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重庆 400520)
媒体数码艺术设计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引发艺术设计的革命性创新,通过清晰认识数码艺术设计的特点以及风格,认清其同传统艺术设计的不同表现形式,对于准确把握数码艺术设计的教学创新与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充分发挥数码艺术设计的价值。
20世纪的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立体主义和装饰主义为主的形式,在艺术教育工作中主要体现在设计版面和色彩要素的构成进行规律性的探索。第二个阶段兴起于前苏联、荷兰、德国的几何设计理念,强调的是设计中的图形构成的理性表达,艺术教学工作变为理想思考为主。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中后期的国际设计化风格,在艺术设计的视觉和设计标准上都有了规范和标准,用数字化说明美感的体现。这时期的教学工作是以媒体为基础平台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第四个阶段是现在称为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它多采用一些电脑技术的处理,表现形式多以依赖于多媒体网络进行视觉传达、和功能表达。强调的是自我的设计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革命的加工后并彻底的颠覆,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还有服务的对象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的发展也是伴随着时代的潮流而发展。
根据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艺术设计水平远远脱离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完全没有结合现代多媒体教育的发展趋向,忽略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设计专业它不是纯艺术鉴赏,多数时候还是以商业报酬为主导,既要大方得体还要考虑商业运作,数码媒体技术的发展恰恰缩短了艺术设计创作的时间过程,而我们却一味的注重传统审美理论作为教育的主题,忽略了数码媒体的重要作用,大量的毕业生失业问题就恰恰说明了这点。
千篇一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授课教师的教育思想还是停留在手绘艺术阶段,甚至不理解什么是数码媒体,导致完全忽略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磨灭了学生的个性设计思想的表达。因此,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现代数码媒体的完美结合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根本。
数码技术对生活、生产与经济的影响,是人类社会中任何一种生产形态都无法比拟的。走在全球行业前列的国家,每年近百亿美元的经济利润都由影视动画、数字艺术品、游戏及周边产品创造产生。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人才,在日本每年至少有30万人接受数字动漫教育。目前,我国各高校也在积极建院设系,但却出现了专业热、就业冷,社会市场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特别是许多地方综合性院校在开设数码艺术专业时并不考虑自身条件的优劣,盲目拷贝其它院校培养计划,同时又缺少市场实践的指导,呈现出学科同质化倾向,无法实现真正的人才输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要对数码专业的学科建设及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
地方综合性院校具有文理综合的多学科优势,课程体系要扬长避短、合理构建。首先需建立不同层面课程的合理链接,从基础课、技术性课程到专业方向性课程要有渐进性结构,避免脱节。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多渠道寻找文、理、工的相关学科支持。利用文学赏析、计算机设计开发、新闻传播等选修课建立公共课程群,完成与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音乐学院的交叉学科的互动。同时,核心专业课程结合基础优势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方向设计。
综合院校数字艺术教育的另一严峻问题就是缺少专业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学科带头人;学生的学习远离真正的产业实践,人才培养呈现“低质化”现象。首先,引进“实力型”教师对专业的长远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数码艺术是新兴专业,其教师队伍中也以年轻人为主。然而在综合性院校中由于办学需要,大部分老师是由其他相关专业配合学科建设而转入的,有着自身的专业局限性。在后期人才引进中,也多是刚从校门毕业的“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市场设计经验与科研能力,而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却被学历拦在门外,这样的师资无法给予学生最前沿、最实际的指导。所以普通综合性院校要真正立足于选拔人才,摆脱学位、职称要求的羁绊,引进“实力型”教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其次,几乎所有院校在课程设置中都开设有专业实践课,但此课程大多都未能达到实践的目的和效果。普通院校缺少参与业界项目制作的实习机会,学生脱离实践就很难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更难达到创意和创新。建议在三、四年级的核心课程中,将专业竞赛与教学相结合;与企业合作,采用工作室学习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课题研究性、竞赛创作性、市场项目性实践空间。例如通过参与电视台合作项目,学生可全面接触编、导、演、辅等工作的行业规则与设计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无法再像模式化学习中的“纸上谈兵”,而必须将整体设计思路贯穿于前期市场调研、素材收集与创作、后期市场推广这些设计实践的始终,同时这也对教师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做”紧密融合于教学各个环节中,才能使学生不仅富有优秀的创意,更能够动手来实现这些创意。
数码平面设计和平面设计教学都处于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中,新的设计文化和新的设计教育必将会有和谐的一天,因此我们不管是设计者还是设计的教育者,都有新的发展要求,既能立足本土又能把握设计主流这就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