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兴隆堡学校 辽宁沈阳 110316)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却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农村的一些小学,因为语文老师平时要面对大量的读写任务却忽略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许多小学生只会倾听,不愿表达交流。
口语交际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言语活动。如果没有"特定环境","口头交流"就不能继续。根据“口语交际”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老师应尽力为每个“话题”营造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交际环境。这将给学生一种身入其境的感觉。这会让他们感到新奇和有趣。学生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也就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他们将怀着极大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情去体验。创造交际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口语交际的每一节课都有一张“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有单幅和多幅。每个"情镜图"都为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创造了与生活类似的"交际情境"。有的表现语言中交流的具体场景,有的表现完整的口语交流过程,有的反映口语交流过程中的即时情况。在口头交流课上,可以凭借这些“情境图”激发学生的生活累积,让学生将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尝试口语交际的渴望。
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强,容易分散注意力。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静态的课程转化为声音、图像、文字结合的多媒体动态教学形式,使其直观生动,使课堂拥有丰富的资源。充分激励学生。老师专门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小兔子看到大南瓜想办法”和“南瓜已经搬回家了”的课件动画。在南瓜的运输过程中画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兔子将如何把南瓜带回家。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可爱图片深深吸引了学生。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孩子们急忙说兔子会怎么做。小组交流后,他们在班上分享。学生们讲得很好。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是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应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师生对话,努力使对话充满兴趣和吸引力。在达到深入对话的目标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学完童话《小木偶的故事》后,我结合课文内容,抛出话题:“孩子们,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他以后会有些什么遭遇呢?谁来试着说一说?”孩子们的交际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起了小手。
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的来言去语,一般都是围绕着交际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的。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的角色变换是不断的,这就形成了言语的双向流动。可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该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体验方式就是表演。双向互动性是表演本身的特点,而将表演引入课堂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能创造一种交际的环境,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实现并保持双向互动。而某些口语交际话题,双向互动性比较明显,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如《问路》这个题目,可以依据“兰兰想去'白马石刻公园’,但不知道路怎么走,该如何问路”的“教学提示”,设计教学过程如下:让两个学生尝试问路;A.讨论尝试问路情况,大家出主意,说说应该怎样问路;B.仿照“情境图”模拟再现问路情境——路边的公园,一名小学生,正在向一位散步的老爷爷问路;这个教学过程,就是紧扣教学目标“学会问路”来设计的体现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对“话题”非常感兴趣,对参与口语交际学习非常热心。此时,他们会争相要求演讲和表演。在这种情况下,个别阶段的表演已不能满足课堂口语交际学习的需要。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和享受小组中的表演。当然,老师也应该参与。
社会、家庭都应是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的大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活,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活动给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作为老师就要做有心人要,随时都能指点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达到新大纲的要求“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