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 陕西西安 710061)
中学生的阅读对象可能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能仅是一个段落。如何看待阅读对象,它们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什么?学过语文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一般包括七个基本要素:字词(含标点符号)、句子(含复合句)、层、自然段、段落、标题、篇。阅读一篇文章,就是要了解文章究竟说了些什么;要了解文章究竟说了哪些上述基本要素,必须要心中有数,缺一不可。
也就是说,当你读一篇文章时必须弄懂的问题是:字词是否都认识,并且知道它们在文章中的确切含义;句子的意思是否读明白;哪几个句子讲了一层意思;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哪几个自然段讲了一“段”意思。整篇文章讲了什么主题意思?
反之,如果对文章基本要素不了解,读文章时连字词都认不全、认不准,句子的意思领会的不准确,段落不会划分,整篇文章主题意思不能心中有数。那么,对文章其他深层面问题的认识根本无从谈起。
现在关于教学论的研究,无不把阅读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作为重要的内容。走进书店,也会发现关于中学阅读方面的材料或文章多如牛毛,让学生眼花缭乱。但是,我们不要让各式各样的方法、各式各样的理论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要想真正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必须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
学生的阅读对象,无论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或是一个独立段落,一般几百字左右。除了以上的基本要素外,还有两个基本概念,就是阅读对象不论长短和体裁,都必然有一个写作的目的,或是要说明某个问题或是要发表意见提出主张。这就是主题,就是指通过阅读对象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意见、情感、意趣等。主题是灵魂,没有主题,如同军队没有统帅一样,就会失去主导力量。
另一方面,阅读对象不可避免的要涉及许多细节,或是某个对象的细节描写或是某个问题的背景情况、或是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名称或是其他技术性细节的说明。这就是细节,它们极大的丰富了阅读对象的信息量。细节是阅读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阅读对象区别于其他阅读对象的标志。没有细节,如同军队没有士兵一样,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有一些中学生不了解主题和细节的关系。过分强调阅读对象的主题,忽视阅读对象的细节,结果主题往往也把握不准;反过来,过分关注阅读对象的细节,忽视了对阅读对象主题的把握,细节往往也会搞错。
如何阅读,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这里涉及到读者的程度,文章的深浅、篇幅的长短、内容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等等,不能笼统而言。但有一点应该明确,那就是,读了就要求读懂,否则就等于没有读过,这里的“懂”首先是了解大意,包括每一段的要领。从学习的要求来看,还应该力求理解每一个句子。关键是让自己得益。
阅读能力是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他们将来直接运用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什么是阅读能力?我们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点:
1.提高学生书面的阅读能力:即懂得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2.提高学生书面的理解能力:即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阅读对象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阅读能力直接为理解服务。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演化。这就是阅读与理解的辨证关系。
章熊先生对阅读能力目标的研究,富有启发意义。他在《我对中学阅读能力目标的意见》一文中,把阅读能力目标分为八个方面:
(1)能够比较熟练地翻查常见的字、词典,懂得借助作品的注释,知道怎样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
(2)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 能够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
(4)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比较迅速地把握关键性的词、语、句、段。
(5)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
(6)能够把握读物的中心和要点,并能大体上判断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用途。
(7)能够分析作品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把握其结构层次,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8)能够对读物的内容作出评价,对于文学作品,还要能够就其社会意义、艺术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
钱梦龙老师也对阅读能力目标作过深入研究,他在《导读的艺术)》一书中说,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目标,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认字和朗读的能力。
(2)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3) 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
(4)理解关键句意的能力。
(5)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综合与分析的能力、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6)快速阅读的能力。
(7)鉴赏和批判的能力。
(8)语言的敏感能力。
(9)深度思考的能力。
(10)“阅读一写作”转换能力。
1.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在近年来的全国高考中体现了出来。高考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在阅读的速度,而且在理解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精读和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不进行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而不重视精读,一味强调泛读,就会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泛读。
3.认真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时所出现的错误,逐步改正,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捕捉和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能力上升到较高层次,即:归纳和推理。
4.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在课内外有针对性的阅读。
(1) 充分利用教材。把教材提供的课文用于阅读课使用。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对课文做更深的了解。在课堂上以此来增加学生训练活动。
(2) 精心挑选阅读训练题。阅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词量掌握程度,题目设置要严谨,使学生在训练中能找到兴趣。比如每页生词不应超过三四个,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讲的内容易懂。只有当阅读材料适合学生的水平时,学生才不会失去阅读的兴趣,Nuttall的研究结果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认为选择内容、语言难度适当的材料,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目标。还要从读者出发,把学生的兴趣、需求放在首位,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选择对他们有益的阅读文章,还要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的选择课下阅读材料,使阅读成为“快乐阅读”,“自主自发阅读”。体验到成功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排除阅读时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鼓励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扩大词量,增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明确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阅读课的课堂模式也应该相应地改变。变语言知识讲解为语言策略讲解,教师示范讲解如何利用阅读策略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渐掌握阅读技能,利用策略阅读,最终完成自主阅读的目的。
例如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利用文章配的插图或表格来预测文章内容,以及提前预测文章内容的好处。又如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大声思维”的方法,示范利用策略进行阅读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段落里模仿,教师再发现问题加以纠正。这样的阅读不是以语言知识为重点,而是以培养自主阅读的学习者为宗旨,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
(4) 使学生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策略阅读,除了教师明确示范外,还必须提供给学生大量练习的机会。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策略,同时还能把它们运用到其它学习任务中去。因此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课外时间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如果学生只是听讲解,没有阅读的机会,没有一定的阅读量,阅读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就无法得到培养和锻炼。阅读课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有别于一般的知识课,也不同于简单的技能训练:不但需要陈述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大量的操练,促使陈述知识向过程知识转化,让过程知识达到自动化,以增强短时记忆的处理能力。由于阅读是一个言语输入技能,阅读量越大,永久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就越丰富,学生积累的背景知识就越多,易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
(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是帮助学生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
提高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过程,这项工作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使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从阅读入手使我们的学生了解人类、认识社会、走进科学、搭建完整的人格,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