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思政课的指导功能分析

2018-02-26 10:10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政特色时代

唐 莉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正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新一代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高度概括

十九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进行高度概括,对过去五年做了全面的总结,对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认识到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的是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政策制定、发展方略、改革路径的选择都将依据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谋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展示出发展正在进入全新境界。

(二)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全面回答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不仅有理论高度,而且具有实践价值,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入手,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指导思想更加的具体化。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各方面进行谋划,做好全面的工作。

(三)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同志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报告的主题,包含着共产党人家国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要将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目前的生活水平。十九大报告的十三个部分,都能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走人民群众的路线,深入了解具体的需要,通过颁布优惠的政策帮助他们解决。人民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样才能获得支持,增加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理论品格

在战略思维中总揽各方。党的十九大紧密结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从战略高度做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深度挖掘理论的深层内涵,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力量,可以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强调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辩证思维中把握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了唯物辩证的根本方法,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体现了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论。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用辩证思维来解决问题,会起的很好的效果。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发展中要树立起全局的意识,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开展,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消灭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断的进行创新,确保设计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还要鼓励大胆的试验,吸取失败的教训,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在底线思维中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环境,真正的做到游刃有余,达到理想的目标。坚持贯彻落实底线思维,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智慧,更是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的重要体现,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五)精神特质

在鲜明的立场中展现人民情怀。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等,这都体现出对人民的关怀,代表着群众的立场。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历史,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提升整体的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在独特气质中展现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可以看到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以及中国方案等,这些都是支持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要以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的机遇,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彰显出在全球治理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思政课是以育人为核心目标,贯通着不同学科和课程的功能,体现育人价值。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政教育的新时代发展。

(一)以立德树人为主导,夯实人才培养根基。当前,思政课教学在各高校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双一流”建设中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政课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德为本,以天为宗”,立德是学生首要任务,德立好就能树立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培养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先进的文化,是新时期内智慧的结晶,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理解其中深层次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能力。所谓“德”,是指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包括政治立场、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态度、自律意识、纪律观念等等,只有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规划好人生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拥有理性的思维,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点亮青年学子理想的灯,通过学习学生会意识到身上的不足之处,通过有效的完善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就是以道德作为基础,教会学生如何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彰显出自身的价值所在。

(二)以立心用情为标准,坚定人才培养导向。高校是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这一使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大学是否恪守宗旨,铸就学生“立心”“用情”之魂。高校要构建“线上+线下”多维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党建带团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互联网的有效结合,进行网上党团支部建设、主题党团日活动网上开放共享、团支部书记满意度网上测评等方面的改革。这种新型的模式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了解,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要放低自己的位置,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提高在课堂上的默契配合度,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吸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要用爱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营造出团结友爱的氛围。教师要树立起优秀的榜样,发挥出模范带头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规范日常的言行举止,培养合格的学生。

(三)以推进“三进”为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能够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手段,取得显着效果。首先,进教材是“三进”的重要基础,要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进教材”,让教材“活起来”。要把“进教材“落实在进大纲、进章节、进教案、进课件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转化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的话语体系,让教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注重坚持“务实和务虚”相结合、“详略得当和浅入深出”相结合的原则,将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其次,进课堂是“三进”的中心环节,要创新教学方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进课堂”,让课堂“热起来”。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地方很多,但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场所从来都是课堂。课堂学习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全局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的推进到课堂中,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要联系学生的区域背景和家庭背景,结合学生的学科背景两个方面来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在研究中,将重点采取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四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大学生讲思政课、课前说新闻、话题辩论法、主题演讲法、摸拟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要落实在进教室、进第二课堂、进网络课堂;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借助鲜活案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热起来”。最后,进头脑是“三进”的最终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进头脑”,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切实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和工作中,才能达到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进头脑”,要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在教学改革上,在课堂之外,要让学生结合本学科多接触社会、多发掘自己的个性,更快更准地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切入点,开辟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把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抓手,组织学生成立社团兴趣小组、课题调研小组、理论宣讲小组等社团组织,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社会实践,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情感、进生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四)以落实“三因”为载体,提升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工作,只有能够引领时代前进的方向,才能实现其根本目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必须在引导高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首先,要坚持因事而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发展解决了许多难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是学生思想关切的集中反映,这种思想关切往往来自学生对特定事物的感知、认识、理解。高校的思政课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往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坚持因时而进,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校的思政课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路,牢牢抓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捕捉思想政治工作时机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高校学生思政课的目标理念、方针原则、内容任务和方法手段要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捕捉合乎学生思想认识接受特点的时机相机而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后,要坚持因势而新,当前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影响着社会,这种深刻变化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革命”“信息革命”或“数字革命”。约瑟夫·奈说,信息革命正在改变权力的本质,网络权力将成为全球权力的新态势,高校学生思政课要把握好“时代变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话语”、运用新方法来推动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形成高校网上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合力。

(五)以政治站位为根本,锤炼人才培养品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人的力量,所以要培养新一代有理想的大学生,才能接过历史的重担。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对高校思政工作有明确的定位,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要将具体的要求落实下去,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让新时代思想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握对思政课的要求,把教学放在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上,放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将其和教学改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要打造信道、明道的思政课队伍,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要定期的组织培训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科学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三、结束语

新的时代起点,新的指导思想,以及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思政课指导功能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根本在于学习好、坚持好、践行好。高校思想政治课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新一代有理想有责任由担当的青年。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制定出确实可行的策略,充分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思政特色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