在课本上乱花度过的;其二、总觉得别人能完成的事情,自己却解决不了,并动手打自己的嘴巴;其三、不想与他人交流,生怕别人了解自己;其四、想杀人的念头总是在脑海中闪现;对此,该如何防范类似事情的发生呢?
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渗透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策。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评方法;家庭教育中,家长避免使用飞科学化教育模式,如:“学习中完成不了家长的要求,就在经济上克扣孩子的口粮,甚至出现烧香下跪,让孩子承认错误”,这是造成学生心理发展扭曲的成因,是不可取的。
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难免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能力处于朦胧阶段。作为教师,就应对学生实施科学地心理教育和素质培养,确实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服务。
只要有益于其身心发展,不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并由衷地表现出与孩子同乐的喜悦,给孩子恰如其分的评价。只有这样,孩子在获得成功的同时,自身的心理也得到了锻炼,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家庭、社会要高度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共同关注孩子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